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环保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写大纲与范本 下载本文

机动车环保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机动车环保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写大纲 ................................. - 1 - (一)概念 ........................................................................................................................ - 1 - (二)分类 ........................................................................................................................ - 1 - 1、按检测仪器设备的功能或检测项目、参数编写。 ..................... - 1 - 2、按检验方法和适用标准规定的检测参数或项目编写。 ............. - 1 - 3、机动车环保检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 - 2 - (三)编写作业指导书的9大要素 ................................................................... - 2 - 1、检测参数或项目 ........................................................................... - 2 - 2、检测依据(标准、法规) ............................................................ - 2 - 3、检测工作环境要求........................................................................ - 2 - 4、检测仪器设备 ............................................................................... - 2 - 5、操作过程 ....................................................................................... - 2 - 6、记录 ............................................................................................... - 2 - 7、数据处理 ....................................................................................... - 2 - 8、结果判定 ....................................................................................... - 3 - 9、仪器设备的检定、期间核查与维护 ............................................ - 3 - 附:环检作业指导书、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范本 ................... - 3 -

- 1 -

第五节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一、《机动车环保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写大纲 (一)概念

《机动车环保检验作业指导书》是指用来描述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机动车环保检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适用的标准、检验项目或参数、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文件。使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有章可循,使检验过程控制规范化,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质量。 (二)分类

1、按检测仪器设备的功能或检测项目、参数编写。

同一台检测仪器设备可独立检测相关参数或项目,也可与其他检验仪器设备配套检验参数或项目。如排气分析仪,可独立测怠速法、双怠速法。也可与底盘测功机、汽车排气流量分析仪和通风机等设备配套,作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稳态工况法(ASM5025、ASM2540 )、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 VMAS)等相关参数的检验。 2、按检验方法和适用标准规定的检测参数或项目编写。

根据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检验方法和适用标准,编写整套环保检验仪器设备的作业指导书。

3、机动车环保检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检验机构为保证本机构出具的检验数据准确,在两次检定期间对检验仪器设备的置信度进行检查。一般只作零值误差和示值误差的核查,并对其核查结果进行评价的作业指导书。

核查方式:同类仪器间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或标准器具验证等多种方式。

(三)编写作业指导书的9大要素 1、检测参数或项目

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参数或项目 2、检测依据(标准、法规) 3、检测工作环境要求

实际工作环境条件的监控、与规定的标准工作状态环境条件的修正。4、检测仪器设备

设备及配套仪器、量具的规格型号、精度、测量范围、工作条件等。5、操作过程

仪器设备开机预热、校准,车辆预先检查,车辆上线前调整要求、上线检测操作要求(单机检测、联机检测),检测注意事项等。

6、记录

电子或纸质预检记录、单机检验和联机检验记录的要求。 7、数据处理

检测结果参数的采集、计算、记录和处理(修约间隔或有效位数的

修约);检测设备校准值与结果参数的修正;实际工作环境条件的与标准工作状态下环境条件与结果参数的修正等。

8、结果判定

根据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方法、各类机动车环检参数或项目合格的限值,判定机动车合格与否。

9、仪器设备的检定、期间核查与维护

各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期间核查要求。各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周期、维护项目和要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和修理的要求。

附件1:环检作业指导书、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范本

X/XX

XX市XXXXXXX检测站管理体系文件

X/XX.JS.03-26-2016

技术文件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工况法作业指导书

版次:C/1 页次:1~10 编制:XX 日期:2016-06-12 审核:XXX 日期:2016-06-14 批准:XXX 日期:2016-06-20 受控印章: 持 有 人:

2016-06-20日发布 2016-08-01实施 X

X

X

X

X

XXX检测站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1 检测参数

实际最大轮边功率、光吸收系数

2 检测标准

文件编号:第 1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GB 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

放限值测量方法

HJ/T 241-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

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3 测试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0~40℃ 环境湿度:<85% 大气压力:80~110kPa

4 检测设备: MQY-200不透光烟度计、CDM-1300LA型汽车底盘测功机、CDM-300DA汽车底盘测功机、AVL DISPEED 492万用转速表

4.1 适用范围: 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最大总质量大于400 kg小于等于13000kg的汽车。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 km/h的在用汽车。

4.2 技术参数:

4.2.1 MQY-200不透光烟度计

工作条件:

电 压: AC220V±10%

频 率: 50HZ±1HZ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2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2016年 06月20日 温 度: 0~40℃ 相对 湿度:测量范围:

不透光度(N): 光吸收系数(K): 烟气温度: 转速: 油温:示值误差:

不透光度: 转速(电压式): 油温: 烟气温度:分辨力:

不透光度: 光吸收系数:

烟度温度: 油温: 转速: 0~90%

~99.90%

~16.08% ~150℃ ~9999rpm ~200℃4.2.3 ±2.0%(绝对误差) ±50r/min(绝对误差) ±5℃(绝对误差) ±5℃(绝对误差) -1

0 0 0 300 0 0.01% 0.01m 1 1 1rpm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3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4.2.2 CDM-1300LA型汽车底盘测功机 工作条件:

技术参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电源:气源:

最大轴载质量:最高实验车速:峰值吸收功率:最大驱动力:反拖电机功率:变频反拖速度:举升方式:举升能力:举升气压: 电源:~40℃ <85% ~110kpa

单相AC 220V±10% 50HZ±10%

三相AC 380V±10% 50HZ±10%

~1.0Mpa

单轴350/双轴700kw(70km/h) 单轴11000N 空气弹簧 ~1.0Mpa ±10%,50HZ

0 80kpa 0.8 13000kg 130km/h

15kw 90km/h

13000kg 0.8 AC 220V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4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示值误差:

速度测量误差: ±0.16km/h 驱动力测量误差: ±1% 恒速控制误差: ±0.1km/h 恒扭矩控制误差: ±1% 吸收功率控制误差: ±0.2kW

4.2.3 CDM-300DA汽车底盘测功机

电 源: 单相AC 220V±10% 50Hz 三相AC 380V±10% 50Hz温 度: 0~40℃ 湿 度: <85%

气 压: 80.0~110.0kPa 气 源: 0.6~0.8MPa 额定承载质量: 3000kg

最高试验车速: 130km/h 最大吸收功率: 160kW

最大驱动力: 5000N 基本惯量: 907±18kg 速度测量误差: 0.16 km/h

±10% ±10%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5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恒速控制误差: 0.2 km/h 恒力控制误差: 20N 距离测量误差: 驱动力测量误差: 吸收功率测量误差: 0.2kW 4.2.4 AVL DISPEED 492万用转速表

工作条件:

湿 度: <90%,非凝结状态

转速测量范围: 400~6000rpm 电 源: 12V DC,350mA 测试单元工作温度: 0~50℃ 传感器导线工作温度: 0~65℃ 5 检测操作规程 5.1单机检测

开启检测仪电源,对不透光烟度计预热15min,对底盘测功机预热30min后,检验员用复位键对烟度计仪器进行校零。

5.1.1车辆预先检查

5.1.1.1 待检车辆完成检测登记后,驾驶检测员应将车辆驾驶到底盘测功机前等待检测,并进行车辆的预先检查。预先检查的目的是核实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6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受检车辆是否和行驶证相符,并评价车辆的状况是否能够进行加载减速检测,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或缺陷,均不能进行检测:

(1)车辆与车辆行驶证不符合,车辆身份无法确认的。

(2)里程表失灵、机油压力偏低、冷却液温度表失灵及空气制动阀压力偏低等仪表无法正常工作的。

(3)车辆制动失灵的。

(4)机动车车身和结构有问题,驾驶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车身的任何部分与车轮或传动轴相接触、在加载和卸载时,车身部件有可能损坏检测设备的。

(5)发动机无法加满冷却液、冷却系统泄漏、散热器管路有裂缝、冷却风扇及皮带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发动机机油量不足;或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机油严重泄漏,甚至泄漏到排气系统上;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可能泄漏;空气滤清器丢失或损坏,或中冷器严重堵塞;真空管损坏、供油系统(高压油泵或喷油器)故障;调速器工作不正常;怠速时排气管排出过浓的白烟蓝烟;燃料油位偏低;发动机进排气管松脱、排放系统严重泄漏;发动机有异响的。

(6)变速器油严重泄漏、变速器异响的。

(7)驱动轴和轮胎损坏、固定螺钉松动或丢失、轮胎损坏;轮胎橡胶磨损超过厂商设定的警告线;轮胎在行驶中不正常膨胀,或轮胎等级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7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低于70km/h;使用了不符合尺寸的轮胎;轮胎有径向或横向裂纹;轮胎间夹杂其它物的。

5.1.1.2 在将车辆驾驶上底盘测功机前,检测员还应对受检车辆进行以下调整:

(1)中断车上所有主动型制动功能和扭矩控制功能(自动缓速器除外),例如中断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

(2)关闭车上所有以发动机为动力的附加设备(如空调)、切断其动力传递机构,确定车辆是否是空载,是否附加动力装置。

(3)除检测驾驶员外,受检车辆不能载客,也不能装载货物,不得有附加的动力装置。必要时,可以用测试驱动桥质量的方法来判断底盘测功机是否能够承受待检车辆驱动桥的质量。

5.1.1.3 对非全时四轮驱动车辆,应选择后轮驱动方式;

5.1.1.4 对紧密型多驱动轴的车辆,或全时四轮驱动车辆,不能进行加载减速检测,应进行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排放检测。

5.1.1.5 对预检不合格的车辆均不得进行加载减速排气烟度试验,待检修合格后才能进行检测

5.1.2检测系统检查

5.1.2.1举起测功机升降板,并检测是否已将滚筒牢固锁好。将车辆以5km/h的速度匀速驶上底盘测功机,且将驱动轮置于滚筒中间位置,降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8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下测功机,松开滚筒制动器,待举升器完全降下后,引车员缓慢驾车使受检车辆车轮与实验滚筒完全吻合。

5.1.2.2引车员轻踩制动使车轮停止转动,发动机熄火,变速器置于空挡,,将楔形块放入非驱动轮下方固定,将发动机舱盖打开让冷却风扇对准发动机,且打开电源。

5.1.2.3连接好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启动发动机,选择合适的档位,使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功机指示车速最接近70km/h。计算机判定测功机是否能够吸收受检车辆的最大功率,如超过测功机的功率吸收范围,应停止检测。 5.1.3排气烟度检测

5.1.3.1检验员检查不透光烟度计的零刻度和满刻度,确定烟度计正常后,根据提示将采样探头插入受检车辆排气管中,其深度不小于400mm。

5.1.3.2变速器置于空档,记录这时发动机的怠速工况转速,然后逐渐增大油门踏板直到开度达到最大,并保持最大开度状态,记录这时发动机的最大转速,然后松开油门踏板,使发动机回到怠速状态。

5.1.3.3使用前进档驱动被检车辆,选择合适的档位,使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功机指示车速最接近70km/h,但不能超过100km/h(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应不能在超速档下进行测试)。

5.1.3.4 根据5.1.3.2和5.1.3.3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加载减速测试,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如判定不适合应马上停止测试。

文件编号:第 9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5.1.3.5 经判定适合检测后,将底盘测功机切换到自动检测状态,引车员选择选择合适的档位,将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使测功机指示车速最接近70km/h,直到程序提示松开油门为止。在此期间底盘测功机检测程序将自动检测出实测最大轮边功率时的滚筒线速度(VeIMaxHP),当滚筒线速度测得后测功机自动对被测汽车进行三次加载减速,此时仪器在三次加载减速的时间内对VeIMaxHP、90%VeIMaxHP、80%VeIMaxHP三工况点进行取样,仪器将显示排气光吸收系数的测量数据。

5.1.3.6检测结束后,取下采样探头,车辆驶离工位,程序自动退出测试程序,然后用300~400Kpa的压缩空气吹尽采样探头、采样软管内的烟尘。

5.2联机检测

5.2.1根据司机助的提示,引车员和检验员执行5.1.1~5.1.2程序,进行车辆预先检查和系统检测等准备工作。

5.2.2根据司机助的指示,引车员执行5.1.3.2和5.1.3.3程序,对车辆是否符合加载减速测试要求进行判定。

5.2.3经判定符合检测后,根据司机助的指示引车员将底盘测功机切换到自动状态,后选择选择合适的档位,将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使测功机指示车速最接近70km/h,直到程序提示松开油门为止。在此期间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10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底盘测功机检测程序将自动检测出实测最大轮边功率时的滚筒线速度(VeIMaxHP),当转速线速度测得后底盘测功机自动对被检车辆进行三次加载减速,此时仪器在三次加载减速的时间内对VeIMaxHP、90%VeIMaxHP、80%VeIMaxHP三工况点进行取样,仪器将显示排气光吸收系数的测量数据。 5.2.4检测完毕后,程序将测试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清洗系统自动清洗采样管及采样探头。车辆驶离本工位。

6 注意事项

6.1 MQY-200不透光烟度计

6.1.1不要让水、化学溶剂、苯或者汽油等溅到设备上。

6.1.2不要使设备受到冲击和振动,应定期保养维护,不要让仪器吸入水蒸气。

6.1.3通讯数据线、打印机等外设备与本仪器的连接需在双方断电的条件下进行,切不可热拔插头。

6.1.4设备的保险管烧坏后,必须用相同型号的保险管更换。 6.1.5设备校准时,必须使用标准滤光片,以确保设备测量精度。 6.1.6汽车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现象。

6.1.7仪器在诊断测试或怠速测试状态时,不得随意关闭电源。 6.1.8避免日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6.2 CDM-1300LA型汽车底盘测功机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11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6.2.1不允许轴载质量大于13t的车辆进行检查或通过测功机。 6.2.2车辆、行人均不允许进入测功机盖板。

6.2.3车辆轮胎气压必须达到规定值,且左右轮胎胎压基本相当。 6.2.4车辆驶上测功机前,底盘下部应清洁干净,将粘、嵌在胎上的泥砂和石块清洁干净。

6.2.5为保证精确度,每天使用前,底盘测功机应预热5min,可用汽车带动滚筒组空转。

6.2.6系统须预热10min以上。

6.2.7当汽车为前轮驱动时,应使汽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并安装限位滚筒,测试时请一定拉紧后轮手刹以免前轮左右摆动。

6.2.8被测车辆一般应为空载状态。当用高速(80-100km/h)进行测试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操作,测试时间每次不得超过2min。

6.2.9测试时,一定要用楔形块抵注汽车非驱动轮或用牵引绳拉住。测试中,汽车前、后均严禁站人或通行。

6.2.10对前、后驱动车辆。在测试时必须将非测试桥(不在滚筒上的桥)与动力源脱开,否则不允许测试。

6.2.11在测试中不得将举升器升起接触到被测车轮,避免汽车从台上冲出,造成重大事故。

6.2.12在测试时,应缓慢增大油门开度。当汽车发动机有“闷车”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12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倾向时,应及时调整档位,避免发动机“闷车”或汽车从台上冲出的重大事故。

6.2.13在测试过程中,严禁举升器升起。严禁被测车轮接触到举升板。

6.2.14若只进行功率测试,则在测功完毕后,让本机空载旋转1min以上,确保测功机散热。

6.2.15测试结束后,应切断总电源和气源。 6.3 AVL DISPEED 492万用转速表

6.3.1在安装时,若安装在某位置(发动机为怠速状态)10秒后,状态二级管任亮为红色,则更换其安装位置。

6.3.2不可用锋利物清洁麦克风孔隙。 6.3.3不可对着传感器表面成直角处吹空压气。 7 记录、数据处理

7.1检测结果记录由计算机自动保存于服务器数据库中。

7.2数据经系统处理后,自动打印XX市机动车环保排气污染物检测报告。

8 结果判定

8.1 按HJ/T 241-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值及测量方法》中的第4.3.1条对光吸收系数率进行判定,如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13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果在3 个工况点(即:VelMaxHP 点、90%VelMaxHP 点和80%VelMaxHP 点)测得的光吸收系数k 中,有一项超过规定的排放限值,则判定受检车辆排放不合格。具体限值参考《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附录A。详见表1。

表 1 加载减速法排放限值范围

车 型 轻型车 重型车 光吸收系备 注 数(m-1) 1.00 至轻型汽车和2006 年7 月1 日起生1日起生产的1.39 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 重型车 1.39 至轻型汽车和2001 年10 月1 日起生1日起生产的1.86 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 重型车 1.86 至2.13 2000 年7 月1 日以前生产的第一2001 年9 月类轻型汽车和2001 年10 月1 日以1日以前生产前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

2005 年7 月1 日起生产的第一类2004 年9 月2000 年7 月1 日起生产的第一类2001 年9 月的重型车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第 14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8.2 按HJ/T 241-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值及测量方法》中的第4.3.2条对实际侧得的最大轮边功进行判定,如果受检车辆在功率扫描过程中测得的实际最大轮边功率值低于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标定功率值的50%,也被判定为排放不合格。

8.3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应经维护、调整或修理后再次上线检测,直至排放符合标准。

9 检定、期间核查与维护

9.1检定周期为一年,按计划由法定计量鉴定机构进行。

9.2定期对汽车排放检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原则上半年一次。详见Q/NQ.JS.02-03-2016《不透光烟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Q/NQ.JS.02-02-2016《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Q/NQ.JS.02-04-2016《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9.3 MQY-200不透光烟度计日常维护。 9.3.1每天使用前必须按说明书进行零点校正。

9.3.2每天检查烟度计采样探头,采样软管有无压扁、破裂、堵塞和污染,必要时可用压缩空气吹洗或更换。

9.3.3每周都用清洁刷子,对测量室的管内、边的烟炱进行清扫,清扫时不得接触和损伤两端的光学透镜。不得将刷子从废气入口插入,以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作业指导书 防损坏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文件编号:第 15 页共 15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9.3.4每周必须用柔软干净的湿布,对两端的透镜进行轻轻拭擦,

注意不损伤透镜。

9.3.5每周用水和干净的布清洁取样探头、导管的内部和外部。 9.3.6每周检查、调整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压力应按300~400Kpa设置。检查滤纸是否变质或受潮,必要时应予以更换。

9.4 CDM-1300LA型汽车底盘测功机

9.4.1测功机主、副滚筒轴承每月加注一次润滑油(2号锂基润滑脂)润滑。

9.4.2定期对主、副滚筒轴承进行检查(每月一次),若发现轴承有异响或滚筒转动不灵时,应及时调整和检修,必要时应更换轴承,严禁设备带病工作。

9.4.3定期对联轴器加注钠基润滑脂(俗称黄油)。

9.4.4每周检查电机皮带的张紧度,如有松动可能会导致同步皮带

脱落齿滑,调节张紧轮位置以张紧皮带。

9.4.5传感器及控制箱不允许受潮。 9.5 AVL DISPEED 492万用转速表。

每天用清洁剂对传感器进行清洁擦试,或用空压气平吹传感器顶端。

X/XX

XX

市XXXXX检测站管理体系文件

X/XX.JS.02-09-2016

技术文件

汽车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版次:D/1 页次:1~5

编制:X X X 日期:2016-06-05 审核:X X X 日期:2016-06-15 批准:X X 日期:2016-06-20

受控印章: 持 有 人:

2016-09-20日发布 2016-10-01实施X

X市XXXXX检测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NQ.JS.02-09-2016 第 1 页共 4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1 核查项目或参数 1.1 示值误差 1.2 零位漂移 2 适用标准、法规

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鼓励使用下列文件的最新版本,以新条款取代本作业指导书原引用的相应条款。

JJG 668-2007 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

GB 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3. 核查工作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85%; 大气压:86kPa~106kPa;

电源电压:AC 220V±10% 50Hz±1Hz。 4. 核查设备

4.1 型号规格 MQW-50A型排气分析仪 4.2技术参数

CO:0.00~15.00(× vol); HC:0~9999(× vol);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CO2: 0.00~18.00(× vol); O2:0~25.00(× vol); NO:0~5000(× vol) 4.3 使用设备和核查方法

文件编号:Q/NQ.JS.02-09-2016 第 2 页共 4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4.3.1 使用设备:标准气体(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3.2 核查方法: 使用标准物质核查 5 核查操作规程 5.1 准备工作

5.1.1 接通电源,仪器进入预热状态,仪器预热时间为30min。 5.1.2 预热完成后启动气泵,调好测试仪的零位后将气泵关闭。 5.2 核查示值误差

5.2.1 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表A1中规定的4号标准气体,调整测试仪的示值,使其与标准气体的标称值相符。

5.2.2 依次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表A1中规定的1号、2号、3号和4号标准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共测量3次。

5.3 核查零位漂移

5.3.1 测试仪完成预热后启动气泵,通入清洁空气,对测试仪进行零位调整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

5.3.2关闭气泵,向测试仪通入符合附录A表A1中规定的3号标准气体,待示值稳定后,记录测试仪相应示值。

4.3.3 重新启动气泵,使测试仪继续运行。每隔15min记录1次零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NQ.JS.02-09-2016 第 3 页共 4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位示值和通入标准气体时测试仪示值。零位示值应在开泵时读取,通入标准气体时应先关闭气泵。

6 记录

6.1 将示值误差和零位漂移记录在附表B上。 7数据处理 7.1 示值误差

按公式(1)(2)计算示值误差:

?i?xdi?xs……………………………………………(1)

?i?xdi?xs×100%………………………………………(2) xs式中: ?i---第i检定点的示值绝对误差;

xdi--第i检定点的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xs----标准气体的标称值;

?i----第i检定点的示值相对误差。

7.2 零位漂移

按公式(3)计算HC、CO、CO2、NO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

?Zj?Zj?Z0……………………………………………(3)

式中:?Zj---第j次零位漂移的绝对误差;

Zj----第j次的零位示值;

Z0----检定开始时的零位示值。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NQ.JS.02-09-2016 第 4 页共 4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按公式(4)计算O2零位漂移的相对误差。

?Zj?Zj?Z0Z0×100%………………………………………(4)

式中:?Zj----第j次的零位漂移的相对误差。

8 结果判定 8.1示值误差

符合附表A2的要求 。 8.2 零位漂移

8.2.1废气仪1h的零位漂移应不超过附表A2中示值允许误差。 9 维护及注意事项 9.1维护

9.1.1每年应更换O2传感器和NO传感器。 9.1.2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泄漏检查、调零检查。

9.1.3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过滤器的过滤元件,如前置过滤器、油水分离器、双层过滤器等。

9.1.4 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清洁取样导管以保持导管内无残留物。 9.2注意事项

9.2.1 设备安放于干燥的地方,不可用潮湿的东西触摸设备;远离热源和空气污染的地方。9.2.2 不要使设备受到冲击和振动。

XXX市XXXXX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Q/NQ.JS.02-09-2016 第 5 页共 4 页 第 D 版第 1 次修改 颁布日期: 2016年 06月20日 9.2.3 工作时设备与地面绝缘,不可用湿手触摸设备。 9.2.4设备的保险管烧坏后,必须用相同型号的保险管更换。 9.2.5使用标准气对设备进行校准时,必须对标准气进行减压后方可连接。

9.2.6切不可让水、灰尘或其他非气体物质进入仪器,否则过滤器将堵塞并污染仪器内部器件而导致不能正常测量。

9.2.7应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检查采样管的长度。采用双怠速法时采样管长度为4~6m,而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时采样管长度为7.5±0.15mm。两种方法的采样管长度不同,不得将其混淆,否则将会产生检测结果不真实,判定结果错误的后果。 附件:

附表1:示值允许误差、重复性和示值漂移期间核查用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附表2:测量范围及示值允许误差 附表3: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原始记录表

附表1:

示值允许误差、重复性和示值漂移期间核查用标准气体的标准值

1号 气 体 名 称 物质的摩尔分数 氮中丙烷气体标准200×10-6 物质 氮中一氧化碳气体0.5×10-2 标准物质 氮中二氧化碳气体3.6×10-2 标准物质 氮中氧气气体标准0.5×10-2 物质 氮中一氧化氮气体300×10-6 标准物质

2号 3号 4号 960×10-6 1920×10-6 3200×10-6 2.4×10-2 4.8×10-2 8.0×10-2 6.0×10-2 7.2×10-2 12.0×10-2 5×10-2 10×10-2 20.9×10-2 900×10-6 1800×10-6 3000×10-6

附表2:

测量范围及示值允许误差

示值允许误差 气体种类 测量范围 绝对误差 (0~2000)×10-6 HC (2001~9999)×10-6 - (0.00~10.00)×±0.06×10-2 10-2 CO (10.01~16.00)×- 10 (0.00~18.00)×CO2 10 (0~4000)×10-6 NO (4001~5000)×10-6 - O2 (0.0~25.0)×10-2 ±0.1×10-2 ±8% ±5% ±25×10-6 ±4% -2-2相对误差 ±5% ±10% ±5% ±12×10-6 ±10% ±0.5×10-2 ±5% 注:表中所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即可。

附表3

排气分析仪期间核查原始记录表

Q/NQ.JL.33-02-2016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环境温度 期间核查使用设备:标准气体核查项目气体种类HC(×10-6)CO(×10-2)CO2(×10-2)O2(×10-2)NO(×10-6)时间零-6(×10)位CO漂-2移(×10)CO2和示(×10-2)值O2 (×漂10-2)移NO(×10-6)HC标准值1设备编号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相对湿度 期间核查方法: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核查内容及数据处理废气仪示值示值误差23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示值误差0minZiMiZiMiZiMiZiMiZiMi15min30min45min60min最大绝对漂移最大相对漂移Zmax=ΔSmax=ΔZmax=ΔSmax=ΔZmax=ΔSmax=ΔZmax=ΔSmax=ΔZmax=ΔSmax=Δ-δSmax %-δSmax %-δSmax %-δSmax %-δSmax %结论:操作人:技术负责人: 核查时间: 年 月 日

设备管理员: 质量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