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 试题2 下载本文

A.供水管上B.回水管上C.蒸发器出口D.水泵压出端

246.设计风机盘管的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错误的描述是( )。 A.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楼层高度确定

B.当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可采用四管制闭式系统

C.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闭式系统

D.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承压能力确定。楼层高度确定;两管制风机盘管水系统的管路宜按建筑物的朝向及内外区分区布置 247.空气调节冷水参数宜采用( )数值。 A.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7℃ B.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10℃,一般为5℃ C.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9℃

D.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10℃,一般为10℃

248.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今后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增设( )装置。 A.温度显示B.压力显示C.设备连锁D.能量计量

249.按照新规范规定,与防排烟系统合用的空调系统应按消防设施的要求供电,并在火灾时( )。

A.自动报警B.自动切断系统电压

C.控制风机反向运转D.转入火灾控制状态

250.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应为测点温度范围的( )。 A.1.1~l.2倍B.1.2~1.3倍

C.1.2~1.5倍D.1.5~2.0倍

251.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置的压力(压差)传感器,其工作压力(压差)应( ),量程应为该点压力(压差)正常变化范围的1.2~1.3倍。 A.大于该点正常工作压力(压差)的1.2倍

B.等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2倍

C.大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工作压力(压差)的1.5倍

D.等于该点平均工作压力(压差)的1.5倍

252.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流量传感器,应选用具有瞬态值输出的流量传感器,其量程应为系统( )。 A.最大工作流量的1.2~1.3倍B.最大工作流量的1.3~1.5倍 C.平均工作流量的1.2~1.5倍D.平均工作流量的1.3~1.5倍

253.空调系统在同一建筑层的同气水系统上安装的压力(压差)传感器应( )。 A.同型号B.同量程

C.处于同一标高D.处于同一管径位置

254.在可燃环境中,空调系统的执行器应采用( )与调节阀/风阀配套使用。 A.手动执行器B.电动执行器C.气动执行器D.自动执行器 255.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 )。 A.无风断电保护装置B.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C.无风断电、连锁控制保护装置D.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256.在自动控制调节中,要设置温度设定值的自动再调控制是因为( )。 A.湿负荷发生变化 B.新风量发生变化

C.空调冷负荷发生变化

D.空调房间不要保持全年不变的温度值

257.比较选择控制是( )。 A.用于对三个以上的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信号

B.用于对四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C.用于对三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D.用于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258.( )作为露点温度控制中的传感器用最好。 A.普通干球温度计B.露点温度计 C.湿球温度计D.毛发湿度计 259.分程控制是( )。

A.利用单一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B.利用两个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C.利用多个控制器实现对一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D.利用多个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260.某空调系统用的风机,其噪声为80dB,该值是指风机噪声的( )。 A.声压级B.声强级

C.声功率级D.噪声评价曲线N-80

261.空调系统风机的风量、风压、空气参数变化时,( )对风机的噪声影响最大。 A.风压变化B.风量变化

C.空气的温度变化D.空气的湿度变化

262.噪声评价曲线号数N与声级计A挡读数LA之间的关系为( )。 A.N=LAB.N=LA-5C.N=LA+5D.N=LA+10 263.空调房间的允许噪声值,是指( )。

A.房间人耳处的声压级B.房间人耳处的声强级

C.房间人停留区的声强级D.房间人耳处的声功率级

264.空调噪声控制的设计与现场测试中,实际应用到8个倍频程,这8个倍频程的中 心频率范围是( )。

A.250~4000Hz B.63~8000Hz C.125~16000Hz D.31.5~16000Hz 265.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好的是( )。 A.膨胀型消声器B.共振型消声器 C.阻性型消声器D.复合型消声器

266.若要求对低频、高频噪声都有好的消声效果时,消声设计应选用( )。 A.膨胀型消声器B.复合型消声器 C.共振型消声器D.阻性型消声器

267.对有消声要求的空调系统,当室内允许噪声级为35~50dB(A)时,其主管风速宜按( )选用。

A.3~4m/sB.4~7m/s C.7~9m/sD.9~12m/s

268.对有消声要求的空调系统,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风速可采用( )。

A.3~4m/sB.5~7m/sC.8~10m/sD.11~15m/s

269.在消声设计计算中,对于直风管,当风速小于( )时,可不计算气流再生噪声;风速大于( )时,可不计算噪声自然衰减量。 A.4m/s,5m/sB.5m/s,6m/s C.5m/s,8m/sD.8m/s,10m/s

270.不带隔振装置的转动设备,当其转速小于或等于( )时,宜选用弹簧隔振器。 A.1000r/minB.1500r/minC.2000r/minD.2500r/min 271.选用橡胶隔振器时,设备的转动频率与隔振器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之比,应( )2.5,( )4~5。

A.大于或等于,宜为B.大于,但不应超过 C.大于或等于,小于D.大于,最大可取

272.为了隔振,空调系统转动设备的进、出口管道,( )。 A.应采用法兰连接B.应采用软管连接

C.宜采用法兰连接D.宜采用软管连接

273.根据隔振要求,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时,宜选用( )止回阀。 A.消锤式B.法兰升降式

C.法兰旋启式D.内螺纹升降式

274.人耳可闻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HZ(赫)。

A.20~20000B.30~20000C.20~30000D.20~40000 275.倍频程是两个相邻中心频率之比为( )。 A.2∶1B.3∶1C.4∶1D.5∶1 276.目前通用的倍频程中心频率为( )。

A.31.5、63、125…8000、16000Hz B.31.5、63、125…500Hz

C.31.5、63、125…16000、32000Hz D.30、60、120…560、1120Hz

277.如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85dB、频率1000Hz的基准声音同样响,则该噪声的响级就是( )。

A.1000phonB.85phonC.1085phonD.500phon 278.管式消声器在管壁内周贴上一层吸声材料,一般用于直径为( )的风管最好。 A.≤400mmB.≥500mmC.≥600mmD.≥800mm 279.片式消声器对( )频吸声性能较好,阻力也不大。 A.低B.中C.高D.中、高

280.有三个声压级均是30dB的声源,则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A.34.8dBB.60dBC.90dBD.30dB

281.f代表振源(机组)的振动频率Hz;f0代表减振支座的固有频率(自然频率)Hz;

则振动传递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

282.冷、热源机房设于地下室时,机房内人员操作区8h等效连续声级不宜超过( ) dB;最大不允许超过90dB。

A.70B.75C.80D.85

283.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大的材料联合使用 B.弹簧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C.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小于2

D.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 284.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B.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C.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小于2 D.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采用 2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当隔振要求严格时,宜提高隔振台座质量、减小隔振台座尺寸 B.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宜采用软管同管道连接

C.当消声和隔振要求较高时,管道与支吊架间应设有弹性材料垫层 D.管道穿过围护结构处,其周围的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填充

28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选择消声器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用阻性、抗性和阻抗复合消声器 B.通过室式消声器的风速,不宜大于5m/s C.通过消声弯头的风速,不宜大于6m/s

D.通过其他类型消声器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

287.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 )。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需要恒定D.无要求

288.从空调节能考虑,下列( )空调系统最需要设置热回收设备。 A.有再热的一次回风式B.直流式 C.双风道式D.VRV式

289.空调系统下列调节风机风量的方法中,( )节能效果最好。 A.改变风机转速B.调节风机旁通风量

C.调节风机出口阀门开度D.改变风机入口导叶角度

290.按设计规范,下列( )不属于空调系统监测的参数。 A.空调室内温度

B.风机的启停状态

C.空气冷却器的迎面风速

D.空气过滤器进出口静压差的超限报警

291.辐射供冷用冷却顶板时,其供、回水温差一般为( )。 A.2℃B.3℃C.4℃D.5℃

292.辐射供冷的冷却顶板,在实际设计中其供水温度多采用( )。 A.7℃B.12℃C.16℃D.20℃

293.一次回风(喷水室处理空气,有二次加热,定露点调节)工艺性空调系统,空调房间温度靠( )来控制。

A.调节喷水温度B.调节新回风混合比

C.调节一次加热器的加热量D.调节二次加热器的加热量

294.在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改变机器露点的调节方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