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做一做,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矛盾冲突: (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 (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 (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量数学课本的宽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

1

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1)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2)做一做第3题,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先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再用正方体进行实际测量。 三、小结 四、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 课后反思:新课标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精心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与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得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数学的兴趣。

2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3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