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6.3 尚贤 下载本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也?夫尚贤者,政之本.?A. ?则是本失其所欲?.?以官服事?.B.? ??授之政,西土服.?远?今上举义不辟.C.? ?举公义,辟私怨?.?之?有能则举.?D.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

解析 A项前一个“本”作宾语,是名词,当“根本”讲;后一个“本”用在谓语动词“失”前修饰谓语,是名词用作状语,当“从根本上”讲。B项前一个“服”带了宾语“事”,作动词,当“从事”讲;后一个“服”作谓语,是动词,当“被征服”讲。C项两个“辟”都是动词,通“避”,但前一个“辟”当“回避、躲避”讲;而后一个“辟”当“避免、免除”讲。D项两个“举”都带了宾语,是动词,均当“提拔”讲。

2.下列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③四鄙之萌人闻之 ④美章而恶不生 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解析 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将在于众贤而已 .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C.不义不富 .

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

解析 A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B项“佐”,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助手。D项“贫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的人。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众”,使……众多;“富”,使……富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远为无恃以事?我始以?任之..A.? B.? ?以?德就列有能则举之??..??义谋曰?皆竞为?亦退而..??C. D. ?非为?贤赐也不得治而得乱??..

解析 A项动词,认为/介词,按照。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C项动词,做、实行/介词,因为。D项表顺承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

5.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③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④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是判断句,②是判断句,③是“王公大人”的定语后置,④是“贤良之士”的定语后置。

6.对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B ) A.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佐:辅佐的人、帮手 .B.以劳殿赏 殿:在宫殿上 .

C.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要:要领 .D.列德而尚贤 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 .解析 B项殿:定,评定。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子墨子言曰:“今 者 王 公 大 人 为 政 于 国 家 者 皆 欲 国 家 之 富 人 民 之 众 刑 政 之 治 然 而 不 得 富 而 得 贫 不 得 众 而 得 寡 不 得 治 而 得 乱 则 是 本 失 其 所 欲 得 其 所 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

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得治而得乱 治:太平 .B.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本:本来 .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尚:崇尚 .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术:方法 .解析 本:从根本上。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儿寒乎?欲食乎 .B.出,跳梁乎井之上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解析 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在。A项为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为介词,比。D项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 C.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 D.是其故何也

解析 A、B、C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0.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答案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译文: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

(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译文:譬如要让这个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一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样以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子墨子起,再拜 再:第二次,再次 .B.义不杀少而杀众 义:竖守正义 .C.荆之地,方五千里 方:方圆 .D.为与此同类 类:类似 .解析 A项,再:两次。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上为政者得而罚之 ..B.将以攻宋 以亏人自利也 ..C.宋何罪之有 众闻则非之 ..D.今有人于此 徘徊于斗牛之间 ..

解析 D项均为介词,在。A项动词,制作;动词,掌管。B项介词,用;连词,因为。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他。

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译文: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2)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译文:抛掉自己的好饭好菜,看见邻居有糠糟就想去偷窃它——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译文

墨子站起身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说这一事。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损失不足的百姓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的做法);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这是仁爱(的举动);明知这样做不智不仁却不去劝阻(楚王),不能说这是尽忠(的行为);去劝阻了然而没有成功,不

能说是有能力。你遵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能说这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拜见楚王,说:“假如现在有这么一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锦绣衣裳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放着自己的好饭好菜不吃,却想去偷吃邻居粗劣的食物。大王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sì)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yuán)鱼、鳄鱼多的天下相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的没有野鸡野兔鲋鱼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粗茶淡饭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梓树楩树楠树樟树(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树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就和那些行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