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1教案 下载本文

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我们把这种教学过程称为先学后教。

3、把握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听讲、复习、练习、测试是学习的五大环节。

预习:在老师讲之前通过自学,对有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听讲:通过听讲明确这节课的重点,掌握知识的结构。

复习:通过复习明确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存在疑点,并对知识做系统整理(结构化)。

练习: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自我检查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测试:通过测试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楚自己的数学能力水平,同时明确自己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据此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改进措施。

4、掌握“看、听、思、做”四字学习法:

看:通过看书应达到合上课本能熟练地说出课本的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应看一些参考资料,开阔视野。

听:通过课堂听讲掌握知识的重点,解决知识的疑点,提高数学能力。在听讲的同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典型的例题与习题、扩充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时用。另外还应听一听他人成功的学习经验,甚至是失败的原因和一些知识讲座,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思:看书、听讲、练习时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才能发现难点与疑点、掌握重点、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回答教师的提问、做练习和作业、参加测试都是做;只有通过做,自己和别人才能知道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发现你存在的问题,不通过适当的练习,知识是得不到巩固的;做题应精炼,要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题要对相关的知识做一次系统的复习。

5、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数学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组织一些课型,比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应用模型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6、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方法融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听讲和课外自学中进行。函数与方程、等价转换、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数学的基本思想,配方、换元、归纳猜想、类比等是常用的数学方法。

给大家几个学习数学的建议

1、重视课本:考题无论怎么出都离不开课本的要求,课本从预习到复习至少要仔仔细细地看4-5遍,基础差的更要多看。

2、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拓展思路而增加的课外知识。

第9页

3、建立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4、学会总结归类:①从数学思想上,②从解题方法上,③从知识结构或应用上分类。

5、不留疑点: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定及时求教老师和同学,以免积少成多,影响后续学习,我们提倡不耻下问,切忌“耻于上问”。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立即主动寻找一个学习较有经验的同学作为学习伙伴,实行一带一,既增进了友谊,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习上的竞争是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的,因此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带来好处。

6、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机会,重要的是能树立信心;哪怕我们发表的意思是错的,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纠正,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在课堂上,要敢于积极主动的提问以及回答问题,同时,当有与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不同时,要主动及时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我们在发言时,要做到镇定,声音宏亮,做到表达准确、简洁、清楚。

7、一定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决裂是学习的大忌。当我们踏进校园时,我们对每一个老师可能都会感觉到很陌生。但是你要相信,师生始终是同一战豪的战友,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同心协力而学好数学。老师始终是热爱着每一个同学的。在这个班级里,我与每一个同学,没有尊贵低贱之分,没有亲密疏远之别,没有人格的岐视和偏见,每个同学在老师的心中都是纯朴可爱的,师生之间只有相互的尊重和信认,我们只可能存在探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意见,而决不应该因为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而产生对立情绪。如果老师有错误,同学们也一定要提出加以批评,我也一定会虚心接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今天我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点,只要同学们拿出勇气,树立信心,相信三年后,我们一定会硕果累累。有的同学说,老师,我都按照你的说法在做,好象没有什么效果呢,其实,学习的提高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果的,有句话叫做“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若是未报,时候未到,只要坚持,必定有报。

第10页

数学科学习管理 一、数学科代表一人

通过竟选产生一个引领全班学习数学的学科代表一名,一般科代表的任其为一个学段,每学段结束,若条件更为合适的同学想要竟争这个职位,可根据一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及学生在班上的服务质量及工作能力为依据进行新的选举

二、学科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1)收发作业本。科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全班同学的作业从小组长处收齐交到办公室。并登记未交作业的名单和未交原因。

(2)组织并督促本班同学完成导学案的自学。

(3)组织建立数学兴趣学习小组,并记录兴趣小组的学习活动资料。 (4)收集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意见,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以求及时改进。 (5)组织同学到图书馆阅读数学科相关的课外读物。 二、数学科小组长。

(1)负责组织课堂上的讨论。推荐代表进行发言或上台解答题目。 (2)收发本组的作业本。

(3)负责引领、帮助、辅导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好数学。 三、纪律要求

(1)能够做到不迟到就一定不要迟到。

(2)能够做到不上厕所,即便是难耐的忍受,也要做到不在课堂中上厕所。 (3)不要轻易为自己创造一次不交作业的理由。

(4)为要轻易在作业本作胡乱的改动和涂画。作业本上的书写安排要科学、规范、合理。

(5)课堂上的讨论既要积极主动发言,又要善于倾听,开展讨论的氛围要活而不乱。

(6)上课、下课时施礼口号整齐、洪亮。 (7)回答问题及发言积极主动。

【教学反思】

自学生从开始接触数学以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有兴趣,有的学生存在畏惧心理,有的学生已经建立起了学习的方法,但有的还在困惑和迷茫。作为教师必须得为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11页

【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能力目标:

(1)会用列举法和描术法表示一些简单的数集;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

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师通过教材的8个实例,让学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