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 课题2 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环节三分析课本上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并结合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微观动态模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对反应前后微粒种类、个数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微观分析以后,再练习同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而最终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本环节设计意图是:环节二是从宏观现象上去认识中和反应,而本环节则是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宏观现象和微观实质的结合,让学生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环节四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破本课重点。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保持并持续的发展下去。

环节五当堂训练:以两个典型例题检测本课知识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六反思总结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设计意图: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环节七布置作业 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课题的教学中:

13

1、关于宏观的实验现象,我采用的是追问的方法。例如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学生说溶液变色了,我追问变成什么颜色了?学生答无色。继续追问,那溶液原来是什么颜色?学生答红色。从而得出完整的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关于微观的变化本质,我采用的是分析的方法。通过微观示意图的动态动画,让学生分析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一开始学生分析不到位,引导学生结合反应前后微粒的种类和个数以及动态模型,从而最终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3、关于符号表征,我采用的是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同类型的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最终进行组内批改,从而将基础知识真正的落到实处。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化学特有的思维特点,从准确的描述宏观的实验现象,到深度的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从而能够正确得出化学变化的符号表征,最终能让学生的思维分析真正的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