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下载本文

抗震防灾信息数据系统,并随着城市建设、改造同步更新相关数据,保障灾害发生时尽快掌握相关基础资料。

3.3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3.3.1 推动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普及教育

积极开展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防灾和应急管理培训;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从业人员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各种防灾演习、演练;加强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防灾减灾内容。 3.3.2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相关人员对国际减灾管理及技术方面的调研,学习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及管理经验;积极支持中外学术研讨,共享减灾信息与技术;通过试点建设,加强对国际防灾减灾先进经验技术的利用和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保俊, 袁艺, 邹铭, 等.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3): 18-23. [2]王学栋, 张玉平. 自然灾害与政府应急管理: 国外的经验及其借鉴[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 25(11): 149-151. [3]王振耀, 田小红.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5): 28-34. [4]冯凯, 徐志胜, 冯春莹, 等.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灾害应急管理的集成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4): 85-89.

[5]付林, 周晶晶.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J]. 商业经济, 2010 (2): 24-25.

[6]薛澜, 钟开斌.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分级与分期: 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 2: 102-107. [7]王强, 田涛, 李军, 等. 自然灾害风险与中国应急管理制度[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3): 161-170.

[8]邓云峰, 郑双忠, 刘铁民. 突发灾害应急能力评估及应急特点[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1(5): 56-58. [9]曹丽. 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7 (08S): 246-247.

[10]莫靖龙, 夏卫生, 李景保, 等.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J]. 灾害学, 2009, 24(3): 137-140. [11]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12]王冲.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管理体系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1. [13]朱福庆,方毅.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2

[14]雷达,陶短房,孙秀萍,等.大灾频发抗灾史贯穿中国五千年[N].环球时报,2008-05-25(16). [15]孙燕,凌英.北京市城区防灾减灾研究初探[J].第14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05.

[16]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等.自然灾害对广州市建设发展的影响[N].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28卷第2期.2007.

[17]吴建生,王仰麟,南凌,等.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N].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第02期.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