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曼 A-6“入侵者”攻击机 - 图文 下载本文

研发历史

格鲁曼 A2F(A-6)“入侵者”攻击机是 1957 年 2 月美国海军一项方案征求书的结果,当时海军正在寻求能取代 AD“天袭者”的新一代攻击机。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海军感到迫切需要一种全天候重型舰载攻击机,以之前已经装备的舰载攻击机相比,此种攻击机必须装备更为先进而全面的航电武器系统,从而获得可靠的全天候低空突防能力,可携带较大的有效载荷并准确的向目标进行投送。该征求书最终演变为第 149 号规格说明书,要求该机为双座布局,具备全天候作战、短距起降能力,最大速度不低于 500 节,作战半径不低于 300 海里。但说明书中并未规定该机的发动机数量和型号,想必涡喷和涡桨发动机都可以。

AD“天袭者”涡桨攻击机仍使用二战的技术,在 50 年代末已严重落后

8 家制造商(波音、道格拉斯、贝尔、洛克希德、北美、沃特、马丁和格鲁曼)在 1957 年 8 月 17 日截止日期前提交了各自的方案。

在这些方案当中,格鲁曼提交了数种不同的构型,其中包括采用涡桨发动机的平直翼双垂尾构型,以及纯喷气式构型,发动机安装在“M”形机翼下发的短舱中,机翼内翼段前掠,外翼段后掠。后者最终演进为格鲁曼双座喷气式攻击机方案(内部代号 128Q)。

格鲁曼 G-128 方案三面图

由于没有对超音速性能做要求,该机计划安装两台普惠 J52 非加力涡喷发动机,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中部下方两侧,前机身下方两侧布置有大型进气口。由于不飞超音速,所以省却了复杂的变截面进气道,仅需采用形状简单的“D”形进气口,内侧有固定式小型附面层隔离板。该机有个不同寻常的特征就是发动机延长喷管可下偏 23 度以提高短距起降性能。后机身下方两侧尾喷管后方布置有一对减速板。

YA2F-1原型机,注意该机使用了复杂的可下偏尾喷管以提高短距起降性能

该机采用大面积中等后掠(1/4 弦长处为 25 度)的悬臂式中单翼。机翼前缘安装有全展长缝翼,后缘安装有近似全展长的襟翼,没有常规副翼。横向动作在低速时依靠襟翼(此时当做“襟副翼”) 差动,高速时依靠机翼上表面的一系列扰流板打开来控制。机翼在 1/3 翼展处安装有铰链,外翼段可向上折叠以节省航母甲板占用面积。攻击型武器都挂载在外部挂架上,每侧内翼段下方有两个挂架,机腹中线还有一个挂架。该机没有安装机炮。

A-6 安装有全翼展的前缘缝翼和单缝襟翼,以增加起降时的升力。襟翼前方是扰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