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5中国地理地理 下载本文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0.【中国的农业】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对;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外流区和内流区,B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不对;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不对。故选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A。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019年海南卷)【南方地区】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镇位于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13.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答案】12.C 13.B

D.冰雹

【解析】12.结合材料“沿海小镇、第一缕阳光、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咬山,山抱屋”及图像材料中的大量“坡房顶”等信息,比较容易判断出该镇位于浙江省(或者结合我国大陆海岸线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为南方偏东省份)。故选C。

13.该镇位于浙江省,寒潮和冰雹较少,A、D项错误;石砌建筑仍然比较松散,几乎无法抵御泥石流,C项错误;该镇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而石砌建筑且依地势而建,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B项正确。故选B。

(2019年海南卷)【西北地区】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6—18题。

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18.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16.D 17.D 18.B

【解析】16.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

17.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

18.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草原。故选B。

(2019年江苏卷)【中国的河流】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B.生活用水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故选B。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C正确。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2019年北京卷?节选)41.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辽宁园的设计体现出传统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理念。沈阳、大连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该省高新技

术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来自沈阳和大连。

(1)【中国的工业】概述沈阳和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有利条件。(10分) 【答案】政策支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多,研发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条件,要注意材料中的“共同”“有利”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交通、政策支持方面要求较高,然后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沈阳、大连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说明两地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多,研发能力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说明两地都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该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来自沈阳和大连”说明两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达的交通网络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必须的条件之一,根据所掌握知识,两地都是交通枢纽之地,高速公路、航空等发达。

(2019年天津卷)12.【西北地区】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2)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6分)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6分)

【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查学生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