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场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下载本文

必须切割坡脚,且不设挡土墙时,应按切割深度,将坡脚随原自然坡度由上而下削坡,逐渐挖至要求的坡脚深度。

6)、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肩上设置弃土或建筑物。在斜坡地段挖方时,应遵守由上而下分层的开挖程序。在斜坡上填方时,应遵守由下往上分层填压的施工程序,避免在斜坡上集中弃土,同时避免对滑坡体的各种振动作用。

7)、对可能出现的浅层滑坡,如滑坡土方量不大时,最好将滑坡体全部挖除;如土方量较大,不能全部挖除,且表层破碎含有滑坡夹层时,可对滑坡采取深翻、推压、打乱滑坡夹层、表面压实等措施,减少滑坡因素。

8)、对于滑坡体的主滑地段可采取挖方卸荷,拆除已有建筑物等减重辅助措施,对抗滑地段可采取堆方中重等辅助措施。

9)、滑坡面土质松散或具有大量裂缝时,应进行填平、夯填,防止地表水下渗;在骨坡面植树、种草皮、浆砌片石等保护坡面。

10)、倾斜表层下有裂隙滑动面的,可在基础下设置混凝土锚桩。土层下有倾斜岩层,将基础设置在基岩上用锚栓锚固或作成阶梯形或采用灌注桩基减轻土体负担。陡坝部分采取去土减重,保持适当坡度。 3.4、施工现场排水

场地开挖常会遇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现场场地的排

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

3.4.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件坡面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3.4.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导、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4.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地表滞水。

3.4.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3.4.5、土方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和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

3.4.6、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3.4.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

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3.4.8、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地、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应不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共土地区不小于20m,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材料设备的堆放,不得阻碍雨水排泄。需要浇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5m以外,并严防水流入基坑内。 3.5、作业布置

(一)、回填处理

基底填土之前,应处理基底,处理基底的目的是使填土和原来的表土能密切结合,使初期填土作业顺利进行,从而使地基能保持稳定,增加承载能力,防止因草皮、树根腐烂而引起的路堤沉陷、滑移。

(1) 伐树除根及表土处理

用地范围及取土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应该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用地之外,树根应全部挖除;并将用地范围内的坑穴填平夯实,妥善处理。

当填土高度小于4.0m 时,应将填土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以免影响机械的正常作业和填土内混入有害杂物。伐树除根作业可采用人工和机械的方法进行。

在施工中如发现草碳层、鼠洞、裂缝都必须处理好,以防止造成日后塌陷。

用地范围内的腐殖质、有机质残渣及表土应予以清除,场地清理完以后,应进行全面的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 基底处理

清理表土以后,还应根据地形起伏情况,注意横向坡度变化对工程稳定的影响。路堤坡脚的处理相当重要,因为在载荷作用下,填料的侧向移动乃是路堤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土料侧移。

在基底下,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当坡度较小(1:10~1:5)时,清除树草杂物后,先把表土翻松,然后再填土压实,以保证坡脚稳定;

当横向坡度在1:5以上时,基底应做成台阶形,其高宽比按1:2挖成阶梯形,阶宽不小于1米。让填土充嵌在基础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横向滑移。宜将其顶面做成向堤内倾斜3~5%的坡度,然后填土压实,使填土与原表土间密实稳定; (3)、填土处理

本标段填土主要采用爆破石渣,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地表的清理工作,防止有害物质混入填料中。

在填土施工中,应认真做好填土的含水量调节工作和回填料的粒径控制,以保证碾压密实,达到压实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