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 ?

? ? ? ? ?

注意案例与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之间的一致性。

第三、程序

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提供案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或发表意见——结论

第四,问题设计

每一个案例不是仅仅让学生听一个故事,案例呈现后,要设计相应的问题; 问题可以是理解性的,即让学生理解案例;

问题可以是解读性的,让学生对别人的各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解读; 问题可以是拓展性的,从案例中提升某些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问题可以探究性的,要求学生对案例中多种可能性作出判断。 注意事项

? ? ? ? ? ? ? ?

1、案例不等于举例; 2、案例需要开发;

3、案例呈现后需要学生的认真研读; 4、案例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分析; 5、案例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解读; 6、案例有时不需要得到一致的结论。

(四)实验

实验的特点是集实验方法原理、技能和数据处理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 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

(1)实验的程序

(2)实 验 前 的 预 备 阶 段

?

这 一 阶 段 , 我 们 要 发 挥 学 生 预 习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教 师 提

前 一 周 通 知 学 生 实 验 内 容 , 安 排 学 生 预 习 实 验 教 材 、 内 容 和 要 点 , 并 对 相 关 的 资 料 进 行 查 阅 和 研 究 ,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知 原 理 、 懂 操 作 。

(3)实 验 操 作 阶 段

? ? ? ?

首 先 让 学 生 了 解 实 验 目 的 ;

其次,对实 验 操 作 中 的 难 点 及 关 键 环 节 进 行 讲 解 和 示 范; 第三,还 应 不 失 时 机 地 提 出 一 些 启 发 性 问 题 ; 第四,最 后 组 织 学 生 讨 论 , 引 导 得 出 结 论 。

(4)实 验 小 结 和 实 验 总 结

?

实 验 小 结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一 是 关 于 实 验 方 法 创 新 和 改 进

方 面 的 总 结 ; 二 是 所 用 实 验 仪 器 、 药 品 的 复 位 , 包 括 公 用 仪 器 的 保 管 , 试 剂 回 收 及 存 放 ; 三 是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评 价 、 分 析 实 验 结 果 、 验 收 产 品 , 并 及 时 批 改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

(三)指导策略

1.活动指导策略的功能与表现形式 2.活动指导的策略运用 (1)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 第一,教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 第二,制定学生活动目标

第三,选择活动的方法和组织形式 (2)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 3.自主活动的引入 4.自主活动的促进 5.成果交流的组织 有效教学的理念

提出的背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现实课堂教学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理解: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 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幺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有自己的独特性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的策略 内容

教学准备策略:课堂前制定教学方案的工作,如何形成教学方案?教学准备的结果即教案。 教学实施策略: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时,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教学评价策略: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与结果正视、作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 例如

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部分项目 ? 1.教学能力

? A交流信息:清楚的呈现学科内容

? B维持注意:知道怎样引起或维持课堂上学生的注意 ? C组织材料: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和结构性

? D领导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学生的信任 ? E教授技巧:恰当地利用例证和阐述

? F课堂控制:维持一种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

2.教师态度

A积极热情:对学生真正关心、爱护

B思想开放:容忍或接受学生的不同观点 C可以接近:学生愿意与之交往 D品行良好: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3.智慧活动的激发

A激活智慧活动:提出新奇或有意义的问题 B积极参与:组织并熟练地指导讨论

C扩展知识:把教材同其它知识领域联系起来 D区别对待:擅长于利用或发挥学生的特殊才能 4.对学生的影响

A保持兴趣:使学生还想进一步学习这门课程

B维持动机:用各种方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愿望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1.学生主动学习

a.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学生主动活动的总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b.学生参与他人合作、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小组学习和讨论是实质性的学习) c.学生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学生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

学生参与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的次数 学生回答有创意的人次 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

d.学生参与过程中有情感因素投入,学生被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所吸引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a.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 表达意义是否丰富、流畅 是否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回答是否有新意和独特性 分析是否深刻、深入

b.教师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学生创造性表现可以从以下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

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提供了几种解答?教师提供了几种解答? 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的人次是多少? 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是多少? 学生提问有创意的人次是多少?

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集体自由讨论?

? 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

?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容许学生思考的时间平均是多少?教师批评学生或否定学生的次? ? ? ? ?

数是多少?

3.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的观念

教师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了解程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

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时间和空间等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班级组织的改造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

班级组织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集体、建立班级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过程。 二、班级组织的发育

第一个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第二个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第三个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一)班级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

1.分析利弊,防止极端; 2.合理利用,正确引导; 3.主动联系,加强沟通; 4.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四)班级组织的规模 四、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五、班级组织的功能

(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活动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