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厦门市名校中考化学第六次调研试卷 下载本文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B.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2.现有如下转化关系:①Zn归纳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都只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来实现 B.实验室制取硫酸锌的方法只有这三种 C.上述四种物质中锌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D.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可以转化为盐 3.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淀粉溶液区别加碘食盐和无碘食盐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4.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 合价为+1 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 C.N2O3 D.NO2

5.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将锈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C.将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硫取出来,火焰由蓝紫色变为淡蓝色 D.将铜棒插入稀硫酸铝溶液中,铜棒表面立即由紫红色变为光亮的银白色 6.下列除杂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碳酸钡 N2 CaCl2溶液 Fe 所含杂质(少量) 氯化钠 O2 稀盐酸 铁锈 除去杂质的方法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ZnSO4,②ZnO

ZnSO4,③Zn(OH)2

ZnSO4。对这三种转化关系比较

A.A B.B C.C D.D 7.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8.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

-

、Na+、Cl-

-2+

+

B.CO32-、K+、Na+、

、Cl、Na

-+

C.Cu、OH、Cl、Ba D.Ag、

9.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发现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着火了,迅速在化学实验室配制简易泡沫灭火器去灭火 B.怀疑家里煤气发生了泄漏时,赶紧打开排风扇开关排走危险气体 C.北方冬天过年时,下地窖取储藏的蔬菜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手不慎接触到氢氧化钠浓溶液,大量水冲洗后涂抹稀硫酸中和碱性

10.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8∶9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甲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11.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2.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3.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A.NaCl固体 B.NaOH溶液 C.蔗糖溶液 D.酒精溶液

14.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属于无机物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 C.由4种元素组成 D.由31个原子构成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CO2通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NH3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C.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 二、填空题

16.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自行车上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A橡胶轮胎 B钢制车架 C塑料挡泥板

(2)自行车的车架用钢制而不用纯铁制造的原因是钢比纯铁的_____.

(3)如图,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若溶液甲为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17.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其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柑桔、柠檬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某校学生为了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将几片维生素C片压碎成粉末,溶于水过滤后,取少量滤液进行实验,用pH试纸测得滤液的pH在1﹣2之间,由此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呈_____性,用玻璃棒将滤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则试纸呈_____色。

18.近年来我国多地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这是因为空气中_____(填字母)大量增加。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可吸入颗粒物 (2)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作用。 (3)防治雾霾可采取的一条有效措施是_____。 三、简答题

19.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稍加热,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发生反应的化学议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议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_____ B(选填“>”“<”或“=”)。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B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如图2所示,向放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水后,锥形瓶中C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Ⅰ)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作为发生装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

(Ⅱ)如用D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Ⅲ)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结束后,要回收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是_______。 (Ⅳ)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分别取10mL 5%、15%、30%的过氧 化氢溶液三份,测定收集到1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用时间(秒) 实验结论 1 5% 205 2 15% 25 3 30%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_________,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 ③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Ⅰ)制取二氧化碳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写序号)。

(Ⅱ)反应结束后,生成了0.2mol二氧化碳,求稀盐酸中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Ⅲ)如图G向装满CO2 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再在软塑料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