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剖析 下载本文

20.宋朝开国后实行 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局面(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文化禁锢 D.尚武轻文 【考点】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士农工商的地位.宋朝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 【解答】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局面. 故选B.

二、非选择题(21题5分,22题7分,23题5分,24题6分,25题7分) 21.根据提示填空

(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 诗仙 ”。 (2)杜甫的诗作被后人称为“ 诗圣 ”。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方超越北方的转折点出现在 南宋 。 (4)唐朝时期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是 长安 。

(5)辽朝“一国两制”的主要体现为 “因俗而治”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 。

【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5E:盛唐的社会气象;6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切入考查李白、杜甫的尊称和唐都长安、经济重心南移与辽朝的“一国两制”.

【解答】(1)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方超越北方的转折点出现在南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4)唐朝时期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是唐朝都城长安.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

13

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5)辽朝“一国两制”的主要体现为“因俗而治”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故答案为: (1)诗仙. (2)诗圣. (3)南宋. (4)长安.

(5)“因俗而治”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2)隋朝时期开凿的大型工程是什么?自北向南由哪几段构成?

(3)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运河申遗之旅圆满收官。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你能从历史角度说出隋朝大运河产生的作用吗?

【考点】51:隋朝的建立;53: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隋朝的建立和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可知,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2)从605年开始,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3)据所学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14

故答案为: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2)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所提到的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与什么制度有关?从材料中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制度对当时有何影响?

(4)材料三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由此可看出其民族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

【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5F: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1)本题以唐太宗、唐玄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2)本题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科举制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的根本目的.

(3)本题以科举制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科举制度对当时的影响. (4)本题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解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这与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有关.唐朝常设的科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当时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数较多,录取率低.从

15

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中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4)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具有开明、平等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 (2)科举制;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请写出材料一中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和建立者。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对于材料二这一事件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