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填空与选择 下载本文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4、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5、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即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8、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9、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0、“三同时”:即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为1、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

功能。

2、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2、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3、环境标准按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3、大气环境标准、水质质量标准、土

1

壤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标准。

4、按环境影响评价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5、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

6、按评价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

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7、某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的7、组成、结构、功能。

部分有关。8、按影响的来源分,环境影响可分为8、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

影响。

9、按影响的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9、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0、按影响的性质(程度)分,环境影响可分为10、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11、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11、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

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 1、A、B、D, )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 )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3、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 ) A 海洋 B 自然遗迹 C 矿藏 D 大气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 )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 ( )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 )

2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 )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是( )

A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B 早期介入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C 公众参入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D 可操作性原则; 15、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6、( )是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德国 17、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8、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 ( )

A 国家标准 B 地方标准 C 行业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选择题:

2、A、B、C、D,3、A、B、C、D,4、A、B,5、A、B、C,6、A、B、C、D,7、A、B、D,8、B、C、D,9、D,10、D,11、B,12、A,13、B,14、A、B、C、D,15、C,16、A,17、A、B、C、D,18、A、B、C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

一、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种类有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3、“三同时”是指 4、在进行监测时,要求监测数据要具有“五性”,即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有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一、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2、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3、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

4、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 5、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6、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二、选择题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是( ) A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B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有( )

A 搜集资料法 B 类比法 C 现场调查法 D 遥感法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在正式工作阶段所要作的主要工作有( ) A 工程分析 B 环境现状调查 C 环境影响预测 D 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则在准备阶段所要作的主要工作有( ) A 研究有关文件 B 确定工作等级 C 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D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要由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评价; 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要由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评价; C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要由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评价; D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不需要由有资质的机构组织相关人员评价。 6、下列关于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一定高;

B 一般来说,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大多数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三级;

C 一级评价尽量要定量化描述来完成;

D 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能超过一级。

二、选择题:

4

1、A、B、C、D,2、A、C、D,3、A、B、C、D,4、A、B、C、D,5、C,6、A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识别: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为2、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3、以物理模拟预测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关键在于原型与模型是否相似,相似性方面的内容包括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2、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法、专业判断法。 3、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热力相似、动力相似。

四、选择题

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 )

A 数学模式法 B 物理模拟预测法 C 对比法与类比法 D 专业判断法

2、运用物理模拟预测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其原型与模型相似包括( ) A 几何相似 B 运动相似 C 热力相似 D 动力相似 3、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有( )

A 指数法 B 矩阵法 C 图形叠置法 D 网络法

4、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 ),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举行论证会 B、举行听证会 C、或者采取其他形式 D、经主管领导同意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家鼓励有关( )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A专家 B单位 C公民 D民间社团 6、确定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依据是( )

A 评价工作的等级 B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C 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特征

5

D 敏感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四、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4、A、B、C,5、A、B、C,6、A、B、C

补充内容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一、名词解释:1、污染物:2、清洁生产:

一、名词解释:

1、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是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报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二、填空题:1、若污染物按环境要素分,可分为2、若污染物按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进行分类时,可分为3、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4、工程分析的方法有5、清洁生产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6、在进行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评价时,污染物生产的指标有三类,即 7、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8、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有

二、填空题:

1、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污染物) 2、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综合污染物 3、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实测法 4、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资料复用法

5、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6、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7、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 8、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

三、选择题

1、关于工程分析作用正确的有( )

6

A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B 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C 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D 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 2、工程分析所应遵循的技术原则有( )

A 体现政策性; B 具有针对性; C 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D 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方案。 3、按环境要素对污染源进行分类,可分为( )

A 大气污染源 B 水体污染源 C 土壤污染源 D 噪声污染源 4、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有( )

A 类比法 B 遥感法 C 物料衡算法 D 资料复用法 5、工程分析主要内容的是( )

A 工艺过程分析 B 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C 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D 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

6、不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是( )

A 国内落后水平 B 国际先进水平 C 国内先进水平 D 国内基本水平

7、反映清洁生产水平时,污染物产生指标不包括( )

A 废水产生指标 B 废气生产指标 C 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D 噪声生产指标

8、下列各项属于清洁生产评价内容的是( )

A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B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C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D 产品和包装指标

9、推行清洁生产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下面说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层次,已建成且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帮助企业发现和实施无/低费方案,削减污染物;

B第一个层次,已建成且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大范围关闭的政策;

C 第二个层次,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采用中/高费清洁生产审计方案,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的提升工作;

D 第三个层次,推行区域清洁生产,重点是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10、生态影响类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包括( )

A 工程组成须完善 B 重点工程明确 C 全过程分析 D 污染源分析

11、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技术要点包括( )

7

A 施工期直接影响 B 营运期环境影响 C 库区移民影响 D 功能协调问题

12、进行生态影响类项目工程分析时,其技术要点要求工程组成须完善,则工程组成包括

( )

A 主体工程 B 辅助工程 C 公用工程 D 环保工程 13、在进行工程分析时,环保措施方案分析不包括的内容是( ) A 环保措施先进性和运行可靠性分析; B 污染物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合理性分析; C 多种环保方案对比分析; D 各项投资及总投资所占的比例。 14、非正常工况不包括 ( ) A 生产运行阶段的开、停车; B 生产运行阶段的检修; C 生产过程中操作不正常; D 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

15、运用类比法进行工程分析时,要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其相似性不包括( )

A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B 项目周围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C 环境功能区划的相似性; D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16、下列关于污染源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更注重考虑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类,即: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B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更注重考虑按环境要素对污染源的分类; C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时,应更注重考虑按污染源几何形状的分类;

D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更注重考虑按污染物运行特征的分类,即固定源和移动源。 17、已知某企业年耗煤量为300吨,煤中硫分含量为1%,可燃硫占全硫的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SO2去除率为80%时,则SO2年排放量为0.96吨; B 若无SO2去除设施时,则SO2的年排放量为0.96吨; C若无SO2去除设施时,则SO2的年排放量为4.8吨; D若SO2去除率为80%时,则SO2年排放量为0.48吨。

18、已知某企业年耗煤量为300吨,煤中灰分含量为30%,烟尘当中灰分占灰分量的百分比为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烟尘去除率为90%时,则烟尘年排放量为18吨;

8

B 若无烟尘去除设施时,则烟尘的年排放量为18吨; C若烟尘去除率为95%时,则烟尘的年排放量为0.9吨; D燃烧后大部分灰分残留在残渣当中。

19、在进行环评时引入清洁生产的意义是 ( ) A 减轻建设项目末端处理的负担; B 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C 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D 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20、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 )必须是定量指标。

A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B 产品指标 C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D 污染物产生指标

20、清洁生产指标分析中,下列( )可作定性指标。

A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B 产品指标 C 环境管理要求 D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21、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核算要求算清的账是( ) A 改选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B 工程本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C 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

D 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22、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有( )

A 指标对比法 B 分值评定法 C 收集资料法 D 类比法 23、下列各项不属于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的是( ) A 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

B 体现污染治理思想,主要反应出建设项目建成后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 C 容易量化,即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D 数据易得。

24、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平衡法、资料复用法; B 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时使用。

C 采用类比法时,应充分注意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D 物料衡算法,由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结果最能体现实际情况。一般对结果不需要修正。

25、无组织排放是指( ) A 生产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

9

B 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污染物;

C 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 D 无任何规律排放的污染物。

26、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不同表现来划分,工程分析可分为( ) A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B 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C 生活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D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7、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可用的方法是( )

A 反推法 B 元素守恒法 C 类比法 D 物料衡算法 28、清洁生产评价中,产品指标要考虑( )

A 销售 B 报废 C 使用 D 寿命优化 29、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中,资源指标的建立要考虑( ) A 单位产品的新鲜水耗量; B 单位产品的服务寿命; C 单位产品的耗能; D 单位产品的耗物。 30、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中,可用来建立原材料指标的是( )

A 毒性 B 生态影响 C 可再生性、可回收利用性 D 能源强度

三、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4、B,5、A、B、C、D,6、A,7、D,8、A、B、C、D,9、B,10、A、B、C、D,11、A、B、C、D,12、A、B、C、D,13、C,14、D,15、C,16、C、D,17、A、C,18、A,19、A、B、C、D,20、A、D,21、B,22、A、B,23、B,24、D,25、C,26、C、D,27、A、C、D,28、A、B、C、D,29、A、C、D,30、A、B、C、D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1、水体污染:2、水体自净:3、均匀混合断面:

一、名词解释:

1、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逐渐得到清除,水质恢复到被污染以前的水平,这一过程即为水体自净。

3、均匀混合断面:当某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该断面即为均匀混合断面。

或:当某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平均浓度的差与平均浓度之比小于5%时,即认为该断面为均匀混合断面。

10

二、填空题:

1、点源一维水质模型S—P模型是反映 的关系。2、均匀混合断面是指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该断面的平均浓度之比处3、工程分析的方法有 4、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 5、从水体自净的机制进行为类,可分为6、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地表水划分为类。7、河流监测断面可以分为8、当河流弯曲系数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9、污染源的简化包括。1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有11、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有12、在对河流进行一级评价时,调查时期应包括 三个时期。13、当污染物类型数 时,或者只有两种污染物,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 时,则可把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划分为复杂。14、河流断面的宽深比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15、“九五”期间水体总量控制因子为 16、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具有“五性”,即 17、“三氧”是指18、“三氮”是指 19、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是20、排入Ⅵ、Ⅴ类地表水域和三类海域的污水要执行 排放标准。

二、填空题:

1、BOD、DO 2、0.95~1.05

3、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资料复用法

4、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5、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 6、五

7、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 8、大于1.3

9、排放形式的简化、排放规律的简化

10、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11、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12、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13、≥3、≥10 14、≥20 15、COD、氨氮

16、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 17、COD、BOD、DO 18、亚硝酸氮、硝氮、氨氮 19、总氮、决磷 20、二级

11

三、选择题:

1、氧垂曲线反映是( )指标的关系。

A COD与DO B COD与BOD C BOD与DO D COD、BOD及DO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质在丰水期时一定比枯水期好;

B 一般来说,水体在丰水期时的自净能力较好; C 北方的水体在冰封时期的自净能力较好;

D 对于三级评价的项目,必须预测枯、平、丰三期的环境影响。 3、河流断面的宽深比为(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 15 B 20 C 25 D 30

4、水污染源达标的含意包括( ) A 污水排放量达到排放标准;

B 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 排放污染物总量满足地表水环境控制要求; D 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分析达到先进。

5、不属于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的是( )

A 河流充分混合段 B 持久性污染物 C 河流为恒定流动 D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E 非持久性污染物 6、关于污染源简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污染源的简化包括排放形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 B 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

C 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 D 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划分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是 ( ) A 污水排放量 B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 受纳水体规模 D 水环境质量要求

8、下列关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当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只有1种类型时,即可认为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 B当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有2种类型时,即可认为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 C当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有3种类型时,即可认为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复杂;

D当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有2种类型时,污水水质复杂程度还须看需预测的水质因子数目。 9、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水质评价因子选择的依据是 ( ) A 对受纳水体污染影响危害大的水质因子; B 建设项目所排废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

12

C 国家和地方要求严格管理控制的水污染因子; D 使水质变差的水污染因子。

1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有 ( )

A 数学模式法 B 专业判断法 C 物理模型法 D 类比调查法 11、以类比调查法进行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所选择进行类比的项目与建设项目要相似,其相似性包括 ( )

A 与建设项目的相似性 B 受纳水体规模的相似性 C受纳水体流态的相似性 D受纳水体水质的相似性

12、不属于一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的是( )

A 河流充分混合段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河流为恒定流动 D 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E 持久性污染物 13、从机制上讲水体自净可分为( )

A 物理自净 B 生物自净 C 各种自净的人工强化 D 化学自净 14、在河流环境水文条件调查时,当河段弯曲系数( )时,可视为平直河流。 A 小于1.3 B 大于1.3 C 小于1.5 D 大于1.5 15、进行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 )因子作为分析和调查对象。 A 最好 B 最差 C 较差 D 一般 16、按照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可将地表水划分为( )类。 A 四 B 三 C 五 D 六 17、下列有关排放口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Ⅱ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

B Ⅰ、Ⅱ类水域现有的排污口要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C 第一类污染物可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 D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 18、《地下水质量标准》的适用范围是( )

A 一般地下水 B 地下热水 C 矿水 D 盐卤水

三、选择题:

1、C,2、B,3、B、C、D,4、B、C,5、E,6、A、B、C,7、A、B、C、D,8、A、B,9、A、B、C,10、A、B、C、D,11、A、B、C、D,12、E,13、A、B、D,14、A,15、B,16、C,17、C,18、A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2、大气环境容量:

一、名词解释:

13

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2、大气环境容量:指在给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污染源布局条件下,为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二、填空题:

1、大气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形式分,可分为2、“九五”期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因子有3、为了解各风向被污染的几率,应绘制4、决定大气自净能力的三个因素是5、联合频率是指由构成的组合频率。6、对大气扩散参数进行查表时,要注意三个因子,即 7、复杂地形包括8、污染系数等于的比值。9、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如按影响时段分,可分为10、大气污染源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11、在选择大气污染因子时,一般不宜超过 个。12、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13、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14、在测量大气水平扩散参数时,常用的方法有15、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有 16、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有

二、填空题:

1、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2、SO2、工业粉尘、烟尘、COD、氨氮、工业固体废物。 3、风向玫瑰图

4、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理 5、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

6、大气稳定度、下风距离、取样时间 7、丘陵、山区、沿海及大、中城市的城区 8、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9、建设期环境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 10、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实测法 11、5 12、风、湍流

13、大气温度层结、大气稳定度 14、示踪剂法、平移球法

15、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功能分区布点法。

16、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14

三、选择题

1、工作级别为一级评价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 A 4~6km B 10~14km C 16~20km D 24~30km

2、某拟建化工厂位于平原地区,排放的SO2为40kg/h,则该项目评价级别应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无法确定 3、污染源调查中选择的污染因子个数一般不宜超过(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某一高架源连续点源排放污染物,在风速为2m/s,有效高度为H时,地面最大浓度为Cmax。当风速为4m/s,有效高度为3/4H时,地面最大浓度是Cmax的( )倍。

A 2 B 9/8 C 3/4 D 4/5

5、拟建项目的“活动”一般可划分为( )

A 建设期和运行期 B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行期 C 建设前期、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 D 建设期 6、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说法正确的( )

A 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来说,环境影响就是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B 环境影响是指拟建项目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C 环境影响主要指拟建项目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制约情况; D 评价环境影响时,各个环境要素具有同样重要性。

7、工作级别为二级评价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 A 4~6km B 10~14km C 16~20km D 24~30km

8、工作级别为三级评价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 A 4~6km B 10~14km C 16~20km D 24~30km 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 )

A 风 B 湍流 C 大气稳定度 D 大气的温度层结 10、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

A 风 B 湍流 C 大气稳定度 D 大气的温度层结 11、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

A 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内径 B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C 各主要污染物的正常排放量 D 烟气的出口速度

12、\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

A 同时立项 B 同时设计 D 同时施工 E 同时投产使用 13、下列属于复杂地形的是 ( )

A 山区 B 平原 C 沿海 D 大中城市城区

15

14、下列不属于“三本帐”内容的是 ( )

A 现有工程排放量 B 新扩建工程排放量 C 现有工程事故排放量 D 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所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

15、查表确定扩散参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

A 大气稳定度 B 取样时间 C 风向 D 下风距离 16、确定大气水平扩散参数的主要测量方法有 ( )

A 示踪剂法 B 平移球法 C 平面照相法 D 风温仪法 17、下列不属于“十五”期间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指标的是 ( ) A 烟尘 B 二氧化氮 C 粉尘 D 二氧化硫 18、与联合频率无关的因素是 ( )

A 风向 B 风速 C 大气层湿度 D 大气稳定度 1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布点时,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 ) A 1~3个 B 6个 C 10个 D 13个

2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布点时,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 ) A 1~3个 B 6个 C 10个 D 13个

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布点时,三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 ) A 1~3个 B 6个 C 10个 D 13个 2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有( )

A 网格布点法 B 同心圆布点法 C 扇形布点法 D 配对布点法及功能区布点法

25、进行大气污染因子的筛选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选择环评项目等级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B 要考虑在评价区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C 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越多越好;

D 污染因子的筛选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而定。 26、在平坦地区,不利气象条件通常是指( )

A 静风、小风,逆温、熏烟; B 熏烟和逆温; C 海陆风、过山风和逆温; D 静风和逆温。

27、应用P—T法确定大气稳定度类别时,需要的气象资料是( ) A 地面风速、云量和日照量; B 太阳高度角和风速; C 云量和风速; D 太阳高度角和云量。

28、当评价区域内污染源为面源时,则适用的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为 ( ) A 网格布点法 B 同心圆布点法 C 扇形布点法 D 配对布点法 29、当评价区域内污染源为孤立源且风向多变时,则适用的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为 ( )

16

A 网格布点法 B 同心圆布点法 C 扇形布点法 D 配对布点法 30、当评价区域内污染源为孤立源且风向变化不大时,则适用的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为( ) A 网格布点法 B 同心圆布点法 C 扇形布点法 D 配对布点法 31、对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则适用的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为( ) A 网格布点法 B 同心圆布点法 C 扇形布点法 D 配对布点法 北方某市市区人口为900万,市区内有一2002年建成的饲料厂,该厂在生产过程中锅炉耗煤量为30000kg/h,硫分为1.2%,可燃硫为80%,水膜除尘除硫率10%,有效高度为150m,排烟口处风速为1.5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则:

32、以该项目的SO2排放量为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为 ( ) A 一级评价 B 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 无法确定

33、该项目的评价范围多大可满足评价要求 ( ) A 4~6km B 10~14km C 16~20km D 无法确定

34、SO2的最大落地浓度是 ( ) A 0.01mg/m3 B 0.03mg/m3 C 0.05mg/m3 无法确定

35、为准确地监测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现状,监测点应不少于( )才能满足要求。

A 1~3个 B 不少于6个 C 不少于10个 D 无法确定 3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项目所在地最有可能是酸雨控制区; B 项目所在地最有可能是SO2控制区; C 无法确定; D 可能是酸雨控制区,也可能是SO2控制区。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项目最好布置于该城市的西南角; B 该项目最好布置于该城市的东南角; C 该项目最好布置于该城市的东北角; D 该项目最好布置于该城市的西北角。 38、该项目的SO2排放应该执行的标准是 ( ) A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Ⅰ时段标准; C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Ⅱ时段标准; D 想执行哪个标准就执行哪个标准。

三、选择题:

1、C,2、C,3、C,4、B,5、B,6、B,7、B,8、A,9、A、B,10、C、D,11、A、B、C、D,12、B、C、D,13、A、C、D,14、C,15、A、B、D,16、A、B,17、B,18、C,19、C,20、B,21、A,22、A、B、C、D,23、A,24、B,25、C,26、A,27、A,28、A,29、B,30、C,31、D,32、B,33、B,34、D,35、B,36、B,37、C,38、C

第七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7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噪声污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环境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 2、噪声的三要素是 3、20Pa等于 dB4、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的不同的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称为 5、两噪声源在某一点的声压级都为80 dB,则迭加后为 dB。6、根据噪声辐射特性及其传播的距离分类,可分为 7、两噪声源在某一点的声压级相等,迭加后为80 dB,则迭加前各为 dB。8、脑力劳动所允许的最高噪声为 ,睡眠所允许的噪声最高值为 。9、脑力劳动的理想噪声值为 ,睡眠的理想噪声值为 。

二、填空题:

1、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2、声源、介质、接受器 3、120

4、等效连续A声级 5、83 6、60、50 7、40、30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统计噪声级L90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B 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C 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0个数据或总数为200个的第20个数据即为L90。

D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100个数的第90个数据或总数200个的第180个数据即为L90。

2、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可以用来评价的是 ( )

A 交通 B 工矿企业噪声 C 航空噪声 D 室内噪声 3、点声源的声音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则噪声值为 ( ) A 衰减一倍 B 衰减6dB C 不变 D 衰减3dB 4、线声源的声音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则噪声值为 ( )

18

A 衰减一倍 B 衰减6dB C 不变 D 衰减3dB 5、噪声级都为80 dB两噪声源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 A 160 dB B 80 dB C 85 dB D 83 dB 6、声音三要素是指 ( )

A 声源 B 介质 C 障碍物 D 接受器 7、统计噪声级L50表示的是 ( )

A 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B 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C 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0个数据或总数为200个的第20个数据即为L10。

D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100个数的第50个数据或总数200个的第100个数据。

8、关于统计噪声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中值; B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C L90表示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D 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第50个数据或总数为200个的第100个数据即为L50。

9、0.002Pa等于 ( )

A 40 dB B 80 dB C 60 dB D 50 dB 10、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为 ( ) A 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 B 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C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D 建设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功能要求。 11、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 A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一般是用于评价交通噪声的; B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是在A声级为基础的;

C 昼夜等效声级是考虑了噪声在夜间对人影响更为严重而进行加权处理后所得到的; D 昼夜等效声级不是以A声级为基础的。 12、脑力劳动允许的噪声最大值为( )

A 80dB(A) B 70dB(A) C 60dB(A) D 50dB(A) 13、脑力劳动的噪声理想值为( )

A 70dB(A) B 60dB(A) C 55dB(A) D 40dB(A) 14、体力劳动允许的噪声最大值为( )

A 90dB(A) B 80dB(A) C70dB(A) D 60dB(A)

19

15、体力劳动的噪声理想值为( )

A 80dB(A) B 70dB(A) C 60dB(A) D 50dB(A) 16、睡眠所允许的噪声最大值为( )

A 70dB(A) B 60dB(A) C 50dB(A) D 40dB(A) 17、睡眠时的噪声理想值为( )

A 60dB(A) B 50dB(A) C 40dB(A) D 30dB(A) 18、按辐射特性及传播距离划分,噪声源可分为( ) A 点声源 B 线声源 C 面声源 D 移动源 19、按来源划分,噪声源可分为( )

A 工厂噪声源 B 施工噪声源 C 交通噪声源 D 生活噪声源 20、以下不属于声环境影响评价敏感保护目标的是( ) A 学校 B 教堂 C疗养院 D 工业集中区 21、环境噪声的特征包括( )

A 噪声污染属于能量污染; B 环境噪声污染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 C 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 D 噪声污染具有暂时性。

22、“夜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中的确切时间为( ) A 零点到早晨8点之间; B 晚22点到凌晨6点; C 晚23点到凌晨7点之间; C 晚九点到凌晨五点。 23、噪声防治对策有( )

A 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B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C降低敏感保护目受噪声影响的程度; D 禁止一切噪声活动。

三、选择题:

1、D,2、C,3、B,4、D,5、D,6、A、B、D,7、B、D,8、C、D,9、A,10、A、B、C、D,11、C,12、C,13、D,14、A,15、B,16、C,17、D,18、A、B、C,19、A、B、C、D,20、D,21、B、C、D,22、B,23、A、B、C

第八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污染物总量控制:3、区域环境承载力:4、环境承载力:5、环境目标: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

20

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3、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5、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希望达到的境地和标准。

二、填空题:1、污染物总量控制类型有 2、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可分为

二、填空题:

1、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控制、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总量控制

2、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

三、选择题:

1、以下关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是 ( )

A 广泛性和复杂性 B 战略性 C 不确定性 D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同一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可持续性原则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A 申报阶段 B 准备阶段 C 正式工作阶段 D 报告书编写阶段 4、环境容量按环境要素分,可分为 ( )

A 大气环境容量 B 水环境容量 C 生物环境容量 D 土壤环境容量 5、污染物总量控制类型有( )

A 容量总量控制 B 目标总量控制 C 指令性总量控制 D 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总量控制

6、在分析环境目标可达性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 A 从提高环境管理技术水平的角度论述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21

B 从投资的角度分析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C 从污染防治技术的角度论述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D 从污染负荷削减可行性的角度论述环境目标的可达性。 7、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时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规划区的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B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否统一; C 是否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D 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

8、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类,不包括( ) A 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 B 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 C 生物多样性类指标; D 污染承受能力尖指标。

三、选择题:

1、A、B、C、D,2、A、B、C、D,3、B、C、D,4、A、B、C、D,5、A、B、C、D,6、A、B、C、D,7、A、B、C、D,8、C

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2、生态系统:3、生态演替:4、生态影响评价:5、异质性:6、景观:7、生态因子:8、承载能力: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包括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是指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

或:是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

3、生态演替:随时间的推移,某一地段上一个生态系统类型被另一个生态系统类型所取代,最终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或进入顶级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这种改变过程即称为生态系统的演替。

4、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5、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变异程度(或强度)。

6、景观:景观生态学中的概念,指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

22

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7、生态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叫生态因子。

8、承载能力:指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动植物总数,同时又不影响环境在理想水平和质量上维持生命的能力。

二、填空:

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的要点包括 2、生物多样性一般由 三个指标表征。3、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其内容包括 三个组成部分。4、生态系统的特点有5、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6、植被中物种的重要值等于

二、填空题:

1、作用主体、作用受体、生态效应 2、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

3、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整体性、区域分异性、开放性、动态变化性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 6、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三、选择题:

1、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包括( )

A 地域的连续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物组成的协调性 D 环境条件匹配性

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的要点包括( )

A 作用主体 B 影响受体 C 影响效应 D 影响范围 3、不包括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项是( )。

A 物种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结构多样性 4、关于生态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态演替包括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过程; B 生态演替包括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过程;

C 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没有人为干扰的演替过程好;

D 在生态演替过程中,一个生态系统类型会被另一生态系统类型所取代。 5、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等级为一级时,评价的范围不能小于( ) A 2~8km B 1~2km C 8~30km D 34~50km 6、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等级为二级时,评价的范围不能小于( )

23

A 2~8km B 1~2km C 8~30km D 34~50km 7、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等级为三级时,评价的范围不能小于( ) A 2~8km B 1~2km C 8~30km D 34~50km 8、进行生态影响预测或分析时,必须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是 ( ) A 保持生态整体性观念 B 保持生态系统为开放性系统观

C 保持生态系统为地域差异性系统观 D 保持生态系统为动态变化的系统观 9、下面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零替代方案即是无所作为,是取消建设项目的方案,是一种不发展的表现; B 零替代方案很可能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C 从替代方案的层次来说,可分为项目总体替代方案、工艺技术替代方案、环保措施替代方案。

D 零替代方案属于项目总体替代方案。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常用的方法有 ( )

A 图形叠置法 B 生态机理分析法 C 类比法 D 列表清单法 11、以下属于生态敏感区的有 ( )

A 自然历史遗产 B 自然保护区 C 风景名胜区 D 水源保护区 12、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

A 需特殊保护地区 B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C 社会关注区 D 城市新建的开发区 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

A 生物群落受到的影响及变化程度; B 区域环境受到的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C 水和土地受到的影响及其变化程度; D 敏感地区。 14、下列各项中,( )为生态脆弱区。

A 风景区 B 自然保护区 C 防风固沙区 D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选择题:

1、A、B、C、D,2、A、B、C,3、D,4、C,5、C,6、A,7、B,8、A、B、C、D,9、A,10、A、B、C、D,11、A、B、C、D,12、A、B、C,13、A、B、C、D,14、C

(补充)第十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危险废物: 二、填空题:

1、若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2、若固体废物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可分为 3、危险固体废物的填埋场至少要距居民点 以外,一般固体废物的填埋场至少要距居民点 以外。4、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包括5、危险特性是指

24

三、选择题:

1、固体废物就其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 )

A 农业固体废弃物 B 工业固体废弃物 C 医疗危险废物 D 城市生活垃圾

2、危险固体废物的填埋场至少要距居民点( )

A 500米 B 1000米 C 800米 D 600米 3、一般固体废物的填埋场至少要距居民点( )

A 500米 B 1000米 C 800米 D 600米 4、下列各项属于危险废物的“六性”所包括内容的是 ( ) A 浸出毒性 B 腐蚀性 C 传染性 D 反应性 5、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时的场址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 ) A 填埋场距飞机场应大于3000米,但距军事基地的距离可以小于3000米; B 填埋场界与居民区的距离应大于500米; C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可小于150米; D 填埋场址不应选择在自然保护区。

6、下列各项为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TSP B 氨 C 硫化氢 D 甲硫醇 7、下列各项不属于固体废物的是 ( ) A 丧失原有价值而被放弃的固态物品; B未丧失原有价值但被放弃的固态物品; C 法律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 D 暂时存留在固体废物中的液态物质。

8、《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污染防治对象包括( )

A、 危险废物 B、 液态废物 C、 工业固体废物 D、 城市生活垃圾 9、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规定的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是( ) A 无害化 B 减量化 C 回收化 D 资源化 10、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在下列地区新建( )

A 自然保护区 B 居民密集居住区 C 地下水补给区 D 风景名胜区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5

二、填空题:

1、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2、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3、800米、500米

4、废物交换制度、废物审核制度、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转移报告单制度

5、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 三、选择题:

1、A、B、D,2、C,3、A,4、A、B、C、D,5、D,6、A、B、C、D,7、D,8、A、C、D,9、A、B、D,10、A、B、C、D

补充 第十二章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一、名词解释:1、环境风险:2、环境风险评价: 二、填空题:

1、风险识别包括 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可分为 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依据是 4、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为 5、环境风险值为 与 的乘积。 三、选择题:

1、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

A 物质危险性 B 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 C 环境敏感程度 D 建设项目的职工素质

2、一级风险评价的范围要求距源不低于( )

A 3km B 4 km C 5km D 6 km 3、二级风险评价的范围要求距源不低于( )

A 3km B 4 km C 5km D 6 km

4、按环境事故的起因,可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 A 火灾;B 爆炸;C 泄漏;D 自然灾害。 5、风险影响识别可分为( )

A 项目筛选 B 风险源及其源强分析 C 筛选出项目,识别这些项目的重大风险源和主要影响因素与传播途径 D 风险源及其发生概率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风险: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2、环境风险评价: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

26

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风险因子、风险效应 2、二级

3、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环境敏感程度 4、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 5、风险概率、风险后果 三、选择题:

1、A、B、C, 2、C,3、A,

4、A、B、C,27

5、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