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作业 - 图文 下载本文

《南山周末》上有一篇题为《被剥皮的红豆杉在流泪》的报道,记者在报道中说,在 中国的红豆杉之乡云南,美丽的红豆杉遭遇了灭顶之灾。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天里,只看到死去的红豆杉,而活着长在大地上的一棵也没有看到。纳西族的老人说:“没有了,全剥完了!这里的每一个地方我都放过羊,活的红豆杉找不到了!”寿命千年的参天大树自然无法幸免,即使是那些粗不过儿童手臂的红豆杉,皮也被剥得精光。

据《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五版报道,2000年国际市场上优质紫杉醇的售价已高达每千克18万美元。

红豆杉遭遇灭顶之灾的原因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某公司发现,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消息传到中国,传到云南,人们突然意识到财宝就在身边,人们疯狂的剥红豆杉的皮,没有人把规定详尽的《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放在心上,因此,越来越多的红豆杉的生命就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

现在红豆杉已经越来越稀少,从原来的漫山遍野,到现在的稀少如珍,已经快要灭绝了。

②红豆杉保护: 红豆杉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现在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树木,我们国家设立许多保护区,如梁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红豆杉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一个以南方红豆杉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红豆杉的其他措施:

1)保护红豆杉资源的重点分布区和集中分布区

红豆杉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保护红豆杉资源也包括原生生境的保护,这对于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如何开发利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建立重点保护区,可以集中人力和财力维护分布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和平衡,提高系统抵御外界于扰的能力,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也有利于红豆杉种群的稳定和繁育以及种群数量的拓展.在具体的操作中,对保护区的红豆杉种群数量、种群格局、年龄结构、更新情况、生长情况及种群动态进行统计监测,并研究红豆杉与其它生物的共生关系、竞争关系及其在构建群落生境中的作用。为红豆杉的保护及生产经营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生长环境加以适度的人为干予,如: 人工除杂,削弱其直接竞争者的竞争,控制环境变化的无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红豆杉种群的增长提供条件.

2)保护优良的基因资源,建立优质基因库

对云南省红豆杉种群、个体所含紫杉醇及其同系物作系统的分析研究,选择出优良基因的种源区,优良种群及优良单株,加以特别保护,建立保护区或禁伐区,以作为无性系繁殖的造林基础.同时建立采穗圃,将原地保护同异地集中保护及有效繁殖结合起来.古植物学研究证实r红豆杉属植物通过种间杂交选育高抗逆性、高紫杉醇含量的红豆杉品种有成功的可性.因此。建立红豆杉种质基因库,将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红豆杉属植物集中栽培,对繁育优质红豆杉和摸索速生栽培技术等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适度利用与发展人工原料林基地”并重的利用策略

在全国范围来说:云南省虽然尚存一定数量的红豆杉天然资源,但就世界市场整体而言,随着紫杉醇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红豆杉个体所含紫杉醇量甚微(0.008%),治疗一个卵巢癌患者需要6棵树龄在60--100年的红豆杉树.每年200 kg紫杉醇的消耗量意味着要砍伐100万棵红豆杉,随着今后应用范围的扩大,所需的红豆杉数量将十分巨大,这就给红豆杉资源带来严重威胁[10].而现存资源为天然散生,生长缓慢,天然更新困难,资源的复壮能力低下,造成资源能供给量与需求量矛盾突出的局面.一位研究紫杉醇的美国专家称,即使世界上现有的红豆杉全部砍

13

伐,所提取的紫杉醇也只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可谓杯水薪.因此,保护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红豆杉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云南省分布的红豆杉多属于国家严格控制采伐的树种之一,且部分资源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因此,在大力提倡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也只有采取“适度利用与积极发展人工原料林基地”并重的利用策略?].再者,从红豆杉的价值来看,药用价值比材用价值高,以药用为主,适度采摘小枝叶,并以其作为提取紫杉醇(Tax01)的原料是当今世界利用的主流.利用枝叶,可使人工造林提早收获,对于缩短经营周期,提高营林经济效益大有好处.据四川抗肿瘤药物研究所的栽培试验表明,3年生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已达到成年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即3年生红豆杉人工林就可进入收获期.因此,采用扦插繁殖营造人工原料林是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有效途径. 4)寻求其它获取紫杉醇途径的策略

为减轻对现有资源的依赖和缓解资源与需求的矛盾.可在红豆杉的组织培养以及紫杉醇的半合成和全合成等高科技方面积极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多获取紫杉醇的途径.

③红豆杉的研究及开发:早在1856年Lucas就从红豆杉的叶中提取出粉末碱性部分tanine。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光谱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才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此间,日本和美国分别从东北红豆杉和浆果红豆杉中分得20多个新的紫杉烷二萜化合物。

1971年美国化学家Wani等从产于北美的短叶红豆衫(z h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紫

杉烷二萜化合物紫杉醇,发现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它能与微管蛋白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稳管束,并使被解聚,将癌细胞停止在G2晚期或M期,抑制细胞复制,阻止癌细胞Z增殖。这一奇特的功效引起了NCI的高度重视,促进了临床试验研究。

紫杉醇临床研究始于1982年,到1989年完成了I、Ⅱ期的临床试验,1990年进行Ⅲ期临床试

验。1992年12月29日美国国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其作为晚期卵巢癌、肺癌、子宫癌等抗癌药物上市。该药从申报到批准只用了5个月时间,创造了美国新药审批时间最短记录。紫杉醇的上市立即使其成为全球性最热点的抗癌新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应用紫杉醇。目前我国自行生产的红豆杉产品主要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医学院、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生产的紫素、特素、达克素、复方红豆杉胶囊等针剂和胶囊。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也组织专家开展紫杉醇及红豆杉成分的深入研究。1996年9月20日,我国严家琪教授在中药新药战略研讨会上,连续发表了3篇有关红豆杉药理研究及紫杉醇的抑制肿瘤及癌细胞方面的临床论述。由于野生红豆杉紫杉醇含量极低,限制了紫杉醇制药业的发展,因此打破紫杉醇含量局限的研究成为研究重点。

为解决紫杉醇药源问题,人们开始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化学合成途径:据报道,从红豆杉针叶中提取10一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经四步反应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不具备应用价值。

(2)微生物生产:Stierle等从短叶红豆杉韧皮部分离到一种寄生真菌(Taxomyees andreanae),可

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产生紫杉醇,但由于产量极低(24~50ng·L一),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应用重组DNA技术,可望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3)生物技术途径:红豆杉离体培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91年由美国的Phyton Catalytic

公司申请并被批准第一个有关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专利。到目前为止,申请并被批准的专利超过20个,其保护的范围包括红豆杉组织及细胞培养生物工程研究的几乎所有内容。通过加人前体和诱导因子,改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方式等,不同程度提高了

14

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有的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培养试验。由康奈尔大学筛选的细胞可以产生l~20rag·L_紫杉醇1钆61。但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生产的报道。

为了解决原材料来源匮乏这一日益尖锐的问题,虽然国内外通过化学合成、基因工程、真菌发酵及细胞培养等方法使这一问题得到某些缓解,但是,保护现有资源,进行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选育优良无性系,进行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才是目前从根本上解决紫杉醇原料来源紧缺的唯一途径。人们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红豆杉属植物的研究迄今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培养方法主要分类为:离体胚培养法、嫩芽增殖法、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法以及体细胞胚发生法。

④红豆杉是珍贵的药用和材用树种,由红豆杉提取的紫杉醇(Tax01)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使红豆杉资源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红豆杉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在保护好现有种群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采取“适度利用与发展人工原料林基地”并重的策略,才能实现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获取文献全文的主要渠道有:一、网络的百度、谷歌、搜狗、有道、必应搜索引擎

二、学校图书馆已经购买的数据库:中国知网、超星

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等 三、文献传递 3)信息检索对专业研究和学习帮助: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通过学习信息检索,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内容是什么。如:①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文献的类型和特征;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③文献检索的过程④搜索引擎原理⑤各大数据库。其次,我知道了怎样使用一种检索工具去查找你需要的东西。能更省时、全面、有效地获取获取有关所学专业的学术信息。再次,学习了文献检索,让我知道了著名的数据库,并且懂得了怎样去使用,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很有帮助,比如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找参考文献,就不会老是找不到合适的文献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