⒂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无处不在。
⒃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⒄“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中被明码标价。
⒅“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⒆我们这亲友待“朋友”太久了。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⒇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的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
(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
1、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的“谁”指的是什么人?
2、第⑴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 小路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②小路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4、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气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5、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⑹段 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甚至 虽然 B.甚至 何况 C.但是 虽然 D.但
是 何况
6、第⒂段中,作者说:“无处可逃”、“无处不在”,她是说谁“无处可逃”,什么“无处不在”?
7、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发“鸟声”还有什么?
十、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家。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人,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望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头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琢着书背上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反灯神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里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的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它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 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的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 飞向笼子,扭动滚圆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 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 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 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 好境界。
1、本文 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
2、第6段中加点词语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3、在文中用横线标出“它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标出3处)
4、文中小鸟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
5、标出“▲”的一段文 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7、先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中人与人这间关系,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