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道士塔
【文本导读】
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一是敦煌石窟,窟内陈列着自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多年间的彩塑和壁画,是一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二是藏经洞出土的缮本图书四五万件。就艺术而言,有绘画、建筑、雕塑、装饰图案、书法、文学等大量文物,是我国美术史、建筑史、文学史、书法史、音乐舞蹈史的珍贵史料。就历史而言,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科技、民俗、中西文化交流等广泛领域。敦煌这座艺术宝库的发现及保存,经历了怎样的一种曲折历程?余秋雨笔下的《道士塔》揭示了这一历史层面。
【作者卡片】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客座教授。所著《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秋千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余秋雨台湾演讲》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坍弛( ) .④凛冽( ) ..⑦尴尬( ) ..⑩藩台( ) .
②塑造( ) ③朔风( ) ..
⑥婀娜( ) ..⑨炽热( ) .?跋涉( ) .
⑤歆羡( ) .⑧蹊跷( ) ..?关卡( ) .
歌载舞? ??载.??载 载? ??记.车? ??卡.
?卡?
? ??关卡.
? ??汤匙.??匙
? ??钥匙.
止? ??禁.
?禁?
受? ??禁.
? ?.?住宿
? ??宿?三天两宿.
?星宿? .
?
?
?落?丢三落四? ?.
?落埋怨? ?.
落后? ?.大大落落?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煌?
①?隍? ?惶?
? ? ?
?朔? ②?塑? ?溯? ?悔? ⑤?诲? ?晦?
? ? ?
?渲? ?③?宣? ??暄? ?
喧? ?
? ? ?
?狙? ?④?沮? ??咀? ?
诅? ?
? ? ?
?衍? ?⑥? ?愆? ?
?驰? ?⑦? 弛? ??
?坍? ?
⑧? 彤? ??
?抒?
⑨?舒? ?纾?
?详? ⑩?祥? ?样?
? ? ?
3.近义词辨析 ①富裕·富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圣地·胜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委曲·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品味·品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未免·不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本文以“道士塔”为题,有何意义?
点拨 本文以“道士塔”为题,寓意深刻。这座塔既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又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它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们必须正视的悲剧历史的象征。
2.本文的文眼在哪里?应如何理解?
点拨 本文的文眼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敦煌文物被掠走,不能仅仅看成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的无价之宝竟被斯坦因之流轻轻巧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处骗去、掠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猥琐,他的行为于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统治者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况且,王道士是微不足道的。他对祖先馈赠的文化遗产看不牢、守不住,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掳掠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表面原因,而统治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才是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评价王道士这一历史人物的?作者在评价这一人物时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在敦煌文物的破坏、毁弃与流失的过程中,王道士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作者认为王道士首先是敦煌文物的破坏者与出卖者,他不仅破坏了敦煌的壁画,破坏了敦煌的雕塑,而且将大量的文物卖给了外国人,使民族文化精品大量流失到国外,他是敦煌的罪人。但是作者最后只是把王道士定位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出身于农民,因为生活所迫,当了道士。改善居住环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师灵官。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至于出卖文物,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要王道士去识破外国掠夺者的阴谋不现实;把文物保护的重任都压在王道士身上更没道理。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在历史长河中,王道士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平常的道士,如果他不是在敦煌,可能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作者在对其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又流露出了对他的一种深深的无奈。对于他,作者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剩下的就只有“痛”——“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4.如何理解作者把王道士看做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点拨 莫高窟被愚昧的道士把持是文化的悲哀,众多的文人、官员不知保护反而随意破坏是民族的悲哀。官员们,无论是知县还是道台,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