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经脱氨作用→α-酮酸 + NH3,α-酮酸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乙酰-CoA,进而形成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的合称)。α-酮酸也可转变为丙酮酸,经糖的异生作用变为糖。可转变为丙酮酸的氨基酸有: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
可转变为乙酰-CoA氨基酸有:亮氨酸、异亮氨酸、丙苯氨酸、酪氨酸。 5、机体的NH3从何处来,到何处?
(1)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合成氨(2)由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成氨 (3)由含氮有机物质分解而来 氨的去路:
(1)以酰胺的形式贮存(2)合成新的氨基酸(3)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4)合成尿素 6、说明鸟氨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鸟氨酸循环及尿素的合成过程,其主要过程有:
(1)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作用下,?氨及二氧化碳首先在肝细胞内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反应需消耗ATP;
(2)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催化下,在Mg2+存在下,将氨基甲酰基转移给鸟氨酸生成瓜氨酸; (3)在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催化下,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基琥珀酸,同样需ATP供能,?精氨酸基琥珀酸经裂解酶催化转变为精氨酸及琥珀酸;
(4)精氨酸在精氨酸酶作用下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鸟氨酸重复上述反应,构成鸟氨酸循环。 氨对机体是一种剧毒物质,通过鸟氨酸循环可形成一分子的尿素可清除两分子的氨基氮及一分子的CO2,尿素是中性无毒物质,因此形成尿素不仅可以解除氨的毒性,还可以减少体内CO2溶于血液所产生的酸性。
第十章
Principal points(要点)
?有二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来合成核苷酸。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起始于它们的前体:氨基酸、 5-磷酸核糖、CO2和NH3。补救途径是使从核酸降解而来的自由碱基和核苷再循环利用。
n在从头合成途径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始于PRPP ( 5-磷酸核糖焦磷酸),首先形成的是IMP(次
33
核苷酸代谢
黄嘌呤核苷酸或称肌苷酸),随后被转变成AMP或GMP,然而嘧啶环是由氨基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合成的,(随后)再接上磷酸核糖结合生成(尿)嘧啶核苷酸(UMP)。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以反馈方式进行调节的,根据这一点可以用来设计抗代谢药物。
脱氧核苷酸是经核糖核酸还原酶催化核苷二磷酸的还原反应生成的。重要的是,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在某些情况下它与肾结石和痛风有关
1.核苷酸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同糖代谢之间有哪些关系? 核酸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同糖代谢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核酸 多糖
HMP 核苷酸 葡萄糖 磷酸核糖 EMP 生酮氨基酸 磷酸二羟丙酮 丝氨酸
乙酰CoA 丙酮酸 甘氨酸
TCA 环 草酰乙酸 生糖氨基酸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谷氨酰胺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氨基酸
34
蛋白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2,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3,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4,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Eg亚油酸,亚麻酸。
5,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那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6,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Eg卵磷脂,脑磷脂。
7,鞘脂(sphingolipid):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连的脂肪酸,另一端为一个极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8,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毛里求胆碱(或磷酸乙酰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在多数哺乳动物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9,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胆碱(PC),是磷脂酰与胆碱形成的复合物。 10,脑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与乙醇胺形成的复合物。 11,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12,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的脂双层,起着画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13,内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35
14,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通过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内在的膜蛋白的离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氢键与膜的内或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15,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16,通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是离子或小分子扩散过脂双层膜能力的一种量度。通透系数大小与这些离子或分子在非极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比例。
17,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适合的离子或分子从膜的任一方向穿过膜。
18,(膜)孔蛋白(pore protein):其含意与膜通道蛋白类似,只是该术语常用于细菌。 19,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那称为易化扩散。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被动转达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20,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与被动转运运输方式相反,主动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驱动。在原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电子传递;而第二级主动转运是在离子浓度梯度下进行的。
21,协同运输(contransport):两种不同溶质的跨膜的耦联转运。可以通过一个转运蛋白进行同一方向(同向转运)或反方向(反向转运)转运。
22,胞吞(信用)(endocytosis):物质被质膜吞入并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质在囊
泡内)被带入到细胞内的过程。
核酸化学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