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

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 (二)一二句:

1.“异乡”:他乡,王维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

2.“异客”:“陌生的客人”。王维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 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 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

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

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齐读) (三)三四两句:

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 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

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

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

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 四、诵读全诗,深华情感

1、诵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逢、遥、遍

读,观察特点:半包围结构,走之儿。 写这样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先写里面的,再写外面的。

一起写“逢”。里面的折文要写得扁,“丰”要等距。平捺要写出一波三折的味道。请同学们拿起笔,认认真真地写一写这几个字。 2、作业本第4题(2),第5题(1)

教学后记5:紧扣两首诗中“客”一字,先解“客”之意,再联系自身生活体验,体会诗人孤独、思乡情。

10、风筝

主备教师:张君燕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精心、憧憬、依然、凌空飞起、翩翩起舞”等词意思。

2、初步感受课文的结构:第一自然段以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的方式开头;第2自然段写做风筝;第3-8自然段写放风筝。

3、阅读做风筝与放风筝的段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由古诗引入课文的学习: 揭题,“筝”:后鼻音。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先来读读这样两首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要点:“纸鸢”就是指风筝。这首诗是说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于是——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急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要点:鹞,美人筝——风筝,孩子们为什么着急地直拍手啊?

这是古人诗句中的风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它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一位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导“凹”的读音。

(预习检测)他在文中讲了关于风筝的什么事呢?(大家说的对不对呢?其实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就知道了) 二、阅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最大的快乐”: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讲做风筝与放风筝的分别是哪些段落?(5-8找风筝是放风筝时发生的,也属于放风筝部分)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不但就开门见山的把文中主要讲的事情告诉我们,还总领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我觉得这样的写法非常简洁明了,就在这一段前面画了幅图来表示我的阅读感受。(画图:开门见山) “童年的时候”: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发生在——小时候,童年的时候;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已是成人;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也许是夹着一根烟,眯着眼,随着袅袅烟雾,仿佛穿越那漫长的时空隧道,回到童年时候,那些关于“风筝的记忆就这么慢慢悠悠地浮现在眼前。读这段话,不妨就这么慢慢悠悠地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的记忆匣子就这么被慢慢地打开了。 三、阅读“做风筝”

小时候,我们是这么做风筝的,指名读(了解读音中的疑难点,及时纠正)

小时候,我们是这么做风筝的,孩子们,放声的读读这一段,把我们做风筝的过程读正

确,读通顺。

小时候,我们是这么做风筝的,孩子们,拿一支笔,不要发出声音,默默地读,读着,读着,也许,对有个词或者有个句子你冒出了疑问,想一想,自己能否解决这个疑问,如果不能解决,就划一条淡淡的波浪线,打上一个问号。 交流:

“憧憬”?两个字都是竖心旁,看来跟心情有关,表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读带有“憧憬”一词的句子。

“精心”:精,后鼻音,扩词:精致,精神、精华,精心做着就是——用心做着,非常认真地做着。

我们精心做着,做着做着,一些关于风筝的美好的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谁来猜想? 做了一个特别漂亮的风筝,大家都啧啧称赞。 风筝放飞了,很高很高,别人都非常羡慕。 ??

是呀,一边做,一边想象着风筝做好后的美好情景,这就是——憧憬。 再读这一自然段,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读着这些句子,脑海里是否升腾起那么1个2个或者几个问号?

问题:为什么风筝什么也不象,我们依然快活?为什么还把它叫做幸福鸟,名字写在上面? 预设:

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小结: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 做着风筝,憧憬着,希望着,难怪作者说——读第一自然段。 四、阅读“放风筝”

风筝做好了,我们去放风筝了。瞧,我们是这样放的:指名读放风筝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