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复习-句段的作用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题目 理清情节 开头作用 第一人称揣摩心理、赏析句子 联系全文分析人物思想感情 总分 (4分) (4分) 1.63 40.75% (4分) 2.53 63.25% (5分) 2.81 56.2% (17分) 9.25 54.4% 得分 2.28 得分率 57% 从表格可以看出,第二题“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得分最低,因此这堂课我们复习的主题是句段的作用。

(过渡语:对于句段的作用,你们是否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

请大家明确本课的复习重点:1.能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 学习规范答题技巧及组织答题语言。

(过渡语:如何解答这一类题呢?请同学们分析黄老师的学生答案,看看能否指出他们的错误。) 1.展示答案,寻找错点

(请学生朗读题目和答案,然后对照答案寻找失分原因) 题目: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4分)结构上为下文“我”撒谎买新衣服作铺垫(1分);在内容上交代我家生活的窘迫(1分);突出母亲的勤俭持家(2分)。

(教师:出示两位学生有代表性错误的答案,请同学思考指正,老师分析)

(梁欢)结构上开门见山,点出了这个故事是“我”在小时候农村发生的,总领全文。内容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表明父母很艰辛,生活贫困,为下文“这时候,本来就吝惜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为两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缩到二块”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2分)

(分析:“开门见山”没有见山(青涩的谎言),“总领全文”没有明显字眼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埋下伏笔”和“作铺垫”搞混了,这里没有“埋下伏笔”。)

(赵泳珊)从结构上起了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从内容上交代了环境是农村,为下文的贫穷起了过渡的作用,同时也说了父母是农民,为下文母亲对“我”的爱与期待。(1.5分)

(分析:“总领全文”有误,“过渡”为中间段或句作用语,放在开头错误,“为下文母亲对我的爱与期待”句子表述不完整。)

2.辨析错误,师生归纳。

(学生找出答案的错误点后,师生一起归结错误原因:(1)没有读懂题意,误以为“开头的叙说”就是第一段,不懂得划分文章层次;(2)只是套用了一些作用语,但不懂得作用语的含义,而且不懂得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答题思路混乱,表述语言不够准确,句子不完整。) (小结:套用术语,脱离文本。概念不清,表述混乱。)

教学活动二:了解题型,掌握技巧

【任务与意图】

让学生了解散文考查段落作用的题型,掌握句、段落作用的答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了解考纲要求,认识句段作用试题的常见题型,总结归纳出答题技巧。

(过渡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我们找对了方法,才能顺利克服这些毛病。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诀窍和方法。)

一、 出示历年中考真题,了解常见考查方法。

试题一:【2008 年·广东】《歪儿》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作铺垫。

试题二:【2009 年·广东】(《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为下文写“寻石”一事(1分)作铺垫(2分)。(答“引出下文”只得1分) 试题三:【2014 年·广东】《怯懦》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分)。妙处:

①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 分),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分)。②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本题最多得5分。】

教师小结:

(1)试题特点:要求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句子或段的作用,并结合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2)命题角度:开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 二、回顾经典课文句段,探究解题技巧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知道了别人怎么考我们,我们就必须要方法去应对。现在回顾哦我们的经典课文《夏感》。) (一)《夏感》(梁衡):

开头: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结尾: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分析:第①段独句成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全文,突出夏天“紧张”“热烈”和“急促”的特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尾第⑤段拿春、秋与夏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与赞美,点明了文章

的中心。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

(教学步骤:学生朗读文段,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开头和结尾作用语,然后让学生对照着常见作用语,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开头和结尾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附开头段落、句段作用语 开头段落或一句话的作用: 内容: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景物)交代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心情,奠定 了感情基调,预示人物命运 写出…内容,强调突出了……

结构:

总起(领)全文;引出下文…… 为…作铺垫(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文末段落或一句话的作用: 内容:

① 篇末点题,总结全文;②点明中心,卒章显志;③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④呼应开头(标 题);⑤戛然而止(或者含蓄委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引人联想与思考

结构:

①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

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分析:这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照应了课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园

的快乐的生活,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读书提前做了交代。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步骤:学生默读文段,对照着中间句段的常见作用语,互相讨论,结合具体文段分析这段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附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语: 内容:

①(抒情句)表达了……(思想感情),(议论句)发表……(看法)②上承(或照应)…… 下启(或呼应)……③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④文章由……转为……(转换内容)

结构: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与……相照应或呼应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这篇经典课文的分析,你们懂得了分析散文中句段的作用了吗?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方法)

(三)方法点拨:

1、审题 辨明题型:

? ①单一问:《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结构)

? ②综合问:《歪儿》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结构、表现

手法)

? ③变式问:《怯懦》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珍贵的大衣》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情节有何用意? 2、答题

? 一析内容(写了……内容,强调突出了……,表达……情感,奠定……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 二辨结构(结合位置分析,如开头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中间承上启下,结

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等)

? 三明手法(句式、修辞、词语、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3. 句段作用答题口诀

? 句段作用要审题,内容结构全考虑。 ? 表达技巧来参与,句式修辞细分析。 ? 熟记常见作用语,理解透彻更好记。 ? 文本内容紧联系,赏析语句角度齐。 ? 组织语言有条理,高分到手心欢喜!

教学活动三:实战演练,迁移运用

【任务与意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学习小组互评互改,讨论后推荐最佳答案,并订正本组同学答案。学生在运用中实现能力的迁移,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过渡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手上的刀已经磨利了,下面就等着我们去实战演练了,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1. 独立完成《绳子那头》练习题1、2题。

绳子那头(李少龙)

(1)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空气像沸腾的水,蒸腾弥漫着。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在拼命地转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2)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