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上普查、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是基础。
四、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活相”立场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们要从民众生活出发,坚持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的立场观念和方法,贯彻原真性整体的原则,防止片面的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
所谓“生活相”,就是生活的样子或样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上有其独特的形态,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生存于生活中,不脱离生活的“生活文化”,一种文化型的“生活相”或生活模式。如七夕、中秋、春节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本身又是我们生活的特殊样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现实社会中,不应束之于高阁,藏之于深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立足并恢复它生活样式的本色,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的紧密性。以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歌为例,吴歌不是苏州特有的,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长三角的民歌,是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而创作的歌曲。再如阿婆茶,阿婆茶成为吴江周边地方的喝茶方式,它是用单独的灶来煮茶,以免油污污染了茶的清香。农妇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手上仍然不停歇的工作着,这样的阿婆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农民的茶道,很朴实。因此,任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脱离人民生活的,要真正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考虑生活的根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大纲
一、保护国家、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 二、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
三、维护我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四、追寻和守护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理想婚恋内涵的知识诉求 (二)传统民间婚约的自主追求 (三)生生不息、执著的生命意识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保护国家、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 T02: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
T03:维护我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T04:理想婚恋内涵的知识诉求 T05:传统民间婚约的自主追求 T06:生生不息、执著的生命意识
正文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恶化,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我们民族的精神灵魂也将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有标记、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是我国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也是维护我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所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在追寻和守护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保护国家、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命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的生命(DNA),另外一方面是文化的DNA。人从出生开始就受既有的文化模式和既有的生存方式的影响,所以对世界的看法总是带着本族群特有的文化生命的痕迹。例如中国人对世界、宇宙的看法往往是认为天人合一,人是存在于自然和环境中的。但是西方的看法是不一样。莎士比亚作品中曾提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所
以西方是战天斗地,征服自然。而中国是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不是征服改变而是迎合、顺其自然的生活。像这样对天地和自然的认识,体现了人类在生长过程中对生命的理解。以风水为例,风水理论实际上表达了古人最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它的核心是一个人如何选择适合人类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要考虑到风的流向、水的走向,利用好环境,建立最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文化保留在生存的方式、生活的技能以及生存的智慧上。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千姿百态,但它归根结底,集中展现了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有标记,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民族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的保护与传承,对千万年以来中华文明文脉的继承和弘扬,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经济指标是硬指标,但是文化的软指标没有上去也是没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力量的体现。运用文化的软实力来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以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例。现代的绝大多数工业产品都是欧美国家首先创制的,但后继者日本却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技术加以吸收消化,使其适应日本的环境,并生产出独特的带有日本民俗气质烙印的产品。日本“小、灵、巧”的汽车、磁带录音机、照相机和电子计算机等在美国和其他各国得以畅销,要归功于日本精密的微型技术,而这种微型化的思想和技能却来自日本传统的民俗文化。日本人十分珍惜、酷爱、甚至亲自制作细致精湛的小玩意。在现代工业中,这种精神已经表现在以结构紧凑、重视细节、手艺精巧为特色的产品中,他们以质量及内涵独特的精神气质,出现在爱好大型的美国、喜欢古典的欧洲,赢得了广泛的承认。实际上,全球现代化进程初期,先进的工业科技产品,日本原创的不多。令人自傲而又痛心的是,日本民族中追求小物件的精雕细琢的民俗风尚,略了解一点中国工艺史的人都知道,这是师法于我国。然而,我们先人创造的这些精美的技艺今天又流到哪里去了?在我们现代化建设中,这种民俗技艺有所发扬光大的话,
何愁我们不能傲首于世界之林。
因此,我们的发展既要经济的硬实力的发展,也要把握好文化的软实力发展。 三、维护我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或族群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标记和象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也日益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一个是多样并存还是一体化的问题。文化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对于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文化,我们要给予它们尊重,看到它们的价值。那么我们自身的文化更应得到重视,应深入挖掘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特有标记,地方信仰也是文化的一个特色。中华文化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蕴涵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生命创造力,也是维护我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四、追寻和守护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追寻和守护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解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传说”可以进一步的理解。化装游学、同窗情生、合冢化蝶是“生死恋”三部曲,是梁祝传说故事情节的核心,也是引发历代村姑野夫、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奥秘所在。由此切入解析,我们似乎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人文信息和价值指向。
(一)理想婚恋内涵的知识诉求
游学,不仅是情节层面上,为两人相遇相恋而设置的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当地民众,尤其是女性对理想婚姻爱情内涵的知识诉求。
东晋以来,梁祝传说地,“尚学”社会风气的滥觞,激励着女性文化生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