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下载本文

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消除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4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中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采取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和平发展惠己及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由内及外、内外结合的发展路径。即首先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然后通过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在国际上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最后推动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互动,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实现中国的又好又快发展。

4.1 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是在发展问题上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既是基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考虑,也是基于对整个世界负责任的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从注重国际市场向注重国内市场转变,从注重投资拉动向扩大内需转变,从世界加工工厂向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从注重发展速度轻视发展效益向把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的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从拼资源拼环境向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中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然而保障和改变民生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4.2 和平发展实现惠己及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100 多年前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欺凌的东方大国现今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在对中国发展所取得成就的赞叹声中,中国威胁论也伴随而来。虽然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但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中国的兴起是必然的,但却不会走东西方列强曾经在历史上走过的兴起之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使得大国的兴起环境和条件已经与一个世纪之前有了很大不同。中国早已明确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向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示。中国不会通过掠夺别国发展自己,也不会把自身的问题和矛

7

盾转嫁给别国,更不会走历史上一些大国兴起曾经过的那种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必将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不断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持久繁荣。

4.3 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入,使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繁荣稳定,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和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谐世界理念是在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国内发展新变化在对外政策中的必然反映,也是外部环境新变化对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客观要求。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和谐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只有做好自身的建设工作增强自身实力,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才有能力、有条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和尊重。

5 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发生的、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自我调整。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论是被迫参与还是自主选择,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才能有力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也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扬弃地吸收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取长补短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

8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4).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1).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25).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42) [5] 刘志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研究[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6] 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M].2000 年 3 月第 1 版. [7]吴兴南、林善炜著:全球化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

[8]李存娜:中国:“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会议综述[M].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 年第 1 期. [9]郁建兴:全球化:一个批判性考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10]徐艳玲. 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1] 蒲国良, 熊光清.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2] 叶汝贤, 李惠斌.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第 6 卷)[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13]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