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专业规划。上海经济区内各省进行了省域的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国家计委国土局还组织各方面专家拟定国土规划大纲。这些宏观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对市、县域由经济、社会发展各主要方面进行了综合部署,在空间地域上进行了统筹安排,使各城市今后修改调整总体规划更有依据。分区规划与详细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和合理的功能要求,确定土地使用分区、使用性质、适用范围和环境容量,使城市规划与实施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管理工作更紧密地衔接起来。
1986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形势,在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强规划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在推动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积极为各项建设提供超前服务,促进土地有偿使用,住宅商品化和城市用地统一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城市建设更有活力。
农村改革及乡镇工业的兴起,使小城镇有了很大发展,也为农村多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化开辟了一条道路。关于小城镇的建设及我国城市化的道路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广泛开展小城镇的城市规划,促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合理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沿海经济特区的规划和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个沿海开放城市技术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适应了对外开放和国家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要求。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城市规划工作本身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观念更新、理论的革新、编制内容方法的改革、工作方法的创新及新技术的运用、规划法制体系的建立、专业干部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整个城市规划工作正面临着历史的新局面。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了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各方面关系,明确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强调了管理的程序和权限,使城市规划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已进入了以法治城的轨道。
………….
二、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一)城市全球化
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和运作。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建筑的综合体的组织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建筑风格将在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不断创造性劳动中诞生。
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量旧厂房、旧仓库、码头闲置,急切需要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以求复兴,重新开发和利用。
而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城市将加入“全球装配线”,并且推动着城市化。
一些以跨国集团总部为标志的控制全球领域经济的“全球城(Global City)”开始出现,地方建筑传统受到全球化的挑战。
(二)空间市场化
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更新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0世纪末大规模扩大,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原有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改造,如仓库变为购物中心,码头改为娱乐中心等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新建筑的创作和原有建筑的更新,将更加丰富城市的生活和景观。传统城市在保护继承中得到新生,旧城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同时,旧市区也在功能转换和更新。这就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保护面临空前挑战。而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
计力量不足的困扰,尤其在决策层常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支配,造成决策不当,城市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剧了世界各种文化在城市中面对面的冲突,建筑师面临着都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新的新课题。
高层次管理功能的集聚与低层次生产功能的分散使城市系统的复杂层次从巨大城市到小城镇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三)信息网络化
交通与通讯的进步使得城镇在地理上的分散成为可能,因而更接近自然。但在另一面,对环境构成新的损害。
在18世纪,蒸汽机使得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分解,而1964年计算机的发明引起了更为深远的变革,即信息革命。这场革命仅半个世纪,电脑网络已覆盖全球,电子货币、电子图像、电子声音、信息高速公路出现,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迟早会在家庭中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
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集聚而疏远大自然,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工业革命使人们从郊外到市中心工作,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在郊外工作而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等等。
人类将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社会将使城市建设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全球村庄”,“城市解体”引起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重大变化,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将出现,但人们更盼望共享空间、交往场所、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因此,新的城市建筑形式将成为新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四)全球城市化
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70%),步人后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主要面临的是大量的城市更新换代的改造任务。
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
(城市化水平转折点为30%)。近年来,对城市化有了积极的认识,城市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中。
中国城市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14%,提高到1999年的45%多,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显然是一个挑战。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在过去100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城市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城市本身,而是牵涉到整个地区,跨国界的乃至全球范围的环境恶化和整治。
从20世纪7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
全球的城市化和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都已经达到或即将超越50%的历史性的关键点。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发达工业国家城市化的衰退,提出了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重大变革的问题。相对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可能会给中国提供结合国情发展城市政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