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复习-句段的作用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散文阅读复习:句段的作用》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系列之句段作用。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三(9)班58位学生做了课前检测题《青涩的谎言》,四道题目中,第1题为情节概括题;第2题是分析开头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第3题二选一题回答,一是根据句子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二是赏析该句子表达效果;第4题是联系全文,分析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四道题目中,第一题得分为2.28,得分率为57%;第二题得分为1.63,得分率为40.75%;第3题得分为2.53,得分率为63.25%;第四题得分为2.81,得分率为56.2%。全班总平均分为9.25,得分率为54.4%。总体成绩不理想,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相对低下,必须花大功夫复习巩固。四种题型中,尤以第二题得分率最低,大部分学生只会单纯套用平时记的作用语,如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总起全文,开门见山等等,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写作手法没有真正掌握,不懂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开头的作用,而且在表述方面也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 学习规范答题技巧及组织答题语言。 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阅读散文句段分析的答题能力。 教学思路

1.完成课前检测《青涩的谎言》,分析检测情况,明确教学重点: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2.回顾历年中考关于句段作用的题目,结合所学例文指导答题技巧方法。 3.实战演练,练习巩固。 4.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测《青涩的谎言》,老师批改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青涩的谎言

文/王小毛

我生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儿时的许多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说话,除了每天早上机械性的在桌子上放三块钱外,连我穿什么衣服也不知道,而此时母亲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嘴里还叨咕着:都是你宠的。

11岁那一年,左邻右舍都盖起了新楼房,一向好强的父亲跑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才勉强凑足造楼房的钱,而后,为了还债,父亲种好地以后跟着建筑包工头去外地挣钱,这时候,本来吝惜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二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缩到二块。

九月的第一天,班里的同学都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而我仍然穿着去年的破衣裳。由于那时候正在长个子,衣服显得又小又短,本来有些害羞的我站在一群同学中间更加腼腆。

“我要买一件新衣服”,我对自己说。我知道家里欠了别人这么多的钱,要母亲给我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一整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回到家,我破天荒的帮助母亲做了晚饭,跟着母亲后面看她做完了全部的家务才轻轻地说:“妈妈,今天我们班一个同学没有来上学,听老师说他病得很重,老师组织让我们捐款,我准备给五十块”,我低着头,不敢看母亲,我怕母亲锐利的眼神看穿我的谎言。

正在吃饭的母亲惊讶的抬起头,犹豫了片刻,微笑的说:“哦,好吧,人家有难,帮助别人是应该的,再说平安就是福”。想不到母亲这样的爽快,但我仍然感觉到母亲的话里藏着猜测。

一瞬间,我有些害怕,更有些后悔,原来撒谎需要这么大的勇气。我不敢去碰触母亲的眼睛,迅速转过身体,装做去做功课。

第二天,我接过母亲准备好的五十块,悻悻的去上学。我把这钱藏在书包的夹层里,一来怕丢,二来怕被母亲发现。

一个星期以后,我向老师请了半天的假,偷偷地跑到集镇上,精心的为自己挑选了一件白底细花的连衣裙,剩下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对漂亮的发夹,我对母亲说:“妈妈,我在学校数学比赛中得了一等奖,老师奖给我四十块钱,我用这钱买衣服了,还给你买了发夹”,我怕母亲怀疑,把原本四十块的连衣裙压成三十块。母亲接过发夹,抱着我又亲又笑,并让奶奶杀了一只鸡来奖励我,当然还忘不了跑到村书记家给在上海做工的父亲打电话报喜。

后来,母亲曾经问过我那生病的同学怎么样了,我告诉她,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病已经全部好了,现在在上学了,“那就好,那就好”母亲不停地说。

岁月流逝,我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懂事,然而一种负罪感紧紧地包围着我,我一直想对母亲说,求她原谅…… 不久前的清明节,我和母亲坐在奶奶的碑墓前,我们聊起过去生活的艰辛,我突然对母亲说起这件事,母亲听了以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那天早上,我是卖掉了二只生蛋的母鸡才有了这钱的”。

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会不会哭?

1.全文围绕“谎言”展开故事,请各用一个字补全文章情节。(4分)

谎—→ 谎—→ 谎—→ 谎 2.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3.文中画线句描写细腻:“我不敢去碰触母亲的眼睛,迅速转过身体,装做去做功课。”。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我”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B】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选 :

4.文章结尾说:“我目瞪口呆,鼻翼控制不住地颤动起来,泪水涌出眼眶,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母亲知道,会不会哭?”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4分)造谎—→续谎—→圆谎—→揭谎(意思相近即可,每空1分。)

2.(4分)结构上为下文“我”撒谎买新衣服作铺垫(1分);在内容上交代我家生活的窘迫(1分);突出母亲的勤俭持家(2分)。

3.(4分)答案示例:【A】妈妈竟然答应了,可如果妈妈发现那是个谎言,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我怎么会编出这样的谎言呢!唉,算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抓住“害怕”“后悔”的心理展开,没有使用第一人称不得分,抓住“害怕”的心理得2分,抓住“后悔”的心理得2分)【B】运用了细节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撒谎后刻意回避母亲的情态(2分),表现出我的害怕与后悔(1分)。

4.(5分)答案示例:这个谎言埋在我心里很久了,一直让我有着重重的负罪感,我一直想向母亲说出真相,而说出真相后,母亲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让我非常惊讶,同时也为自己当年的过错流下懊悔的泪水,更为母亲的宽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若在当时,母亲知道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慷慨地把家里的两只生蛋母亲卖了给我钱,只是为了我那个青涩的谎言,定会对我感到非常失望。(写出“我”的惊讶1分,懊悔1分、感动1分,分析出母亲的失望2分)

2.熟悉以下表格内容,不理解的跟同学讨论或找老师探讨。 文学作品中句(段)的作用 开头 结构上 ①总起(领)全文,引出…..(具体内容)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内容上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④预示人物的××命运;⑤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环境描写 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中间 结构上 内容上 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①(抒情句)表达了……(思想感情),(议论句)发表…..(看法) ②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③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④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 结尾 结构上 内容上 ①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 ②使文章前后照应 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①篇末点题,总结全文②点明中心,卒章显志③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④呼应开头(标题)⑤戛然而止(或者含蓄委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省略号)引人联想与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对比答案,寻找差距

【任务与意图】

教师通过分析小测《青涩的谎言》,让学生明确句段作用题是中考必考的重点难点,通过对照参考答案和句段作用语分析第2道阅读题失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导入语:同学们,有人说,散文像风像雾又像雨,很难把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在做《青涩的谎言》时,是否有这感觉?你觉得最难的是哪题?(提问两位同学)

(改:同学们,我姓黄,黄色的黄,来自东升镇东升中学,今天有幸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三鑫是闻名

遐迩的名校,是黄老师的学生向往的学校。在上同样这一节课的时候,黄老师的学生因为基础差,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而现在我们是直奔主题——直接复习“句段的作用”。相信三鑫的学生的一定比黄老师的学生强,你们有信心吗?很好,老师刚刚给你们发了导学案,你们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在上导学案上做笔记。

在上这一节课之前,黄老师的学生是做了一个课前测试,完成散文《青涩的谎言》的17分中考题。《青涩的谎言》说的是主人公“我”出生在农村,家里非常穷,11岁那年,9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别的同学都穿上了新衣服,背上了新书包,而自己仍然穿着旧衣服,由于长个子,旧衣服显得又小又瘦。因此她就想撒谎向妈妈要钱买新衣服。她先向妈妈说班上有同学生病了,她要捐50元,母亲答应了,一个星期后,她给自己买了一条连衣裙,剩下的钱给母亲买了一对发夹,骗妈妈说是数学比赛自己获了一等奖的奖金。后来母亲问了生病同学的事,她就说已经全部好了。多年后说起这事时,她才知道当时母亲是卖掉了两只生蛋的母鸡才换来的50块,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后悔、内疚和对母亲的行为的感动。)

老师简要介绍班级小测得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