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幼儿卫生学》期中试卷
姓名------------------ 班级-----------------
一 填空题(23分)
1、人体内的组织有( )和( )( )( )四大类。
2、人体由( )( )( )( )( )( )( )( )八大系统组成,在( )和( )调节下,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运动系统( )、( )( )组成 4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 )循环系统和( )循环系统
5 人体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 )的数量将显著曾加。当皮肤划破后( )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6 小孩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导致( )。
二 单项选择题(36分)
1、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下列哪项不是婴幼儿骨骼的特点。( )
A、骨骼在生长 B、婴幼儿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 C、容易疲劳 D、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3、关于幼儿肌肉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大肌肉发育晚 B、小肌肉发育早 C、容易疲劳 D、不易疲劳
4、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 )。
A、呼吸系统 B、呼吸 C、气体交换 D、呼吸运动 5、在呼吸系统中,哪一器官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6、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7、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频率比成人快 B、声带不够坚韧
C、鼻咽部的细菌易侵入中耳 D、呼吸频率比成人慢 8、婴幼儿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多组织户外活动 B、教会幼儿擤鼻涕 C、鼻咽部的细菌易侵入中耳 D、保护嗓子 9、在循环系统中,动力器官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10、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不包括哪一项。( )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心肌不易疲劳 C、心肌易疲劳 D、可触及浅表的淋巴结 11、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12、乳牙共有多少颗。( )
A、16颗 B、18颗 C、20颗 D、22颗 13、婴幼儿恒牙中不与乳牙交换的是( )。 A、第一恒磨牙 B、第二恒磨牙 C、第三恒磨牙 D、第四恒磨牙 14、关于婴幼儿牙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迟不晚于1岁萌出 B、2岁半左右出齐 C、3岁左右应开始学刷牙 D、“六龄齿”只有一颗 15、泌尿系统中有泌尿功能的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6、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柔韧而有弹性,这是皮肤的哪一功能。(A、感觉 B、保护 C、调节体温 D、排泄 17、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 )。 A 呆小症 B、侏儒症 C、败血症 D、甲亢 18、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使幼儿患什么疾病( )
A、巨人症 B、侏儒症 C、呆小病 D、克汀病
三 、简答题(20分)
1、婴幼儿的声带有什么特点,怎样保护嗓子?
) 2、为什么擤鼻涕也要讲究方法?
3、神经系统的组成?
4、皮肤的功能有哪些?
四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5分)
1、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较多。 ( )
2、幼儿骨骼中含无机物较多,有机物较少,因此,骨的弹性小而硬度大,幼儿的骨骼就容易骨折,但不容易变形。 ( )
3、幼儿关节柔软性强,牢固性较好,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受伤脱臼。( )
4、随着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3—4岁的幼儿能够很容易画直直线。 ( )
5、女孩不宜从高处往硬的地面跳,以免影响骨盆发育和成年后的生育功能。 ( )
6、幼儿鼻腔窄小,但已长鼻毛,能阻挡灰尘和细菌,抵御上呼吸道感染。 ( )
7、幼儿气管、支气管易发生感染,有炎症后又易引起水肿、充血而导致呼吸困难。( )
8、幼儿的脉搏易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在幼儿安静时测量脉搏。
测量幼儿脉搏时,我们会发现幼儿的每分钟心跳比成人快。( )
9、教幼儿擤鼻涕时,告诉幼儿要两边鼻子一起用力擤,这样才能把鼻子里的脏东西擤出来,避免感染。( )
10、幼儿期常有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发炎是非常正常的。( ) 11、因为安静时所需要的血液量比活动时少,对减轻心脏负担有利,因此必须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什么时候睡都不要紧。( )
12、幼儿乳牙萌出过程中,恒牙还没开始发育。( )
13、幼儿摄取的食物过于细致,不利于牙齿的生长发育。( ) 14、女孩的尿道口显露,与肛门接近,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男孩有包茎存在,所以不易发生尿路感染。( )
15、幼儿的尿多,所以大人要频繁提醒幼儿排尿。( )
五 案例分析题
某幼儿四岁,在幼儿园里经常尿裤子,尿床。针对这个孩子,老师采取了下列做法: (1) 经常提醒他上厕所 (2) 在幼儿园里让他少喝水 (3) 用惩罚手段让他克制尿裤,尿床 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 (1)该老师的做法是否恰当? (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