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阅读精练(含答案) 下载本文

(语文版)九年级中考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班中考复习专用 姓名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

正好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得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

伴而行,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C.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

用言语形容,体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D.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

诗人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E.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诗人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

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参考答案:.B(“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D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

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

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

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

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参考答案:A(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达了诗人远离了世俗生活后,对田园生

活的喜悦、热爱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

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差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

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参考答案:C(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并不偏僻幽静,一切自然乐趣恬淡舒适都是

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

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

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

界。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了君子

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参考答案: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没有表达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B.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

醉在悠然自得之中。

D.九、十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E.全诗思想内容的关键是“饮酒”,只有酒后才有超脱世俗的感受。

参考答案:5、D(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

感受。)) E(作者是借酒咏志,表达自己固守穷节,不与世俗沉浮和归耕田园的决心。)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

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

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

“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参考答案:A(一、二句,写诗人虽然还居住在人世间,但却避开了达官贵人车马的喧扰,从

而获得了自由、恬静的生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B(“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理解有误)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

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

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

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

篇。

参考答案:B(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人眼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登上幽州台,缅怀追念,顺着历史的时间轴往前追溯,却看不见九百多年前的那位燕昭王,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不禁长叹:再也看不到的明君。 B、诗人放眼后世,同样看不到广纳贤才的君主,胸中不禁波澜涌动,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