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下载本文

E是叶绿体、F是液泡;图乙是动物细胞,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丙是细菌细胞,其中①是鞭毛、②是细胞壁、③是DNA集中区、④细胞膜、⑤细胞质、⑥荚膜。

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

解:AC、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因此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每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是并不是相同的,A正确,C错误

B、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因此许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联系起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正确 故选:C。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答案】C

【解析】

解:A、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即D→A→C.错误;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是蛹期,C是成虫。错误;

第5页,共12页

C、蝗虫的成虫期危害最大。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图中的D受精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A幼虫期。D错误。 故选:C。

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图中的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B是蛹,C是成虫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

解:A、①血管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做入球小动脉。A正确;

B、③是出球小动脉,由于在②肾小球内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此处动脉血。B正确;

C、某人⑤尿液中长期检查出含有葡萄糖,说明此人患有糖尿病,这是主要是这是主要是由该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中引起的。C错误;

D、⑤是肾小管,原尿流经此处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因此此处的尿素浓度比④高。D正确。 故选:C。

图中的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

第6页,共12页

肾静脉。

明确尿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大于 黑暗中蚕豆叶

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的二氧化碳增多,PH值下降 ①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解析】

解:(1)引起气孔开闭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导致保卫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从而使细胞的pH上升,反之pH会下降。通过分析图表可知: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由图可以看出:一类为生物可以固定氮元素,属于生物固氮;气孔开放时,根要吸水满足自身需要,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题中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即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黑暗中,蚕豆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叶中二氧化碳增多,pH下降。

(4)①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故答案为:

(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大于

(3)黑暗中蚕豆叶只进行呼吸作用,叶中的二氧化碳增多,PH值下降 (4)①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

第7页,共12页

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

关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可通过对比理解掌握。

7.【答案】青霉菌可能产生了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量筒、烧杯等 细菌的繁殖需要

有机物 起对照作用 自然选择 【解析】

解:(1)弗莱明发现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满了葡萄球菌的菌落,而有青霉菌落的培养基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是:青霉菌落周围为什么没有细菌?由实验现象弗莱明做出的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2)为了配制一定浓度的青霉素溶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等。 (3)细菌的繁殖需要有机物,所以实验中需要用到营养琼脂。

(4)为了证明青霉确实能产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青霉菌。实验中浸有蒸馏水的圆纸片起对照作用。 (5)抗生素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存留下来,并将这种性状遗传给下一代,由此看出: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对细菌的长期选择,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甚至产生了“超级细菌”。因此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青霉菌可能产生了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第8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