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朗读指导。 4.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陈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通过朗读与摘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 5 -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重点

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体会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天堂》,关于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草原的相关信息。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陈列”等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

- 6 -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展开想象,再现情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谁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草原或将自己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交流一下?

2.播放歌曲《天堂》。

3.出示课题,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生字词):绿毯、陈列、衣裳、彩虹、马蹄、豆腐、稍微、微笑。

指导书写:“毯、腐”是半包围结构,“微”是左中右结构。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多音字):勾勒、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

指导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勾勒(lè)、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似(sì)乎。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 7 -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4.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归纳。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景物美 人情美)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美”

1.自由朗读课文,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找一找,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A.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B.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的草原,说说你能看到什么。

C.出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D.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反复读这个句子,哪个词用得最巧妙?(绣)

B.出示课件,让学生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的情境还可以比作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