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摘要:
本论文通过查询网上资料,经过自己理解及整理,简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习俗、禁忌、节日)以及其现状。
关键字:
少数民族 宗教 特点
正文: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华文化的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简介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语言
我国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剩余的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总数量超过80种,使用人口约6000多万人;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使用人口约3000多
万人。少数民族语言主要分属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习俗
藏族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
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和握手礼。
回族人尊敬长者,生活习俗与\清真\融为一体。\清真\的宗教意义是\洁净无染\、\真而独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习俗,十分讲求身心的清洁干净,质纯品正。回族非常注意并尊重别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面子,不喊外号。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壮族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
满族非常重礼节。平时见面都要行请安礼;如果遇到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满族以稻米面粉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满族名菜“白肉血肠”。冬季寒冷,没有新鲜蔬菜,常以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 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朝鲜族群众就会载歌载舞,欢腾雀跃。不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主食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尊敬,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祖辈为荣。有吃狗肉的习俗。常用一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来招待客人。
禁忌
藏族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藏族禁食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忌食五爪类和飞禽类肉。出于宗教信仰,一般反对捕杀野生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其头。
维吾尔族在服饰方面,禁止穿袒胸露背和短小的衣服,最反感穿裤衩背心在室外活动和作客。饮食禁忌在饮食上,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宰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
蒙古族忌往火里放脏东西、吐痰和小便;忌从火上迈过,或用脚踩火,在火旁放置刀斧等锐器;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
回族有禁养猪,禁食猪肉的习惯。回族在饮食方面,除了禁食猪肉外在饮食方面,禁食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等;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在社会行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贷,玩赌等。
壮族,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人自己家中,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满族有狗忌。满族最突出的禁忌为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家堂中的祖先牌位禁忌乱摸乱动、甚至忌灰法落于上,晚辈对长辈不准触犯,进长辈房间,须面对长辈者垂手而立。送葬后,亲人不许在家哭,禁外人(包括亲友)穿孝孕妇进入住宅。
朝鲜族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节日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伊斯兰教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办,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年和小年(大年就是春节,小年在腊月二十三)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
三月三歌节,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米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