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可分为外流湖与内陆湖。外流湖是湖水能通过出流河汇人大海者。例如,太湖、洪泽湖等;内陆湖则与海隔绝,湖水不能外流入海。例如,新疆的乌仑古湖、罗布泊(现已干涸)、青海湖等。 4.按湖水矿化度分类

按湖水矿化度的大小,可分淡水湖,矿化度小于lg/L;微咸湖,矿化度在l-24g/L;咸水湖,矿化度在24-35g/L;盐水湖,矿化度大于35g/L。外流湖大多为淡水湖,内陆湖则多为咸水湖、盐水湖。

部分学者将湖水含盐度<0.3‰的湖泊称为淡水湖、湖水含盐度介于0.3‰-24.7‰的湖泊称为半咸湖、湖水含盐度> 24.7‰的为咸水湖,含盐度达到饱和结晶的称为盐湖。 5.按湖水营养物质分类

按湖水所含溶解性营养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

第五章

*1、什么是地貌?地貌的形成因素与类型?

地貌(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于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地等等。 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构造运动、气候、岩石性质、生物和人类

活动等作用下形成的。

2、地貌类型及划分标准?

第一级分类:陆地和海洋盆地

第二级分类:大山地和大平原;海底山地和海底平原。

高级类型具有构造成因,低级地貌类型多由外动力作用形成。

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个基本类型。

山地按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等4种。

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根据海波高度可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低平原:地势平坦,切割深度和密度较小。 高原: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

平原的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堆积平原和侵蚀平原

3、风化作用,分类

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风化作用是剥蚀的先驱;也是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基础。

(一)风化作用的分类 1、物理风化

也成机械风化或崩解;是指整体岩石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变化而化*5、流水侵蚀的种类、搬运作用的种类、流水地貌种类?

侵蚀作用的概念:流水破坏地表物质,使它脱离原位的作用。

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2、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性物质的过程。 矿物从生成环境转入地表,沿裂隙发生水化、水解、溶解和氧化作用。

4、块体运动的种类

可分为崩落、滑落与蠕动运动 1、崩落与崩塌地貌

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与崩塌。

形成地貌:在山麓或陡崖下,常常形成倒石堆,是陡坡坡度变缓。 2、滑落与滑坡地貌

有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较软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叫滑坡。 一般坡度在15 。—30。坡面易发生滑坡。 3、蠕动

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

一般坡度在15 。—30。

(1)坡面(面状)侵蚀 降雨或冰雪融水在倾斜地面上产生的薄层流水对地面的侵蚀,其作用结果是使地面高度均匀地降低。

(2)线状侵蚀 降雨或冰雪融水在固定的沟谷或河谷中,对沟床或河床进行侵蚀。这种流水流路稳定,水量集中,故侵蚀动力较强,水流不但直接冲刷槽床,而且还挟带着沙啄磨蚀槽床,使它迅速扩大。

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方式有2种:即推移、悬移搬运。 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

6、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类型?

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分类 (一)地表地貌

按形态成因特点可分:溶沟与石芽、溶斗、溶蚀洼地、大型溶蚀盆地、峰丛和峰林。 (二)地下地貌

地下地貌以溶洞为主,但在不同的地下水带,溶

洞的形态和成因截然不同。其中包气带内主要有落水洞,饱水带内主要有水平溶洞及地下河。

达之处,又称为潮上带,本书称为“海岸”。 (2)前滨 在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为潮间带。 3)近滨 在低潮位之下,至波长1/2的水深之处,该处为波浪作用基面。在此基面以下波浪作用十分微弱,故不列人海岸带的范围。近滨又称*7、风力搬运作用的种类?风成地貌种类?

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与流水相拟,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悬移、跃移和蠕移

风力作用所成的地貌,称为风成地貌。它主要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其次是海岸带。 分类 1.风蚀地貌

(1)风蚀谷及风蚀残丘 (2)风蚀柱和蘑菇石(3)石窝及石檐 (4)风棱石 (5)风蚀洼地 (6)雅丹 2.风积地貌

(1)横向沙丘 (2)纵向沙丘 (3)多风向作用的沙丘

8、海岸带概念,海南地貌形成的因素?

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它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1)后滨 在高潮位之上,上界为最大波浪所能到

为潮下带或水下岸坡带(图6.74)。 形成因素

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沿岸流作用、风力作用、河流作用、生物作用、海平面与地壳运动作用、岩石及地质构造作用

第六章

*1、什么是土壤?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命名?

土壤的含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覆盖于岩石圈之上的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闲暇的土壤纵剖面。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命名

由上至下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土壤质地分类及特征?

1、颜色

根据颜色可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点等。

颜色与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排水条指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隙。 6、土壤干湿度 指土壤干湿程度

件和通气状况密切相关。 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

白色表示含有石英、高岭石、碳酸盐、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代表土壤含有较高的赤铁矿和水化赤铁矿。黄色代表水化氧化铁做成的 紫色表示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绿色或蓝灰色表示在积水还原状态下,含大量氧化铁

2、土壤质地:

指土壤颗粒组成的特征。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砂质土类—砂粒含量在70%以上的土壤。 黏质土类—黏粒占优势的土壤属于黏质土类。 壤质土类—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在比例上均不占绝对优势的一类混合土壤 3、土壤结构:

指土壤颗粒胶结状况。有团装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等。4、土壤松紧度

指土壤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分为很松、疏松、稍紧实、紧实和坚实5级。 5、土壤空隙:

分为干、润、潮、湿等级别

7、新生体:指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成物。

8、侵入体: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

3土壤的固体物质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区别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源于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作用),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二)土壤有机质

在矿质土壤的表层有机质一般仅占1%~5%,但其作用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能力却远远超过其重量的比例。 质

(3) 原始来源

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的死亡组织和一部分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其中以植物组织为主。 1、原生矿物

指岩石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原有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未变;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