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解释 下载本文

王氏曰:?日月虽明,云雾遮而不见;君子虽贤,物欲迷而所暗。君子之道,知而必改;小人之非,迷无所知。若不点检自己所行之善恶,鉴察平日所行之是非,必然昏乱、迷

惑。?

释评:人常说:?酒不醉人人自醉。?人心本自清净,无奈想法不对,意志不坚,经受不住

身外之物的诱惑。一入迷途,九牛难拔,可不慎哉!

以言取怨者祸。

注曰:【行而言之,则机在我,而祸在人;言而不行,则机在人,而祸在我。】

王氏曰:?守法奉公,理合自宜;职居官位,名正言顺。合谏不谏,合说不说,难以成功。

若事不干己,别人善恶休议论;不合说,若强说,招惹怨怪,必伤其身。?

释评:事情还没有做,就开始满天吹牛。口出狂言,那么事情能不能办成的主动权就在人而不在我了;相反,事情成功后,再相机设词,主动权就在我不在人。这是就日常事理而言,如果事关重大,那就是祸福修关的问题了,此?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之谓也。

令与心乖者废。

注曰︰【心以出令,令以心行。】

王氏曰:?掌兵领众,治国安民,施设威权,出一时之号令。口出之言,心不随行,人不

委信,难成大事,后必废亡。?

释评: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口是心非,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当领导的人这样行事,

没有不失败的。

后令缪前者毁。

注曰︰【号令不一,心无信而事毁弃矣!】

王氏曰:?号令行于威权,赏罚明于功罪,号令既定,众皆信惧,赏罚从公,无不悦服。

所行号令,前后不一,自相违毁,人不听信,功业难成。?

释评: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得以执行。

怒而无威者犯。

注曰:【文王不大声以色,四国畏之。故孔子曰:不怒而威于呋钺。】

王氏曰:?心若公正,其怒无私,事不轻为,其为难犯。为官之人,掌管法度、纲纪,不合喜休喜,不合怒休怒,喜怒不常,心无主宰;威权不立,人无惧怕之心,虽怒无威,

终须违犯。?

释评:领导者的威严不是装出来故意给人看的,这是一种内在的素养。有的不怒而威,

有的怒而有威,有的则虽怒不威,周文王虽从不声色俱厉,但四邻国家都怕他。

好众辱人者殃。

注曰:【己欲沽直名而置人于有过之地,取殃之道也!】

王氏曰:?言虽忠直伤人主,怨事不干己,多管有怪;不干自己勾当,他人闲事休管。逞著聪明,口能舌辩,伦人善恶,说人过失,揭人短处,对众羞辱;心生怪怨,人若怪怨,

恐伤人之祸殃。?

释评:自己想博取刚直的名声,而把别人置于受冤枉,受侮辱的地步,这种人自身是要

遭殃的。

戮辱所任者危。

注曰︰【人之云亡,危亦随之。】

王氏曰:?人有大过,加以重刑;后若任用,必生危亡。有罪之人,责罚之后,若再委用,心生疑惧。如韩信有十件大功,汉王封为齐王,信怀忧惧,身不自安;心有异志,高祖

生疑,不免未央之患;高祖先谋,危于信矣。?

释评:迫害自己任用的人,别人倒霉了,自己也不会有好结果。历代昏君大多如此。

慢其所敬者凶。

注曰︰【以长幼而言,则齿也;以朝廷而言,则爵也;以贤愚而言,则德也。三者皆可

敬,而外敬则齿也、爵也,内敬则德也。】

王氏曰:?心生喜庆,常行敬重之礼;意若憎嫌,必有疏慢之情。常恭敬事上,怠慢之后,必有疑怪之心。聪明之人,见怠慢模样,疑怪动静,便可回避,免遭凶险之祸。?

释评:对从前尊重有加的贤能,如今渐渐漫待了,说明这个领导人的雄心大志已经没有

了,意志衰退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无论对哪一方面,都有危险。

领导人所敬重的人,从年龄上说,可能是其兄长;从职位上说,可能是权臣,从品德上说,可能是德高望重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值得敬重。待之兄长,敬若上宾是尊

敬的外在表现;出自内心的尊敬,是有道德的证明。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注曰:【谗者,善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而忠者,推逆人主之过而谏之。谗者合意多悦,

而忠者逆意者多怨;此子胥杀而吴亡;屈原放,而楚灭是也。】

王氏曰:?赏罚不分功罪,用人不择贤愚;相会其间,虽有恭敬模样,终无内敬之心。私

意于人,必起离怨;身孤力寡,不相扶助,事难成就。

亲近奸邪,其国昏乱;远离忠良,不能成事。如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纳子妻无祥公主为后,不听上大夫伍奢苦谏,纵意狂为。亲近奸邪,疏远忠良,必有丧国、亡家之

患。?

释评:貌合神离,其势必孤,其力必散。这与?三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训正好成了一反

一正的显明对照。

亲小人,远贤臣而败亡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虽然没有一个当皇帝的不知道?亲贤臣,远小人?则事业成,国家兴。实际上却没有几个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就因为小人善拍马屁,贤臣好进忠言。马屁于国于民有害,但听了舒服;忠言于国于民有利,但听了扫兴。子

胥、屈原的悲哀人人皆知。还是那句老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近色远贤者惛,女谒公行者乱。

注曰︰【如太平公主,韦庶人之祸是也。】

王氏曰:?重色轻贤,必有伤危之患;好奢纵欲,难免败亡之乱。如纣王宠妲巳,不重忠良,苦虐(雪楷义)万民。贤臣比干、箕子、微子,数次苦谏不肯;听信怪恨谏说,比干剖腹、剜心,箕子入官为奴,微子佯狂于市。损害忠良,疏远贤相,为事昏迷不改,

致使国亡。

后妃之亲,不可加于权势;内外相连,不行公正。如汉平帝,权势归于王莽,国事不委大臣。王莽乃平帝之皇丈,倚势挟权,谋害忠良,杀君篡位。侵夺天下、此为女谒公行

者,招祸乱之患。?

释评:?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这句古诗道尽了千古英雄之不幸。谗言舒心,

美色舒心且悦目,那些昏君耶能不近色远贤?

昏君近色,后妃必然干政。枕边风起,天下寒流矣!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一个想学他的母亲,一个想学他的婆婆,

结果把唐王朝搞了个一塌糊涂。

私人以官者浮。

注曰︰【浅浮者,不足以胜名器,如牛仙客为宰相之类是也。】

王氏曰:?心里爱喜的人,多赏则物不可任;于官位委用之时,误国废事,虚浮不重,事

业难成。?

释评:官位是国之大宝,不可委之以缺德少才如唐玄宗的宰相牛仙客那样的人,更不用说庸碌之辈了。封建社会自来有权钱交易的痼疾,这是历代事浮政堕的原因之一。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注曰︰【陆贽曰︰“名近于虚,于教为重;利近于实,于义为轻。”然则,实者所以致名,

名者所以符实。名实相资,则不耗匮矣。】

王氏曰:?恃己之勇,妄取强胜之名;轻欺于人,必受凶危之害。心量不宽,事业难成;功利自取,人心不伏。霸王不用贤能,倚自强能之势,嬴了汉王七十二阵,后中韩信埋伏之计,败于九里山前,丧于乌江岸上。此是强势相争,凌下取胜,返受侵夺之患。

心实奸狡,假仁义而取虚名;内务贪饕,外恭勤而惑于众。朦胧上下,钓誉沽名;虽有

名、禄,不能久远;名不胜实,后必败亡。?

释评:当领导的守之以礼,作下属的尽之以忠,才能上下同心。相反,在上者如以势压

人,以权欺人,必将离心离德,彼此伤害。

唐德宗的宰相陆贽说:官名只是一个头衔而已,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办寔事;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比起仁义来是次要的。然而,有了真实可见的利益,才能有名声,有了名声,才会使权力成为寔权。名与寔互相促进,事情才会越办越好,效果才会越来越显著,业绩也就愈益突出。假如名不符寔,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头衔,也是不详之兆。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注曰︰【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自厚者,自满也。非仲尼所谓:“躬

自厚之厚也”。自厚而薄人,则人才将弃废矣。】

王氏曰:?功名自取,财利己用;疏慢贤能,不任忠良,事岂能行?如吕布受困于下邳,谋将陈宫谏曰︰“外有大兵,内无粮草;黄河泛涨,倘若城陷,如之奈何?”吕布言曰︰“吾马力负千斤过水如过平地,与妻貂蝉同骑渡河有何忧哉?”侧有手将侯成听言之后,盗吕布马投于关公军士,皆散吕布被曹操所擒斩于白门。此是只顾自己,不顾众人,不能成

功,后有丧国,败身之患。

功归自己,罪责他人;上无公正之明,下无信、惧之意。赞己不能为能,毁人之善为不

善。功归自己,众不能治;罪责于人,事业难成。?

释评:对己宽容,对人严厉,对自己的缺点过失千方百计找理由辩解,而对别人的失误却不加体谅,一味责备求全,这样的领导人违背了一条重要的谋钍原则:?宽则得众?,所

以什么事情也不会办好的

另一类领导人则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后,自己的薪水、待遇越高越好,官职越大越高兴,而对部下的切身利益却百般限制。否则就认为是闹个人主义,这种领导终将被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