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 下载本文

没有吃到葡萄,只能吃到柠檬,便认为柠檬是甜的。

另有退缩、固着、屈从、压抑、逃避等(P44-45) 6、心理挫折防治策略

预防策略:1)提高学校成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2)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调治策略:1)理解共情

2)情绪宣泄(口头宣泄;书面宣泄;行动宣泄(如呐喊(如日本呐喊节、哭泣,研究发现“情绪泪水”含有亮氨酸脑非肽和促乳素两种有毒化学物质)

3)积极劝解 4)善用赏罚 5)改善环境 6)心理疏导。

第二讲复习思考题

1、试就某种人性假设理论进行述评。并谈谈它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2、试述中西各一种激励理论,并谈谈它对学校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3、什么是心理挫折?学校心理挫折的种类?为什么会产生心理挫折?

4、心理挫折ABC理论的基本内容?试用该理论就自己或朋友的消极情绪进行开导。 5、心理挫折有哪些反应方式?试举例说明。 6、怎样防治学校心理挫折?

第三讲 学校成员的需要

教学目的:

一、掌握需要的概念,理解需要的特征和分类。 二、掌握中外需要结构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了解中小学生的需要结构和特点 四、掌握教师需要的结构和特点

五、学会学校成员需要的管理对待的方法 一、需要概述

(一)定义:需要是人对未满足的、必须而又欠缺的事物的要求或欲望在头脑中的反映。举例解释。教材定义:由为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P52)

(二)基本特征:

1、对象性:需要总指向未满足的东西,并驱使主体获得之。

2、历史制约性:需要随历史发展,随需要的对象范围、满足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受社会关系和个人在其中所处的地位的制约。

3、动力性:是活动的内在原因,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4、多样性:人的属性、需要对象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的多样性体现了需要的多样性。 5、发展性:人类乃至个体的需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中。 6、个体性:需要归根结蒂带有个体性。

7、与人生存发展的密切相关性。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种类(教材P53-56) 1 勒温:需要和准需要。?

2 默里:基本(身体能量)需要和次级(心理能量)需要。(?)

3 马斯洛:基本需要和元需要(metaneeds,指比较抽象的需要:简明、独特、真理、美丽、秩序、完美、理解、公平等)

4 阿尔德弗: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5 麦克莱兰:成就需要、权力(影响控制他人)需要、合群需要。

9

6 马克思、恩格斯: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7 前苏联: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8 我国学者: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角度);生理需要、社会需要(从抽象需要和具体需要结合的角度)

弗鲁姆的需要分类(教材P55-56) 9 熊川武对需要的划分。(详见教材56)。 二、需要结构理论

(一)我国学者的三级结构说

1、自然需要:它是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在人的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由遗传递续、并在社会影响下现实化。分为物质性自然需要和机能性自然需要。

2、社会需要: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主要指人的社会交往、社会归属及友谊、尊重、荣誉等。

3、精神需要:是人的意识属性的表现,主要包括认识需要、审美需要和道德需要。

三种需要的关系:需要按层次发展,自下而上依次分别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自下而上具有基础作用,自上而下具有制约导向作用。解释。图示(板书)

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启发:

1充分发挥高层次需要对学校成员的制约导向作用。 2 尽量满足低层次需要,避免学校成员后顾之忧。 (二)马斯洛关于基本需要的五级结构说 1、基本内容: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2、主要观点:(1)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2)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例外发生;

(3)同一时期,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的优势需要;

(4)任何一种需要并因为其它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 (5)被满足的需要对人的行为不再有激励作用,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对人的行为有激励作用。 3、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启发:

1)掌握学校成员的需要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2)了解学校成员需要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 3)充分利用未满足的需要或激发新的需要调动积极性。 (三)需要、激励诱因和管理策略

1 三者关系:三者统一于人的行为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定的需要往往有特定的激励诱因去满足,一定的激励又往往需要一定的管理策略才能唤醒、激活或保证。

2 需要——激励诱因——管理策略(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9-150) 1)生理需要——工资和奖金;各种福利;健康工作环境——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工作时间(休息);创造健康工作环境;住宅和福利制度。

2)安全需要——职业和职位保障;意外事故的防止——建立安全工作条件;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合理用工(包括破除铁饭碗)制度;离退休养老金制度;健康和意外保险制度;失业金制度。

归属和友谊需要——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接纳;组织的认同——建立和谐工作小组和良好人际关系;互助金制度;工会及其他团体活动等

尊重需要——名誉地位;权利责任;被人尊重和自尊;与他人工资奖金之比较——人事考核制度;工作职称晋升制度;奖金奖励表彰制度;责任制度;择优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和合理化建议制度

自我实现需要——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发动职工研究发展规划;交给职工挑战性工作;建立破格晋升制度。

三、中小学生的需要结构和特点

(一)小学生的需要结构和特点(教材57-58) 1 小学生需要结构(P57表3-1)供参考。 2 小学生的需要特点

10

(1)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为强烈(P57)

(2)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强于男生。

(3)需要内容与层次与学习成绩、智商、性格及行为问题相关。 (二)中学生的需要

1 中学生的需要结构(P58-P59,表3-2初中;表3-3高中) 2 中学生需要的特点

(1) 生理需要:食欲旺盛;衣着舒适时髦;追求较好的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生活条件。

(2)社会性需要:减轻学习压力;珍惜朋友、同学的友爱以及老师、父母的关爱,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希望有独立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独立自主;希望自己更优秀,用成功来证明自己。

(四)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和特点

1 大学生的需要结构(教材P60-61) 2 大学生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多样性,成才需要强烈;

(2)需要状态的差异性。主导需要依次是:维持生存、友情、自尊、求知等;非主导需要有性、权力、助人、发展体力等

(3)跨时代的稳定性。积极向上是主流。 四、教师需要的结构和特点

(一)物质需要的朴实性(教材61-62)

1 表现:教师在物质需要(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上追求“简朴和实惠”。 2 原因:1)崇尚节俭的光荣传统。 2)经济条件制约。 (二)发展需要的稳定性(P62)

1 表现:求知上进的不断满足和不断产生。

2 原因:1)职业准备使然。2)教育实践不断强化。3)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三)自尊需要的迫切性

1 表现:教师本人自感其职业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且社会行为能得到他人认可,集中表现为教师要求对自己权利、业绩和形象的尊重。

2 原因:1)尊师传统使得教师得到他人尊重,来自他人的尊重导致教师更加自尊;2)教师特有的培养人才的本领也是教师自尊的资本。

(四)成就需要的强烈性(P62-63)

1表现: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讨新事物的创造感。 2原因: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社会责任使然。 (五)交往需要的突出性(P63)(详见陈虎强、杨思.我国中小学教师需要结构的特点及其激励策略.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11):13-17)

学校成员需要的动态考察(略) 五、利用需要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需要价值观,改变把需要分为低级与高级的不科学认识,关心和了解学校成员需要。解释(教材P67~69)

(二)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地满足需要才有增力作用

1)需要的满足和诱发要视不同对象而定。例如金钱刺激在下述情况下的作用不同:(1)不同成就需要的人;(2)是否奖勤罚懒?(3)不同经济背景的人;(4)“平原现象”出现时(此处指人们并不会竭尽全力赚他所能赚到的钱的心理)。

2)需要的满足要适度。禅宗所推崇的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总让人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例。

(三)要善于发挥不同群体或个体的主导需要的作用。解释。青年群体,中年群体等,每个人的主导需要。

(四)加强正面导向,化解需要冲突(教材P101)三种方法::”替代式”满足;“追加式” 满足;“互助式”满足。

11

第三讲小结和复习思考题

小结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何特点?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2、试对中外需要结构说以及需要、激励、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述评,并 谈谈该原理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启发。

3、简要说明中小学生需要有何特点。

3、教师需要有什么特点?试联系作为教师的本人或他人的实际加以说明 4、你认为该如何利用学校成员的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第四讲 学校成员的动机

教学目的:

1 掌握动机的概念和特征 2 了解动机分类

3 掌握常见动机冲突。 4 理解成就动机理论

5 掌握学校成员动机培养和激发的措施 ,能够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一、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定义:动机是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行为,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解释。动机不同于目的

(二)动机的特征和机能

动机具有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活动性特征并由此导致三种机能: (1)始发机能:是人的行为发动的主动力和根本原因; (2)调节、定向选择机能:使行为朝向特定的方向; (3)强化机能:使符合动机的行为加强,反之减弱。 (三)动机产生的原因(内外条件) 1、主观原因(内在条件): 1)需要(欲望);(needs) 2)兴趣(interests); 3)价值观(values);

4)抱负水平(Level of aspiration)(P73) 2、客观原因(外在条件)(诱因)有正负之别。

1)富有诱惑力的目标的确立,如食物的色、形、香、味;广告;奖金等。 2)足够强的刺激。

二、常见动机分类(P73-74)

(一)以需要为根据: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例 (二)以作用范围为根据:一般的概括的动机和特殊的具体的动机;例 (三)以驱动的行为的性质为根据:健康动机和病态动机;例 (四)以时间为根据:长期动机和短期动机。例。

(五)以作用强度为根据:主导性动机和从属性动机。例。 (六)以有无意识为根据: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例 (七)以行为所处的领域为根据:工作动机、学习动机等。

(八)以个体着眼点为根据: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解释。 三、动机冲突(斗争)(P74)

(一)双趋冲突。两个并存的事物对主体有相等的吸引力或积极意义,使主体无法兼得而产生的心理冲突。释。例。两利相权取其重。

(二)双避冲突。两个并存的事物对主体有相等的威胁或消极影响,使主体无法兼避而产生的心理冲突。释。例。两弊相权就其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