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 试题2 下载本文

1.空气调节区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和遮阳措施,关于空气调节房间 外窗的设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为( )。 A.外窗宜采用双层玻璃窗;宜北向

B.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层玻璃窗;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有条件时,外 窗亦可采用双层玻璃窗

C.外窗可采用单层玻璃窗,应北向 D.外窗应采用双层玻璃窗,应南向

2.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时,外窗设置应为( )。 A.外窗应南向B.不应有东、西向外窗 C.外窗应尽量北向D.不宜有外窗

3.工业建筑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确定为( )。 A.保证每人不小于40m3/h的新风量 B.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C.保证每人不小于25m3/h的新风量 D.保证每人不小于20m3/h的新风量 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确定原则为( )。

A.取保持室内正压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较大值确定 B.按补偿排风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较大值确定

C.按补偿排风风量、保持室内正压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最大值确定 D.按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确定

5.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0℃时,空气调节房间的门和门斗设置应符合( )要求。

A.不宜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应采用保温门 B.不宜有外门,如有经常开启的外门时,应设门斗 C.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应采用保温门

D.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必须设门斗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空气调节系统应有排风出路,但不必进行风量平衡计算 B.进风口处不必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

C.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适应最大新风量的需要

D.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按最小新风量设计

7.确定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A.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B.工艺性空气调节,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确定 C.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 D.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10次

8.下列参数中( )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A.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qb B.压力p C.热湿比 D.比容v

9.在标准条件下湿空气密度ρs与干空气密度ρg的量值关系是( )。 A.ρs<ρgB.ρs=ρgC.ρs>ρgD.不确定 1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 )。

A.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B.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干球温度 C.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D.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11.下列有关综合温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考虑短波辐射作用后,综合温度tz值有所降低

B.考虑长波辐射作用后,综合温度tz值有所升高 C.只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围护结构的长波辐射,没有反映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存在的短波辐射

D.只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围护结构的短波辐射,没有反映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存在的长波辐射

12.换气次数是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它的定义是( )。 A.房间换气量和房间面积的比值B.房间通风量和房间面积的比值 C.房间换气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D.房间通风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 13.工艺性空调,冬季人活动区的风速不宜大于( )。 A.0.2m/sB.0.25m/sC.0.3m/sD.0.5m/s 14.舒适性空调,空调区与室外的压差值宜取( )Pa。 A.5~10B.10~20C.30~40D.40~50

1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允许其围护结构有( )。 A.外墙B.屋顶C.屋顶和外墙D.顶棚

16.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应设在建筑物的( )。A.地下层B.首层C.中间层D.顶层

17.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传热系数( )W/(m2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18.舒适性空调冬/夏室内计算风速应为( )m/s。 A.≤0.2/≤0.3B.<0.2/<0.3

C.≤0.25/≤0.3D.<0.25/<0.3

19.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传热系数( ) W/(m2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20.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值不应 ( )。

A.小于4B.大于4C.小于3D.大于3

21.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宜大于( )。

A.0.7B.0.8C.0.9D.1.0

22.工艺性空调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时,其顶棚的热惰性指标不应( )。

A.小于4B.大于4C.小于3D.大于3

23.非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宜( ),或采用外遮阳措施。

A.小于0.65B.大于0.65C.小于0.8D.大于0.8

24.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0℃的空调区,( )应能开启。 A.东向窗扇B.西向窗扇C.全部窗扇D.部分窗扇

2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等于±1℃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屋顶的传热系数( ) W/(m2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26.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应有( )外窗。 A.东向B.南向C.东、西向D.东、南向

27.舒适性空调区开启频繁的外门,宜设( )等,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 A.门斗B.旋转门C.弹簧门D.A、B和C

28.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 )次/h。

A.6B.8C.10D.12

29.按国家现行卫生标准,商场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为( )m3/(h2人)。 A.35B.30C.25D.20

30.民用建筑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 )确定。 A.由设计人员自行B.按1次/(人2时)换气量 C.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D.按用户设计要求

31.旅游旅馆主体建筑标准层的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 )。 A.0.35B.0.40C.0.45D.0.50

32.( )朝向居住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允许值最大。 A.南向B.北向C.西向D.东向

33.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于3.0m/s的地区,对于7~30层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级水平。

A.2级B.3级C.4级D.5级

34.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3.0m/s的地区,对于7~30层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级水平。

A.2级B.3级C.4级D.5级

35.工业建筑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保证每人( )的新风量。 A.不小于20m3/hB.不小于30m3/h C.不小于40m3/hD.不小于50m3/h

36.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太阳辐射强度B.室外空气流速C.室外空气温度 D.室外空气湿度

3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日平均温度。 A.1天D.3天C.5天D.7天

38.对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0℃的房间,其非轻型外墙(β≤0.2)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近似按下式计算:CLQτ=KF(T-tn),式中T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 )。 A.逐时温度B.干球温度

C.日平均温度D.日平均综合温度

39.为改善多排建筑物内通风,主导风向应与建筑物纵轴( )。 A.垂直B.平行C.构成一定角度 D.没关系 40.用( )能更好地描述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A.空气龄B.新风量C.送风量D.换气次数

41.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是( )。 A.空气龄B.新风量C.送风量D.换气次数

42.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窗的两侧压差增大,是因为( )。 A.热压大 B.风压大 C.室外风速大D. 风压与热压同时增大

43.夏季空调需要计算通过地面的传热量时,非保温地面传热系数K取( )W/(m22K)。 A.0.40B.0.45C.0.47D.0.50 4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送风量的( )。 A.5%B.10%C.20%D.30%

45.设有空调系统的旅馆客房卫生间的排风量宜按所在客房新风量的( )确定,公共 卫生间的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 )次的换气量计算。 A.70%~80%,5B.80%~90%,10 C.60%~70%,15D.70%~75%,20

46.对于空调房间屋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CLQτ=KF(T-tn),式中T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 )。 A.干球温度B.日平均温度

C.日平均综合温度D.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47.关于冷负荷与得热的关系,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冷负荷与得热有关,而与热源性质无关

B.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家具的蓄热作用是造成瞬时冷负荷与得热不同的主要原因 C.冷负荷对得热的响应一般都有延迟和衰减 D.空调系统应按冷负荷而不是得热来选择设备 48.人体散热、散湿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周围空气温度B.相对湿度

C.空气流动速度D.大气压 49.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称为( )。 A.热负荷B.余热量C.得热量D.除热量 50.下面( )说法是不正确的。

A.冷负荷是指在某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 B.热负荷是指在某时刻为抵消房间得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 C.湿负荷是指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 D.得热量是指在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 51.下列( )方法不能用来计算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A.当量温差法B.谐波反应法

C.冷负荷系数法D.热交换效率法

52.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衰减和延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长 B.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短 C.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短

D.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长

53.显热交换是空气和水之间存在温差时,由( )作用而引起的换热结果。 A.导热B.对流C.辐射D.三者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