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之读后感
拜读了王跃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想能在教育领域能有所作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教育是百年大计,它不允许我们有些许怠慢。教学有多大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课堂质量的。然而要上好一堂课,并使之精彩需要教师作出很多的前期准备和具备各种素质,注重课堂内外的各种细节。
一、和风细雨的前奏。我们都知道,要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前提。备课时要充分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做到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学科教学在时间上分割为一个个课时,但每一个课时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联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使分目标与总目标一致,但又是总目标的深入。做到在“备目标”时前后联系。课堂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要在“备学生”上做足文章。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问题法、观察法等等,所以要求教师要优先考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能更好体现愉快教育原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向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要在“备教法”上寻求自己的特色。
二、热情澎湃的高潮。有了充分的准备后就能进入课堂教学了。同样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去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上一堂生动有激情的课是每个教师都想达到的,所以前期都会
做足功夫,但事实上我们见到的很多课堂却都很沉闷,效果完全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王跃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技能,教学要掌握诸多技能,例如:导课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板书与教学媒体的运用技能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备的本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重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课环节,一开始机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引入艺术,可以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导课不能盲目,要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现在常用的导入有故事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引入等,导入的形式多样,教师要能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来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导语。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教者,使人续其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努力劳动效率”。王跃老师也告诉我们:课堂需要“清澈”的语言环境。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课堂表现教冷淡且出现诸多错误时,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容易动气,就会不自然的语言生硬,对学生耐性减少,甚至可能对学生发脾气,出现讲粗话的情况,虽然不是教师的初衷,但这毕竟对学生的感受和教育不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使话语充满亲和力,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我们也要循循善诱,在话语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出自己的真诚,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在听名家名师的课时,我们都会感受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很高,可能我们第一时间就会说“这些学生真聪明!”是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师的魅力——教师语言上的魅力。他们的语言都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他们上课是言
语精悍不累赘且充满自信的,和学生交流多用商量语气,甚少用命令语气,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意识到课堂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老师发号施令的殿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教师的语言技巧是一门艺术,生硬的的教学话语对学生来说就像枯燥干涸的沙漠,要让学生一直精神饱满积极配合地来上一堂课,确实不易,怎样才能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课堂气氛难免会紧张沉闷,教师能巧用幽默的话语,那么它就是干涸沙漠里的一汪清泉。
教师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口头禅式的提问,曾经有位同学记录了一节课老师说“对不对?”的次数,120多次,令人惊讶的数字,上课的老师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说了那么多,这所有“对不对”中,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没多少,很多都是没必要的提问,但教师已经习惯了问“对不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口头禅。课堂提问应该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效而恰当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提问应该精心设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应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提问应该是循循善诱,难易适中,因为你的问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过难的问题只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都要学好的一门技巧。说到技能,不得不提的就是教学媒体的应用技能。无可厚非,现在电脑的家庭普及率较高,学生又是接受新事物的强烈人群。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的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许因为多媒体教学的深入人心,很多老师就忽略了板书,一堂课下来,老师就一直镇守讲台边操作电脑,黑板上只有零零落落几个字,条理也很不清楚。多媒体教学重要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废弃板书,板书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形式,我们在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时候,板
书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丝丝入扣的尾声。要上好一堂课,要求重视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是众所皆知的,但这样一堂课是不是就完整了呢?答案显而易见,还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课后反思。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这三者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结构。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对一堂课的准备可能自认为很充分,但在教学后必定还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反思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可以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总之,科学有效的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回想自己过去的教学,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必须得从繁忙的的教学中不断获取经验,多向老教师请教,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最后就是要多向名家名师学习,多看看他们的教育心得和经验体会,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我想如果我们在以上的细节中处理好的话,提高课堂效率就不会成为难题,因为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关注细节,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