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江西省鹰潭市化学九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13.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5.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二、多选题

1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B.能使铁生锈

C.供给呼吸

D.液氧呈蓝色

1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X的值为52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17.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缩醛中的C、H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 C.甲缩醛由3种元素组成

D.一个甲缩醛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8.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未测值为2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A.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醋和矿泉水

B.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CO2灭火器灭火

甲 25 11 乙 15 未测 丙 1 1 丁 5 22 B.丙可能是催化剂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5:3 B.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D.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19.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

2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三、填空题

2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 2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_。

(2)t2℃时c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在我们熟悉的常见物质中,符合图中c的溶解度曲线的物质是______。 (4)在t2℃时,将20ga完全溶解于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5)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55g a的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固体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四、推断题

23.X元素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Y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Z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2种由Y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写名称)。

(2)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写2个)。

(3)写出一个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 。 五、流程题

24.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生成甲醇(CH4O)与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2)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 六、实验题

25.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过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反应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填装置编号)。

(3)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以利用装置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原因是_____。

(4)实验老师要把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6%进行实验,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g。 七、计算题

26.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黄酮素含有_____(填数字)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比)。 (3)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4)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八、科学探究题

2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仅器),某化学小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1)小梅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她按照要求设计了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她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她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她将药品换成了石灰石和稀盐酸,使用上述装置也制备出了干燥的二氧化碳,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路同学将少量CO2气体通入到足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中迅速出现白色浑浊,而将一定量CO2气体通入到足量NaOH溶液中,却始终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路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利用如图装置G、H分别进行探究来证明上述猜想。其共同原理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会导致容器内气压降低。

①实验现象:装置G中的软塑料瓶_____,装置H中的瓶内气球胀大了,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小美同学对小路方案的严谨性提出了质疑: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1体积CO2,因此,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即另一种可能原因是_____。

③小美同学将装置I中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她选择稀盐酸作为检验试剂,那么,你知道小美的该实验方案设计吗?(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二、多选题 题号 答案 三、填空题

21.b>a=c 升高温度 75g 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 SKIPIF 1 < 0 不饱和 二氧化碳 SKIPIF 1 < 0 a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解析:b>a=c 不饱和 二氧化碳 28.6% a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四、推断题

23.(1)金刚石、石墨、碳60中任意2种(2)CO和CO2 (3)C2H5OH + 3O2五、流程题

24.CO2+3H2

CH4O+H2O AC 二氧化碳 NH3

2CO2 + 3H2O(或H2CO3 =\2O + CO2↑等答案合理均可)

16 17 18 19 20 BD AB BC BD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C B C D A C B C A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