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因\山东诸邦烽烟相望,吾一世祖忠公,携家避乱,乘筏匿岛。居无几,遂飘泊乎洪涛巨浪中,经旬日而入于辽东,至盖川西十里海山寨居焉。\后遂加入满族,属汉军正黄旗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
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并订立了一个16字的字辈: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 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到今天,该族已传到了\文\字辈、\登\字辈。
2.5 山东刘氏
山东滕州古滕刘氏:
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为开基始祖。
据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五修)《古滕刘氏族谱》资料记载,古滕刘氏开基始祖刘元,字正良,原籍山西洪洞县,生于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元朝末年,山东一带因战乱破坏严重,人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恢复山东地区经济,决定从山西大量移民山东。洪武二年(1369年),刘元等800多人在押迁官李公的带领下,由故乡山西洪洞县向山东移民。当时,22岁的刘元还被李公举为移民迁长。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经过1个多有的长途跋涉,先来到山东单县,在这里开始分流:有的留在单县,有的迁到海州,还有的北迁到兖州。古滕刘氏始祖刘元则率领他的妻儿子女和家人迁到滕县西史相乡望冢社领社纲。刘元一家在望冢社居住了20多年后,家族人丁渐渐增加。刘元见这里地狭人多,再加上不喜欢这里离市区太近,民风唯利是图,于是又北迁到地旷人稀的小刘庄。几年后,因经营有方,又在村北购置大片田土,建筑房屋,并将这里改名为大刘家庄(即今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此后数百般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
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万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
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开始,使用如下统一的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享年84岁。夫人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 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寿82岁。夫人秦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刘殳俞、刘殳为、刘殳雄。
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 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
5
1刘元→2刘武→3刘雄→4刘完→5刘傥→6刘学礼→7刘钧→8刘芳申→9刘恺→10刘培新→11刘仕俊→12刘永清→13刘振方→14刘玉珂→15刘欣韶→16刘性善→17刘守辰→18刘聚真→19刘希贡。
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 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刘氏:
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
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谱》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迁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
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
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次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
1刘闻政→2刘汉→3刘良惠→4刘彦书→5刘暗修→6刘源→7刘兆麟→8刘本宏→9刘堪→10刘禄→11刘朝征→12刘来道→13刘科→14刘道佑→15刘崇诏→16刘世亭。
山东菏泽刘楼刘氏:
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钦明《刘氏由丰迁居菏泽刘楼序》记载,菏泽刘楼刘氏为梁王刘武的后裔,是汉高祖家乡汉里堂刘氏的分支,以刘兴泰为开基始祖。谱称,刘兴泰是汉高祖刘邦的第54代孙,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
3.华东刘氏 此处所讲的华东,只是一个大体上的地域范围,其实更主要的是从方便表述而设立的一个范围。这一节里我们将要介绍的是上海、浙江、福建省等省区的刘姓。江苏本属于华东,因地位特殊将在后面单独介绍。
在这个地区,刘姓虽然还是比较著名的人口大姓,但与华北和华中地区湘比,刘姓相对要弱一些。这里的刘姓人数已退到第10位左右,但也还在前20大姓之列。
3.1 上海刘姓
据上海市1994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上海全市(含郊区和属县)共有1723个姓氏,1300万人口,其中,刘姓为全市20大姓之一,人口总数为30.18万人,约点全市人口总数的2.32%,排在第12位。
据盛巽昌等人主编、上海画报出版社的《上海百家姓》一书记载,最迟在唐朝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姓氏之一的刘姓就已开始进入上海地区。如在上海松江县东3华里,就曾出土过唐朝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陆氏刘夫人墓志铭》。而史传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迁入上海的刘姓,是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与姚姓一同从句容(今江苏南京)迁上海崇明新沙的一支刘氏家族。两宋之际,金兵南侵中原,江北和中原地区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刘姓宗族成员纷纷进入比较稳定的上海地区避难,如粮官刘贵三自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首都)南渡,经海门迁居上海宝山刘行、顾村一带;刘亨叔自汴京辗转内迁上海,定居华亭东部。元朝中叶,有宋代宰相刘贽第9世孙刘世贤迁居上海,落籍今清浦小燕。
6
明清时期,则是刘姓迁入上海较多时期,今天上海的土著刘姓,大多是这个时期迁入上海的。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华民国时期,随着上海成为东方大都市,全国各地的,以上海邻近的江浙地区为主的大批刘姓成员,因各种原因而相继迁入上海,在这个新崛起的东方大都市中开基落籍、奋斗拓业。他们构成了今日上海刘姓中的主体。由于刘姓的入籍上海,因而在今天上海的各县都留下了刘家村、刘家湾、刘家宅等因刘姓而得名的地名。其中,最著名的有刘庄、刘行镇等,今人罗以民为此还专门撰写了《刘庄百年》一书。
相对来说,上海地区刘姓的历史较为浅薄,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史舞台上,基本上没有上海刘姓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最杰出最著名的人物中,上海刘氏几乎是空白。但进入近代以后,刘姓在上海的地位和上海刘姓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地位,都迅速上升。上海籍刘氏族姓中,先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如20年代奉贤农民运动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刘晓;被誉为\潮流滑稽\的独脚戏演员刘青山;昌险收葬民主革命家邹容的义士华泾人刘三。
3.2 浙江刘氏 浙江惇典堂刘氏
据浙江图书馆藏乾隆壬寅版惇典堂《刘氏世谱》记载,该族以唐末节度使刘巨容为第一世开基始祖。第五世刘诲迁婺源清塘;第六世刘与为敬兴派始祖;十四世刘昌为株树下派祖;太二为楼下派祖;刘八二为上门派祖;刘八四为后山派祖;刘震六为中门派祖;第十五世刘新为门亭里派祖;刘齐为大坦上派祖;第十六世刘志为刘源派始迁祖;刘延为姜冲派始迁祖。刘源分支的传递世系如下:1刘巨容→2刘汾→3刘昇→4刘义荣→5刘海→6刘与→7刘泰→8刘仕→9刘瑀→10刘一四→11刘伯六→12刘千四→13刘千七→14刘太三→15刘桂→16刘志→17刘尧→18刘四→19刘贵保→20刘长宁→21刘景旺→22刘鉴→23刘润→24刘汝直→25刘文焕→26刘以时→27刘一镜→28刘汉琮→29刘是桂→30刘天荣→31刘有基→32刘廷臣、刘廷爵。 浙江上虞刘氏
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怀贤堂《刘氏宗谱》记载,浙江上虞刘氏以唐朝金紫光禄大夫刘豳为开基始迁祖。刘豳是刘仁晦的第三个儿子,生有4个儿子:刘教、刘敬、刘德、刘度。其中刘教没有儿子,而刘度则生有刘少*(王+匡)、刘少珣、刘少琏、刘少琦、刘少璟、刘少璁、刘少环、刘少璀等8个儿子,于是以第六个儿子刘少璁过继给大伯刘教为后。现将上虞刘氏唐家桥支派的世系抄录如下:1刘豳→2刘教→3刘少璁→4刘俨→5刘经→6刘锡→7刘邦昌→8刘传→9刘天章→10刘子木→11刘应庚→12刘范→13刘道益→14刘德馨→15刘祖仪→16刘士正→17刘衎→18刘溥→19刘伯璟→20刘克智→21刘宗尧→22刘时化→23刘葵八→24刘紫→25刘荣→26刘允敬→27刘新发→刘圣木、刘瑞木。 浙江鄞县悬慈刘氏
形成于南宋,以刘大为迁鄞开基始祖,以刘邦为族谱远古始祖。
据宁波天一阁藏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悬慈刘氏宗谱》记载,悬慈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元帝刘奭的后裔。谱称本支刘氏出自元帝刘奭之子定陶王刘宋(又名刘箕)。但查《汉书》,元帝刘奭与王皇后、薄昭仪等共生3子:长子刘骜,立为太子,即成帝;次子刘康,封定陶王;三子刘兴,封中山王。其中既没有刘宋或刘箕的名字,而受封为定陶王的不是刘箕,而名叫刘康。因此,族谱所记当有误。
族谱所记悬慈刘氏远古世系(谱称之为\追远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启→4刘彻→5刘弗陵→6刘*(王+奚)→7刘询→8刘奭→9刘宋→10刘光→11刘佑→12刘雍→13刘*(山+文)→14刘荔→15刘佩→16刘秋→17刘奇→18刘讨→19刘圣→20刘从→21刘英→22刘词→23刘轸→24刘测→25刘能→26刘佛→27刘洋→28刘君韶→29刘鉴→30刘*(礻+冀)→31刘迎→32刘轻→33刘奕→34刘清→34刘大。
7
刘大大约在南宋时迁居悬慈开基立业,成为悬慈刘氏始祖。刘大生子刘南,刘南生子刘宋,刘宋生子刘世,刘世生3子:刘泽宏、刘松四、刘松六。到1932年刘氏第四次修族谱时,悬慈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大的第24代。悬慈刘氏进入近代以后人才辈出,如第23代有刘圭瓒,北京高等师范文学士;刘元瓒,北京大学工学士;刘璋瓒,上海光华大学法学士、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刘诗瓒,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士。第24代刘祁坤,东方工科专门学校毕业;刘祁尚,上海复旦大学肆业。 绍兴水澄刘氏:
属于长沙刘氏大宗,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元朝大德年间由维扬适绍兴水澄巷。后来,族人又有从水澄迁往杭州市和贵州省等处。
常山渔溪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大宗。开基始祖刘嗣恭,是南朝宋南越忠献王刘鋹的第十九世孙。元朝末年由西安迁来常山。第二十九世刘诱,又迁居东*(氵+於)。 衢县南乡十二庄四都刘氏:始祖刘日琯,江西人,元末任杭州府学教授,避乱迁衢县。 衢县南乡十二庄下刘刘氏:始祖刘日暄,江西铅山人,亦任杭州府学教授,元末避乱居此。又南乡十八庄曲溪刘氏,亦称始祖刘日琯,但作仁和贡生,明洪武中任衢县教授,上居南关外金家坞,疑为同一人。
龙游刘氏,迁自四川;衢县刘氏,迁自洛阳;海盐刘氏,迁自汴梁;海教育界刘氏,迁自真定;宣平刘氏,迁自江西;象山刘氏,迁自河南。 3.3 福建刘姓 福建南平刘氏
据刘光舟先生提供的1999年福建南平五忠堂《南平彭城刘氏宗谱》记载,该族形成于唐末,来自长安和河南光州固始,以光州都督刘楚、刘在、刘存兄弟为入闽开基始祖,以刘宗汉为迁南平开基始祖。
谱称刘楚为楚元王刘交的第41代孙,原籍京兆(今西安市),后任光州大都督。公元9世纪末奉诏入闽为官,从河南光州来到福建。后因避黄巢之乱,留居福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刘氏开基始祖。
刘楚生子刘豳,刘豳的第8代孙自建阳迁侯官,再到刘豳的第14代孙刘宗汉,又于元朝时自侯官迁居延平府南平县开基立业。到今天,该族已传到刘楚的第46代。如《南平彭城刘氏宗谱》主编刘光舟先生就是刘楚的第39代孙。
自刘楚的曾孙\秀\字辈开始,南平刘氏使用如下字派:\秀茂,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光尔祖,万世永盛\。 福建武平刘氏
刘姓在福建武平属于全县第2大姓。
据民国三十年(1941年)《武平县志》记载,武平刘氏有众多支派,大都自称为彭城派,属于客家刘氏,主要来自江西。
武平刘氏到现代,因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之一刘亚楼上将而闻名天下。 武平湘湖刘氏
武平湘湖刘氏形成于元朝,以刘三郎为迁武平开基始祖。
据民国《武平县志》记载,湘湖刘氏开基始祖刘三郎号二夫,元朝末年由福建长汀刘屋坑迁来武平湘湖肇基立业。刘三郎的后裔人才辈出,宗族兴旺,成为武平全县最旺盛的刘氏家族。 早在明朝永乐初,该族就培养了一位进士,名叫刘隆,官任山西佥事,《武平县志》有他的传记。清光绪时刑部主事、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也是湘湖刘氏迁四川富顺分支的后裔。
到20世纪中期,湘湖刘氏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000多户、1万多人口的大族。\凡北区七里而外,纵横数十乡,及在城、六甲、黄心畲、岩前等外刘氏,均为此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