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30.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 D )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减小水的质量(合理即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当时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 第二章 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存在 【课前预习】

1. 空气有质量 、 空气会发生对流 、 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2.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空气发生对流的原因是 冷空气向下运动,热空气向上运动 。对流只能在 气态 和 液态 物质中进行,因为这两种物质具有 流动 性。

【课堂学习】

例1 小明新买了一个篮球。在往篮球内充气前,他先用天平测出篮球的质量为M1,当他把篮球充足气后,又用天平测得篮球的质量M2,则M1 M2 (填“>”、“=”或“<”),由此说明空气 质量。(填“有”或“没有”)

解析:本题运用空气是有质量的这一知识来解释具体的事例。正确答案为M1 < M2 ;有。 例2 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口”字型管子,管内装有酒精,要使管中的

酒精顺时针方向流动,最好加热垫放在( )

A.A 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本题就是着眼于本课的知识点:冷空气向下运动,热空气向上运动这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相结合的一道典型题。发生对流的条件是上冷下热,所以A、B不正确,若D处加热,酒精会逆时针流动,所以正确答案为C。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 B )

A.风吹草动 B.月光通过窗户照在桌子上

C.向空瓶子中灌水有气泡逸出 D.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进入空烧杯中 2.用吸管能将瓶中的饮料吸进嘴里,这是因为( D ) A.嘴对饮料有向上的作用力 B.嘴对饮料有吸引力 C.嘴对饮料的吸力大于饮料的重力

D.嘴吸掉了吸管中的部分空气,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 3.若要想一盒饮料快速冷却,应该将冰块放在饮料的( A )

A.上方 B.底部 C.四周 D.放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4.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应该安装在屋子的( B)

A.上部 B.下部 C.中间 D.任何地方

5.家用电冰箱的冷冻室一般有三个抽屉,为了使冷藏效果比较好,冷凝管的位置应该( A) A.在抽屉口上方 B.在抽屉底 C.在抽屉口的上下都有 D.在抽屉的侧壁 6.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夏天,冰镇汽水时,应把冰块放在汽水瓶的 上方 ;冬天,用电热器取暖时,应把电热器放在房间的 下方 。(填“上部”、“下部”或“中间”) 能力提升

7.把杯子盛满水,用纸片盖住,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过来,放开按住纸片的手发现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流不出来,这是因为 ( D ) A.纸被水粘住了 B.杯子对水有吸引力

C.地球对水的吸引力被纸挡住了 D.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8.在下列现象中,应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C )

A.将风筝放上天 B.用针筒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 C.用吸管吸饮料 D.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 9.房间内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地上,原因是( D )

A.方便安装 B.防止坠落 C.离人近方便取暖 D.有利于空气的对流 创新探究

10.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L的烧瓶。①第一位同学说烧瓶内没有东西;②第二位同学说瓶内有东西,只能凭想象,不能用实验证明;③第三位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量出来的质量正好是1L空气的质量;④第四位同学说将瓶倒置盛水的水槽中,水不能进去,略斜口露出一点,则水进入瓶内,并形成一串气泡,说明瓶内有东西。你认为正确的叙述是 ( D )

A.②和③ B.只有① C.③和④ D.只有④

第二节空气的成分 【课前预习】

1.空气是多种气体的 混合物 。空气的充分按体积分数分: 78%的氮气 、 21%的氧气 、0.94%的稀有气体 、 0.03%的二氧化碳 、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其中 氧气 供生物呼吸所需, 二氧化碳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稀有气体 可充入玻璃管做霓虹灯, 氦气 可用来填充气艇和气球。

2.红磷在钟罩内燃烧的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后液面上升约1/5 。该实验表明: 空气中氧气约占1/5 。 拉瓦锡 最早发现氧气。 3.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用 分离空气法 制取氧气。 氮气 先从液态的空气中逸出来,留下 液氧 ,用 蓝 色的钢瓶储存。 【课堂学习】

例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瓶内氧气的体积 解析:此题是考查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习题。为了充分消耗瓶内氧气,

红磷的量要过量,A正确;红磷燃烧的同时气体会受热膨胀为避免气体的逸出影响氧气含量的测定,点燃前必须用弹簧夹夹紧,B也正确;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压入瓶中,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D正确;对若在红磷熄灭后立即

打开弹簧夹,会因集气瓶中的温度过高使水不能完全的被倒吸入集气瓶中,使测量不准确。所以答案选C。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C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2.下列对于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空气中的氮气在一般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空气的成分中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C.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所组成的 3.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六种气体 B.稀有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各种有色光

D.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4.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了它们的( B )

A.颜色不同 B.沸点不同 C.凝固点 D.密度不同 5.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B )

A.瑞典化学家舍勒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D.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6.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在成云致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B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固体杂质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7.霓虹灯通电时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是(C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

8.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用到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根据下表中气体的性质,最适合填充飞艇的气体是( B )

几种气体物质的密度(0℃、1标准大气压)及可燃性

气 体 性质 密 度/kg·m 可 燃 性 -3氢 气 0.09 可 燃 氦 气 0.18 不可燃 氮 气 1.25 不可燃 空 气 1.29 不可燃 氧 气 1.43 不可燃 A.氢气 B.氦气 C.氮气 D.氧气 9.有人患了咽喉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D )

A.液氧 B.液态空气 C.液化石油气 D.液氮 10.右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在仪器A中的物质是 红磷__。

(2)在实验中,钟罩内的水面起的变化是_升高 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钟罩内氧气被消耗,大气压将水压入其中_。

(3)实验中,若仪器A中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 或“无变化”)

11.有一个小保温瓶,内盛液化空气,当打开瓶盖后,在瓶口放一根燃烧的木条,则燃烧的木条会_熄灭_(填“熄灭” 或“燃烧得更旺),理由是__氮气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逸出,而它不能助燃_。(液态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创新探究

12.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弹簧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

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D ) 红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水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分组讨论】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 C )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A B

【设计实验】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A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气密_性良好。 【结果与交流】

组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1 20/4 2 20/3.5 3 20/4 4 20/4 5 20/4 6 20/4.5 7 20/4 8 -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1/5_。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用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

第三节 氧气(一) 【课前预习】

1.实验室中用 过氧化氢 来制取O2。反应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H2O2 → H2O+O2)。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 催化剂 ,可以 加快反应速度 。在反应前后它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