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异抄导读 下载本文

须知弥陀本愿,不择老少善恶,唯要信心。所以者何?弥陀愿救,全对罪恶深重,烦恼炽盛之众生之故,为信本愿,更不要他善,未有善能胜念佛之善。恶亦不要怕,未有恶能妨碍不思议之本愿故云云

(“乃至”二字之释,是打破一切善恶概念,显明他力本愿之意。) 第二条

各人过十余国之境,不顾身命来京寻问之志,盖乎为往生极乐之道。而各自设想,亲鸾念佛以外,别有往生之道或法文等,则认错也。然者,南都北岭,或有达斯道之学者,犹可往诣而得其网要。但亲鸾心里只存恩师法然上人所教之法,信弥陀本愿而预救度以外,别无子细也。

其实念佛,是净土之因,或是堕地狱之业,余总不知,譬如受法然上人之骗,念佛而堕地狱,岂有后悔乎!若仗自力修余行而能成佛之人,为念佛而堕地狱者,乃真实受骗而当后悔。然亲鸾何行亦行不到之侪,地狱是一定之家乡者乎!。

若弥陀本愿是真实,则善导之释无虚;若善导之释无虚,则法然上人之言岂有虚;若法然上人之言无虚,则亲鸾之语无虚欤!

总之,愚秃之信心如是。欲取信念佛预救度,或弃之别求,任各自决云。 第三条

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

然世人常谓∶恶人犹可往生,何况善人。此言似理而非,实违背本愿他力之意趣。所以者何?自力行善之人,缺于专靠他力,故不合弥陀之本愿;若翻自力之志,转靠他力,则往生真实报土无谬矣。弥陀为悯念烦恼具足之众生,所行都不能出离生死而发愿之本意,是在于恶人成佛故,靠他力之恶人,完全是往生之正因。是故谓“善人犹可往生,何况恶人。”云。 第四条

慈悲有圣道净土之别。

圣道之慈悲者∶悯念培养也。然能如意救度者甚难。净土之慈悲者,以念佛而速证佛果,随心随意利益众生之谓也。

今生如何悯念众生,亦如所知,甚难救度。此慈悲无有始终。如是故,念佛之一道,正真实彻头彻尾之大慈悲心也云。 第五条

亲鸾为父母未曾念佛一遍,以一切有情,皆生生世世之父母兄弟故。须顺次生,成佛而救度之。

若我自行之善,始可以念佛回向而救度父母,然念佛非我自行之善故,须抛去妄计,速证佛果,虽在六道四生之间,沈溺何种业苦,以神通方便,始得度有缘云。 第六条

专修念佛之辈诤论,人之弟子,我之弟子等,实为意外也。亲鸾曾无一个弟子,以我计使人念佛者,应可为我弟子,而不然还是预弥陀之计而念佛,谓我之弟子者,荒谬之极也。 有缘则伴,无缘则散,如是离师念佛不得往生之说,真属无稽之谈。从如来所赐之信心,妄认为我作之物,颠倒无识也。若适自然之理,亦知佛恩,又知师恩云。 第七条

念佛者,无碍之一道也。信心之行者∶天地神祗亦敬伏,魔界外道亦不能障碍,罪恶业报亦不能感,诸善亦不及故云。 第八条

念佛在行者,非行非善。非我计之行故非行;非我计之善故非善。专靠他力,离自力故。非行非善云。

(凡夫举念,莫非落在生死边岸,无如领纳如来回向的万德洪名,受佛救度为上策也。)

第九条

有一时问师:吾虽念佛,也不生踊跃欢喜之心,对往生净土,亦不生憧憬之念,如何? 师云:亲鸾在此亦不审。唯圆,我亦与汝同感。深深思来,应生踊跃之心而欢喜,然还不生欢喜故,须知往生一定也。当然要欢喜之时不生欢喜,即是烦恼之所为也。然如来,洞察烦恼具足之凡夫而发誓愿救故,他力之悲愿可靠可依愈明矣。无憧憬往生净土之心,或遇患病怖死,亦是烦恼之所为。自久远以来,流转苦恼之旧里,实难舍离,至今未曾一次往生之安养净土,亦不容易使我等生恋慕之心。如是我等,烦恼炽盛,但婆娑之缘一尽,无奈往生冥土之身,又且无憧憬于极乐之心,故如来殊为怜悯,而发誓愿救者也。

能如是思惟,自明大悲大愿,可靠可依,往生一定。有欢喜之心,更有憧憬生净土之念,如无烦恼故,却有不预本愿之虞矣云。

第十条

念佛者,以无义为义,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故云。

别 叙

亲鸾圣人在世之时,同抱志望之众,遥远来京,但为信原,当生报土者,皆承师意。后来随众念佛之老者不知其数,其中近来发生非圣人所教之异义,纷纷相传,不胜叹息也,故兹列举异义非理之处如次∶ 第十一条

遇一文不通之辈念佛,诘问汝信誓愿不思议而念佛耶?或信名号不思议而念佛耶等,疑惑他人,而不开解二种不思议之明细,此条不可等闲也。

弥陀为易于保持誓愿不思议故,案出易唱之名号,而迎接称此名号之人者。信弥陀大悲大愿之不思议,得救能出离生死而念佛,亦是如来之计,能如是思惟者,绝不夹杂自计故,与本愿相应,往生报土必定也。此虽信誓愿不思议为旨,而必具名号不思议故,誓愿名号不思议,两者非别也。又介自力之计,分善恶做往生之资障者,是人不靠誓愿不思议,徒造往生之业因,尚且以如来所赐之念佛,妄作我行,是人不但不靠誓愿不思议,亦不识名号矣。虽此犹可往生边地懈慢疑城胎宫,预果遂之愿故,终亦往生真实报土。此全为名号不思议之力故,两者非二明矣。

第十二条

不学经释之辈往生不定之说。此条不足取也。

开示他力真实种种之圣教,除信本愿念佛以外,何种学问是往生之必要学问耶?若不知此,须当学问本愿之旨也。而虽学过经释,不知圣教之本意者,所谓可怜悯也。为一文不通、不识经释之人易称之名号故,正为易行。以学问为旨者,即圣道门,此名难行。有证文云,净土门中,认学问而得救者,或为名闻利养者,往生报土恐怕无有由。

当时专修念佛之人与圣道门之人,敌对争论,自是非他,所以引起法敌及谤法,此非自谤耶?譬喻举诸门非难念佛之法,是但为无能下愚之方便,其宗旨甚浅贱,如此也不要与之争论。自念我虽下根一文不通之人,但预弥陀之悲愿而信行者,必定往生。于上根之人,虽是浅贱之法,于我则无上妙法。余行教法虽殊胜,而我器量狭隘不堪。但人与我,皆要出离生死,此正是诸佛金刚之本意,汝我不可相妨也。如是不恶而言者,谁人与汝为仇敌耶!

且争论能起种种烦恼,智者之所远离,此亦有证文,亲鸾圣人有言:释尊说或有众生信此法,或有众生谤此法。如是我今已信又有人谤之,始知佛说无虚,以是往生之事一定益明矣。若无谤之人则疑佛说,何故有信之人而无谤之人乎哉。如是非谓无谤之人不可,但佛悉知悉见,有信有谤故,谓不可以受谤而疑误教旨耳。

今世之人,全以学问,设避非谤,偏为问答上作工夫,甚不合理也。若有学问,则愈深知如来之本意,又知悲愿广知之旨,对自卑身贱而怖不能得救往生净土之人,教其信弥陀本愿,不简善恶净秽之别,始谓真实学问也。然却对一向而念佛与本愿相应之人,言无学问,不生实益等,惑使寒心者,实为法之魔障,佛之怨敌也。不但自己缺他力之信心,自误误人,违背先师之意趣,尚且漏失弥陀之本愿矣。

第十三条

为信弥陀之本愿不思议而不怕恶者,即过靠本愿故不得往生之说。此条疑误本愿,又不知善恶是宿业之所使也。发善心亦是宿业之所使,作恶事亦是恶 业之所然故。亲鸾圣人有言:须知如积于兔毛羊毛之尖端许微尘之罪,莫不成作宿业。有一时圣人问我言∶唯圆房,汝信我语乎?我答言∶然我信师父之语。师又问∶然者绝无违我语乎?我言∶绝无违我师也。师言∶我又诚问汝:汝不杀千个人乎?然者必定往生净土。我言:虽我师之意,如我器量,不但杀千人,一人亦杀不得也。师言:然汝先何故言无违我语乎?时我辞穷,不知何答。师又言:如是

汝须当知凡事,如意能作者,何故令汝杀千人,而汝却一人也杀不得乎?若无杀业能杀者,无有是处也。然不杀亦非汝心之善,或无杀心有时亦敢杀千人也不知。

我师如是之说,但为诫我等不可对善而作我善,对恶而作我恶,作狭劣见解而失落本愿不思议之救 故也。圣人在世之时,闻有落邪见之人主唱,为救恶人之本愿故,须要作恶,而为往生之正因,等风说之故。圣人言:虽有治毒良药,亦不可饮毒,而后待良药也(邪恶是苦,不可苦上加苦也)。如是之教,但为破偏执邪见,绝非言罪业是往生之障碍。又非言不止恶不得救之意趣也。

若信受持戒律止恶修善,始预本愿之悲救者,如我侪不能受持戒律,何能出离生死乎?如我侪罪恶深重之凡夫, 应本愿故始能得救者。如是思惟,心身安稳,才可靠本愿也。若无恶业缘,假如欲作亦不能作。圣人有言∶ 在于河海引网垂钓为渡世者,在于山野驱兽捕鸟为生计者,作农作商者,都是宿业之所使。若有业缘来催,何种可怖之事亦敢然去作。所以当今之人,妆善假美。模糊念佛行者,皆是善人,往往书禁制贴于道场,表似贤善精进之圣者,其内心皆包藏虚假不实之伪善者哉。

过靠本愿所造罪业,亦为宿业之所使。是故善恶之事,须弃之任业报去差使,而专靠不思议本愿,正是真实合佛意,合他力之旨趣。圣人之信友,圣觉上人所撰之唯信抄中,又有言∶“设使自己之罪业深重,作不预救度而解者,盖疑弥陀本愿之力量哉。”切实而言,若无过靠本愿之心,岂有决定他力之信心乎。凡断恶业之后,始肯信本愿者,却似无过靠本愿之说,然烦恼若断绝,即是佛。既已是佛,弥陀为佛思惟五劫之本愿,却成无意义也。

在于教人言不可过靠本愿之人而作恶之时,亦同具足烦恼不净之业,现有作恶,岂不是过靠本愿乎哉。思惟到此,究竟何种是非过靠,何种是过靠,甚难识别也。是故过靠不得救之说,似是而非也。

(愈过靠本愿,愈合本愿之救。)

第十四条

信念一声灭八十亿劫之重罪之事。

此条对十恶五逆之人谓,日常不念佛至命终遇善知识之教,念一声可以灭八十亿劫之罪;念十声灭十八十亿劫之重罪而得往生。此说盖凭经文哉。经文虽有开示念佛之内德,具有灭罪利益之旨,实非开示念佛十声比较念一声加有十倍之功德,亦非勉励念更多数更好之意。信自己念一声一声之念佛,能得灭罪之人,皆属自力之计,诚未达他力之趣也。

何者弥陀之光明,照护一念发起之时,行者即得金刚之信心故。已摄定聚之位,命终之时,预弥陀迎接报土,转种种之烦恼恶障而悟无生。若无如来之悲愿,罪恶深重之人,安得解脱生死之旷野哉。如是思惟,一生之间,所念之佛,须要当作报谢如来大悲之恩德。若念作灭罪之计,即自己先尽灭罪业之后,始肯往生之自力计也。然此生之间,所想之事,无不是生死之业种,若不尽生念佛而尽灭罪业者岂能往生哉。但系缚众生,若业来催,或遭不思议之争,或遇病恼苦痛所迫之故,不能住于正念念佛之间所积之罪,如何得灭而能往生乎。若靠摄取不舍之本愿者,无论为何种不思议而灭罪业,虽不遑念佛而终,亦速得往生也。

又命终之时,愈力念佛者,不是失见平生之信心,只因证悟之时机迫近故。自然生出真切之心,愈仰弥陀之悲救与报谢之故也。若以自力念佛之功德而灭罪之人,言临终须要一心不乱,此虽祈念的人本来之意图,其实缺于他力信心之说也。

第十五条

烦恼具足之凡夫既已证果之事。此条甚怪。

即身成佛者,真言秘密之本意,三密行业之证果也。六根清净亦是法华一乘之所说,四安乐行之感德。此皆难行上根之务,观念成就之证果也。

来生开觉者,他力净土之宗旨,信心决定之道故。此易行下根之务,不简善恶之法也。凡于今生,欲断烦恼恶障是极难之事。尚且行真言法华之僧侣,亦期顺次世证果。而虽戒行慧解,俱不足之凡夫,但得乘弥陀之愿船,则能渡生死苦海。一到报土,黑云烦恼,便得霁晴;法性觉月,即得现前,与十方无碍光明为一味,而利益一切众生,始可谓真悟真证也。以现身证果者,如释尊种种现应化之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法度生,若如此即真实今生证果也。圣人有赞曰:

待得信心如金刚 弥陀心光记摄护 既摄不舍超轮回 然乎实证悟无生

若知此意,错信即身成佛之说,岂非可怜乎?亲鸾上人言∶ 法然上人曾言:净土真宗者,于今生信本愿,而于净土证悟之谓也。 第十六条

信心行者,为业所推,或犯贪瞋,或遇同朋同侣,或与之口论,须必回心忏悔之说。盖断恶修善之意乎。

信弥陀之本愿,一向念佛之人,一生回心忏悔,只有一次耳。一生一次之忏悔者,从来不知真宗全靠他力而预救度为旨之力,得预弥陀之慧光,始觉日常自力之计,是错往生而挽回本心,乘他力本愿,此谓真回心也。谓一切之事,无忏悔则不遂往生者,人寿在呼吸之间,亦不知终日,未曾回心亦未住于柔和忍辱之时,忽告逝去者,弥陀之摄取不舍之誓愿,岂不成空华哉。

口头虽言靠本愿之力,心内却疑救度恶人之本愿,还想作善得救,疑本愿不思议,离如来计度,是人设使往生,亦生于方便化土,不胜痛惜也。

若真信心,则认往生是如来之计,非我计者,虽临不善愈仰念佛力,自然能得放下一切,亦生柔和忍辱之心。对凡事不须要巧利,一向仰慕弥陀之鸿恩,然者亦能念佛,此自然之理

也。无我计故谓自然,则是他力。除此以外,别没自然之理,妄示无识,痛难之至也。 第十七条

往生边地化土之人,终必堕于地狱之说。此条见于何种之证文哉?如何看经论正教而妄说到此。承师父所教者,缺信心行者,为疑本愿故,生于边地化土,待偿其疑罪尽,而后便证报土。

而信心行者少故,生于化土者多矣。化土元是弥陀悲救之方便,终必堕于地狱者,即谤经也。

第十八条

于佛法,以供养施物之多少证果之时,或成大佛、或成小佛之说。此条不足取也。佛之身量大小,实不可说。而安养净土教主之身量者,是方便报身之形相。此身则法性法身,非长短方圆,非青黄赤白,离一切相故,何以制限其大小之量乎。

大集日藏经云:大声念佛观大佛,小声念佛观小佛。此是自力行者,于凝心观想所得之化佛,非分别救度众生往生净土之佛身有大小也。此条但附会经论,妄说以施物多少,而分别佛之身量有大小耳。

且言檀波罗密行,假令以何种宝物,供养于佛或师长,若缺信心,竟无所诠也。虽无一纸半钱施物供养,只有依他力之甚深信心,则合如来之本愿,无所不足也。 总结

右列举自第十一条至第十八条,皆是误根本上信心之异义哉。亲鸾圣人御物语云:法然上人在世之时,学徒虽多,安住同一信心者少。所以亲鸾圣人,与其同朋,亦曾争论信心。因亲鸾圣人言:

“善信之信心,与法然圣人之信心同一。”

为发端。誓观房、念佛房等以为不逊之语,而反驳故。圣人又言:“我若言恩师法然圣人之智慧才觉,与弟子善信同一者,真是不逊之语,而预救往生之信心,岂有异耶?”遂于法然上人之前仰判是非。时法然上人言:“此源空之信心是如来所赐之信心,善信房之信心亦是如来所赐之信心,如是故全然同一也。异我信心之人,则不能往生如与源空将往生之净土。”

如是看御物语,当时一向念佛之众中,亦有与亲鸾圣人之信心不同之人,思之可叹也。

上来所述,悉是痴言,露命枯草旦夕不知之身,至今伴侣若有不审者,则如圣人所教旨意趣传授。而闭眼之后,盖乱乎如丝,故不顾愚昧作之。若我灭后,有提如上异义疑惑者,依圣教之旨览之即幸矣。凡圣教有实有权,欲学圣教之时,须去权就实,此合亲鸾圣人之本意故,必不可滥也。所以聊拔圣教之证文为实义之准绳,且为此书之附录。

亲鸾圣人平生之持言云:“弥陀如来以五劫之久远,深思所誓之本愿,深深想来,单单为救度我亲鸾一人,单单为救度业重罪深之我一人而发,此悲恩愈想愈庆幸也。”

如是述怀,今日尚在唯圆之脑里,此善导大师所言:“须知自身现时,是造恶业积生死之凡夫,又自久远劫来,常沉迷界,无由出离生死之身。”之金言,全同其意,此皆圣人以身作则之教诲也。欲叫醒不识自身之罪业,又不知如来之悲愿,迷迷泛泛之我侪之诚实言也。然我侪不顾如来之悲恩,都以善恶作巧计。圣人有言:“我对善恶全然不识之愚人也,若非如来之真实知者,岂可谓知乎。”

千言万语,我侪依然是烦恼凡夫。如火宅之无常世界,一切总是如露如幻,无一物真实,其中唯有佛所赐之念佛,才是真实也。思来虽是自己他人之语,皆属空幻之事,而其中唯一可叹之事不可不言。

此者在念佛之时互相问答信心,或又与他人言谈之时,欲说伏争论,不许对方说出一句,而妄造圣言,实为右叹,不可忽视也。

述来之事,虽非我独断之语,不识经释亦不识法文之浅深亦不得其要故,必有漏处。然但思惟亲鸾圣人之教诲之万一许书之。

有幸念佛,非一路往生真实报土,而滞留于边地化土者,真真可怜也。唯念同于念佛法室之同朋中,万不可坠于异种之信心,愈泣愈染笔,书此一书也。欲名叹异抄,冀断不可供览于理解浅薄之人也。 奥 书

右斯圣教者,为当流大事圣教也,于无宿善机、无左右不可许之者也。 释莲如 御判

转自“净土真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