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之作文《初三该补课》议论文 下载本文

作文《初三该补课》议论文

【篇一:初三作文指导:议论文如何讲理】

议论文写作专题5:议论文如何讲理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那么,什么是理,该怎样讲理?

所谓“理”可分两个层面。一是指“事理”和“情理”;另一个层面是指“哲理”。我们只有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层次,文章才会有厚度、有质感。

“讲道理”的实质是指论证思维过程的展开。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所谓“讲”就是指在议论文中,要将作者的逻辑思辨过程展现出来,也就是要表达出“为什么”、“怎么办”。其中,“为什么”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要性”是指的正面论述,“必要性”是指的是反面论述。而“怎么办”既是指思维的结果,又是论证过程的延伸。 请看下面的例文: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尽他的职责(义务),传统谓之尽职尽伦。伦是秩序、次序。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站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有时同一件事(一种行为),由于行为者的社会位置不同,人们对他的行为可以作不同的评价。

梁武帝信佛教,有极深厚的宗教修养,写过不少的佛教经典注释流传于世,他坚持素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面黄肌瘦。有人奉劝他,作为一个皇帝,职责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得富足,不在于“辍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梁武帝如果不在皇帝的位置上,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个亡国之君,不及格。与梁武帝情况类似的还有宋徽宗赵佶,他绘画、书法都第一流,可以传世,踢球的技术也不错;就是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成了亡国之君,也是个不及格的皇帝。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两军对阵,项羽用刘邦的父亲为人质,胁迫刘邦屈服;如不屈服,就用有锅烹死刘邦的父亲。刘邦说,我们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父即尔父,若烹太公,幸分我一杯羹”。刘邦为了争天下,可以不管父亲的死活。刘邦成了开国之君,政绩比秦朝好。后人没有深责刘邦的不孝。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有为之君,对俄国

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他又好色,历史学家对他这点采取宽容的态度,未加苛求。

人们对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可以看主流。对古人的主要贡献、历史作用给予通盘考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时隔多年,古人的小失误已不在发生影响,留存下来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的那一部分。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人很不好,纵子横行乡里,但几百年来,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书画的成就。

(选自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考生作文) 【简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作者为了阐述这个观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讲述“道理”,即讲“为什么”。亦即文章中“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站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有时同一件事(一种行为),由于行为者的社会位置不同,人们对他的行为可以作不同的评价。”这就是“理”,是众所周知的“常理”,但却是立论的基点;二是用事例论证。文章中共取了五个事例,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前面四个例子列举的是中外的封建帝王。其中,梁武帝和赵佶是反面事例,刘邦和彼得大帝是正面例子,作者用两个反面事例梁武帝和赵佶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宗教专家和书画家,却不是好皇帝的例子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的功过主要看他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的必要性,同时,用刘邦和彼得大帝两个正面例子论述了其重要性。“对于执政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看他的政绩”。第二个层次举了董其昌的例子,说明了文人名士主要看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

响。总之,作者思维严密,论述严谨,无懈可击,确然是理足气盛。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议论文要想写得有质感、有厚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说理的过程予以具体地展示。这种展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在横的层面上以构筑分论点的方式来展开思维的过程和层次。把道理讲的既理足气盛又“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就要求在展开思维过程的同时,将道理讲的有层次、有梯度。

所谓“梯度”就是内容上有类别、层次上有深浅、时间上有先后、思维上有“同””异”,惟有如此,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才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如果以“求出自己的最大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就可以这样来设计文章讲理的层次,以便使文章的讲理具有明显的梯度,思维的过程具有延展性。

理路设计:中心论点为“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成功”。本文可以设计三个分论点:1、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是获得最大成功的关键因素a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b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个人事业辉煌的必由之路;c要敢于亮出你自己。2、恰当而适时的选择是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3、顺应时代和祖国发展的要求是获得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自己取得最大成就的保证.。

这样,文章的内容在“横”的方向上,就有了梯度,有了层次,文章才会显出厚度和质感来。 〖方法指要〗

⑴ 运用这种方法“讲理”, 分论点必须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展开论述;

⑵运用这种方法“讲理”,在论述的过程中,应该使阐述的道理有阶梯性,这样才能形成讲理的层次。

(二)在“纵”的方面,讲理的过程应该是紧扣思维的过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主体内容,构成文章讲理的主要内容。使其在“纵”向的趋势上“讲深讲透”。其结构上的具体表现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例如以“慎独”为题写篇议论文,可以列出以下行文思路。 可以看出,例文的厚度增强了,阶梯也就很明显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方法不是单一的、平行和互不关联的,而是常常综合运用的。

二、将“事理”和“哲理”结合起来,使得一篇文章的“讲理”的过程自然地形成梯度。如果说“纵”向和“横”向的讲理,梯度的增加使文章的厚度增加的话,那么,由“常理”到“哲理”的内容梯度的增加,实质上是文章的“质感”的增加。

(一)所谓“常理”就是众所周知的一般人所认同的客观现实中存在的“理”。如“人要生存就要讲信用”、“人活着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团结就是力量”、“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总之,举凡人之伦理、亲情、国家民族大义、朋友相处之道、做人的基本准则等等。可能有人认为“常理”无须多说,甚至不把“常理”当作“道理”。实际上大错特错,正是这些“常理”,才使得文章既平易近人、亲和朴实又言之凿凿,令人难以辨驳。

请看下面的例文:

人没有幻想是不行的,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亮;人类

如果没有幻想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青年人也如此,从生活的角度讲,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幻想过出国,那么,你就根本不会出国留学。

我的观点是: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就有多大的成就。

绝大多数的人是埋头生活的,没有什么目的的游荡着,随波逐流。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对未来的多样性的想象,如果你有,那么你就会比别人更早地进入为一个目的而奋斗的阶段,别人还在山下徘徊时,你已经开始登山了,你怎么能不比别人登得更高呢? (《想象力的重要性》) 【简评】

在这则例文中,作者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并且,作者所谈论的都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事情和道理。如“人像鸟一样的飞翔”“想象乌托邦”“想象出国”。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别人还在山下徘徊时,你已经开始登山了,怎么能不比别人高呢”的浅近的比喻来传达的道理。在质朴和平易的论述中,我们却已在“颔首称是”了。毕竟,这些都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理”。是典型的“常理”。 〖注意事项〗

⑴ “常理”必须是真正的“常”,即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道理和事理,故阐述道理应该从大多数人的立场出发,要平易近人,如话家常,娓娓而谈,不能居高临下。

⑵ 常理讲述时要注意层次,要用类比的方法来使文章的“常理”变得有厚度,就像例文中的“你有目的而别人没有”“别人尚在游荡而你却已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别人在山下徘徊而你却在付诸行动‘开始登山’”一样。

(二)所谓 “哲理”是“哲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简称,。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同时,也是对中外其他哲学思想的简称,具体地讲就是马克思理论的几大观点:“物质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偶然和必然的关系的观点”“相对性和绝对性统一的观点”“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同时也指其他的哲学流派和哲学思想的代表观点。阐述道理时,如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