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泉州市教科所编) - 图文 下载本文

《道德与法治》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每一课由七部分组成: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达标训练】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这一部分提示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这一节课的要求,目的就是使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这一部分提示这一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设定,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与落实本课的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这一部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部分【自主学习】:这一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梳理、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或者以知识系统的方式呈现,有表格形式、有知识树形式、有思维导图形式;或者以简单设问的形式来呈现,绝大部分老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也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

第五部分【共同探究】: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自己不容易理解,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讨论来解决,如果是学生讨论也解决不了,就由老师讲解。

第六部分【归纳整理】:这部分主题是把本节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基本观点、基本问题以问答题的形式整理汇总,供学生理解、记忆时使用。

第七部分【达标训练】:这一部分是检验本课的学习效果,所选练习题基本都是历年各地市的中考题,虽说是中考题,但难度都不大,都切合本课的知识点。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也可以不预习当堂使用,主要要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少,难易程度等。 (2)对第一部分【认定目标】的处理一直是不好操作的问题,可以不处理,因为这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的。对于【自主学习】的处理,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看书填写导学案,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也许会心不在焉。所以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指导的关键不是提示问题,而是激发兴趣。

附: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1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课标要求】: (了解课标要求,落实新课程理念)

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养成新社会行为,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社会的重大发展变化。

(2)理解:①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②我与社会的关系。

【学法指导】: (掌握科学方法,你就学会学习)

1.体验法:由学生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数据资料或家庭生活素材,通过与祖辈、父辈的比较,了解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在不断进步。

2.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人的成长离不开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 的过程。 感受社会生活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 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 ,并 。 我会与社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 ,或准备为之 。 我们都是 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 。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 ”。 人的身份是通过 来确定的,在不同的 中,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份。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 、 、 。

【共同探究】:

小玲是八年级学生会干部,家住佳苑小区,2017年6月28日,她参加了学校组织

的社区生活状况调研小组,利用暑期进行社会调查。

(1)小玲有几种身份?

2

(2)这些身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在佳苑小区的调查中,她发现该小区车辆停靠混乱,垃圾没有分类回收,居民养的狗随地大小便,楼道臭气难闻,门卫对外人盘查不严等问题。

(3)小玲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上述情况的?

(4)你认为小玲该向小区居委会提出什么建议?

【达标训练】:

1.杨洋在《新闻联播》上得知,8月29日,金砖“厦门会晤”在厦门首个配套活动——2017年金砖国家海关工作组会议在厦门举行,有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5个国家17名会议代表出席会议。杨洋了解社会的途径是( )

A.网络 B.电视 C.报刊 D.实地考察 2.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

A.很热闹,场面很震撼! B.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C.升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D.作为中国人,很自豪! 3.下列对个人与社会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个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个人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D.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4.在社会关系中,下列属于业缘关系的是( )

①同学关系 ②同事关系 ③邻里关系 ④夫妻关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中秋佳节来临,李君所在八 (1)班按照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要求准备开展一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文明传承的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李君一行六人拟定了活动的计划:

(1)调查社会上对中秋佳节的认识程度。李君等人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过中秋佳节的各种情况?

3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李君记载自己家庭和社区对中秋节的准备盛况: 节日计划 小姑打电话告诉爸妈准备从武汉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社会关系 ② 小姑、爸妈因① (关系)与爷爷奶奶共度中秋。 ④ 老乡、邻居因③ (关系)参加活动。 ⑥ 社区因⑤ (关系)为老人准备过节礼物。 意义 和自己的老乡、邻居畅谈人生理想,共话中秋佳节。 社区给没有亲人陪伴的老人准备了礼物。 (3)活动总结:李君通过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了解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对中学生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意义有哪些呢?

【归纳整理】:(请同学们理解、识记下列基本知识点、基本观点、基本问题)

1.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怎样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个人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