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下载本文

2019年

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D项正确。

12.(2016·××市教学质量评估试题)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 ) A.1978年左右 C.1985年左右 答案 C

13.(2014·1月浙江学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 A.中共八大召开期间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 C.南方谈话期间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邓小平言论发表于南方谈话期间。选C项。

14.(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答案 D

解析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图表“1992~1997年”不符,

B.1980年左右 D.1990年左右

2019年

故A项错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体未变,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1992~1997年”不符,故C项错误;“1992~1997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

15.(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考试)小张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清单。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 )

时间 1992年初 内容 邓小平“南方谈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992年10月 1993年 1997年 21世纪初 A.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B.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 D.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勾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2019年 1953 1954 1955 1956 82.5 85.6 106.8 127.6 1957 1958 1959 1960 105.0 141.2 124.7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年份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粮食总产量 169.68 143.85 136.50 154.41 170.00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答案 (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原因: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原因: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53年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

2019年

中国出现下降,苏联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17.(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此外,1933年美国还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材料二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说道:“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有数字显示,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式经济体制”给苏联发展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92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举措。 答案 (1)特点:以工代赈。

影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改善环境,造福后世。(以上五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2)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