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总 - 说明、议论、游记类文言文 下载本文

这样的散文在高中教材中学过的是:《 》。 (3分)

23.第⑵段中引用《庄子·渔父》里的典故的用意是: (2分)

24.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 (3分)

A.“六一”就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吾一翁”。

B.世事之中有两种累赘,使他不能“极吾乐于其间”,使他劳神费心,年老体弱又多病,所以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C.作者写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喻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写出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D.居士不以“五物”为累的原因,是它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但是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最终来讲,还是为物所累,总之还是一种无奈之举。

25.作者总结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其第三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据此概括居士退隐的主观原因是: (2分)26.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请结合上文并列举课文一例,谈谈中国文人对快乐的认识。

(分)

参考答案:22.(3分)欧阳修,字永叔; 主客问答; 《前赤壁赋》

23.(2分)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24.(3分)D

25.(2分)从文章提供的信息看,显性的原因应该是:不慕功名利禄,渴望悠闲自在的归隐生活。当然隐性的原因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两种说法均可) 26.(3分)言之成理,观点与材料对应即可。

21 / 29

3

(松江)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园史序

(明)陈继儒

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臵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过辄寓目焉。已复再游,或花明草暗而园主无暇至;或园不及新而其人骨且腐矣;或转眼而售他姓;或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如水旱逃亡屋矣。即使榱桷维新,松菊如故,而拥是园者为酒肉伧父,使见者欲呕,掩鼻蒙面而不能须臾留也。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

吾友费无学,天下才子也。其先文宪公有晁采园,太仆公有甲秀园,君复自辟日涉园。君出入三园中,饶有湖山竹木之胜。而又性不耐苛碎,体不工献酬,摆簪裾,遁名誉,先别妻子,次辞亲友,尝为文以见志。其中畜建康朱琴、黄鲁直风字砚、苍玉斗各一,而三教之书聚焉。居恒著述甚富,前无古人。间以其暇,为韵人韵事,歌咏品题,漫兴而续书之,遂成一家《园史》。大抵言志类萧大圜,诫子类徐勉。逍遥磅礴,文采隽逸,能写其意中之味与方外之乐,即陆天随之《幽居》,罗景纶之《鹤林》,皆未始有也。

吾昔与王元美游弇州园,公执酒四顾,咏灵运诗云:?中有天地物,今为鄙夫有。?余戏问曰:?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公乐甚。今吾于《园史》亦云。

虽然,以无学之才品,当臵之翰林一席地,而乃使如椽之笔,退而修《园史》以寄傲,亦足悲已。知我者稀,无学且秘之。苟非文士,宁许窥园,不得许轻窥《园史》。 22.园有“四难”“三易”,本文最强调其中的一点是 (2分) 23.“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的含义是 。(2分) 24.对《园史》这本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园史》记叙不同园林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B.《园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韵人韵事以及歌咏品题等。 C.《园史》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此书抒发情志,教育子女。 D.《园史》风格逍遥磅礴,文采隽逸,别有情趣和意味。

25.“今吾于《园史》亦云”的具体意思是 (3分)

26.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3分)

参考答案:22.(2分)主人不文易俗。

23.(2分)如果拥有园的人是酒肉伧父这样的粗鄙之人,是很遗憾的。还不如让这些园荒芜败亡,这样反而痛快一些,表现作者非常注重园主人的品行要求。

22 / 29

24.(3分)A

25.(3分)作者认为拥有园林不难,难得在于园的主人;有园的主人不难,难得是园的主人能写出像《园史》这样的书。

26.(3分)文章以散句为主,整散结合,句式富有变化,有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和感叹句等不同句式,写出了园林的情趣情调;语言清新流畅,注重遣词造句,用词典雅,如“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中的词语比较古朴,与园林的历史协调一致;引用谢灵运的诗和有关王维的典故等,显示一定的文化底蕴等。

(徐汇)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放鹤亭记

苏轼

①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③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21、下面不属于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

A、《前赤壁赋》 B、《黄州快哉亭记》 C、《石钟山记》 D、《超然台记》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3 / 29

①纵其所如( ) ②未可与易也( ) ③啄苍苔而履白石( ) ...23、下列“以”字的用法有所不同的一项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B、以以荒惑败乱 ..

C、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E、其余以汝饱 .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绘了放鹤亭四时之景。 B、第②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③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引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歌以咏志,表达自己不甘隐逸之心。

25、作者记“放鹤亭”,却又在第③段中提到刘伶、阮籍之徒“好酒”。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

解,简述其用意。 参考答案:21.B(2分)

22.⑴到,去 ⑵交换 ⑶脚踩(3分) 23.B(2分) 24.D(2分)

25.以周公、卫武公“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与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形成对比。进而以酒衬鹤,“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推理言志,揭示中心,点明南面为君之乐确实无以易隐居之乐。(4分) 【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到原来屋子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像个大环;只缺它正西的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长到似乎接近天空那般高;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天气的变幻之中,景色瞬息万变。

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

24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