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精品教学实录 下载本文

《社戏》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揣摩、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3.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融情入景的,鉴赏文章细致逼真的图画美。 2.关键词的理解:好豆—好戏—那夜—乐土。 学情分析: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对写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

一、检查预习

师:先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浙师大的研究生们。机会难得,希望同学们多表现自己,展示出我们金华五中初一(4)班学生的风采,好不好? 生(齐):好。

师:请一位学生读字词。(屏显。)

归省、行辈、惮、絮叨、凫水、撺掇、踱、潺潺

1

(师纠正读错的字音,生齐读两遍。)

师:《社戏》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比较长,请同学们把主要事件梳理一下。 (屏显,括号内为空白。)

归省平桥 —(放牛钓虾)—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公公送豆)

(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情节,填补空白。)

【插评】本课伊始,一句话的介绍和激励之后,就进入常态的学习,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字词正音,二是情节梳理。公开课的导入往往过于冗长,其实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绝不拖泥带水,时间就是效率。

二、抓住关键句解读

师:那一夜的社戏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文中有一句抒情的话,对此事表示怀念。这句话在哪里?

生1:最后一句。(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师:很好,关键句往往出现在哪里?

2

生2:结尾。

师:还有呢?

生3:开头。

师:我们如果能抓住关键句去理解课文,会更加快速有效。关键句里面还要找到关键词,你觉得哪几个是关键词?

生4:“好豆”“好戏”“那夜”。

师:好,我们逐一来看。

【插评】关键词教学法,可以一分为二:从学法层面来看,通过关键词含义的辨析品评来准确理解文本内涵,是一条较为便捷有效的通道。从教法层面来说,通过关键词来设计主问题、形成教学思路,是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主框架好方法。关键词是直接或间接地源自文本,以此教学,紧扣文本和生本,既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又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例从尾句中直接提炼出“好豆”“好戏”“那夜”三个关键词,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流程就得以次第展开,风生水起。

(一)好豆

3

师:“好豆”,你认为这个豆好吃吗?认为好吃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认为不好吃的也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

师:我以为这个豆是不好吃的,请看——(屏显。)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师:好吃的话今天也应该一样啊,过了一夜这个豆难道就变味了?请你结合课文24到27自然段的内容来说一下。

生1:昨夜的豆是“偷来的”,“偷来的”比“送来的”好吃。

师:“偷来的”有味道。好的,我们想听听不同的声音。

生2:因为那时候伙伴们都已经很饿了,而且很乏力。

师:对,又累又饿,那时候是午夜时分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角度都可以去考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