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2)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任何模块不能直接与其他上下级模块或同级模块发生通信联系;(3)若有某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4)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答案为D。 7.12.[解析]结构化设计会对软件系统自上而下地分解,表现在控制结构图上就是对模块的逐级划分,直到底层模块。答案为B。

7.13。[解析]划分合理的模块结构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清晰的接口关系。模块中的错误比较容易界定,其影响会受到模块边界的有效约束,尽可能地抑制不良影响传递到其他模块,避免后果逐级放大。答案为D。

7.14.[解析]偶然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逻辑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彼此不同。如将所有的输入操作放在一个模块中。而每个输入的内容各不相同就是一例。时间凝聚是指若干处理由于执行时间彼此有关,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模块。如初始化模块,各处理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执行,而各处理内容彼此无关,故凝聚程度较差。数据凝聚是指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下一处理的输入数据。如材料供应计划模块包括输入生产计划、材料定额、计算生产用料量等,属数据凝聚模块。答案为A。

7.15.[解析]偶然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逻辑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彼此不同。如将所有的输入操作放在一个模块中,而每个输入的内容各不相同就是一例。时间凝聚是指若干处理由于执行时间彼此有关,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模块。如初始化模块,各处理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执行,而各处理内容彼此无关,故凝聚程度较差。数据凝聚是指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下一处理的输入数据。如材料供应计划模块包括输入生产计划、材料定额、计算生产用料量等,属数据凝聚模块。答案为A。

7.16.[解析]两个模块问通过调用关系传递被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耦合。两个模块通过调用关系,不仅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称为控制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答案为A。 7.17.[解析]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例如,不经过调用关系,直接使用或修改另一模块中的数据,将控制选择指向另一模块中的某一标号(节、过程)等。答案为C。

7.18.[解析]两个模块通过调用关系,不仅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如“前台管理”模块与“门卡检验”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下层模块执行校验功能,校验结果的控制信号传回土层模块,以控制其他模块的运行。如数据正确,调用正常处理模块;如数据异常,或遇到文件尾等不同情况时,调用不同处理模块,这种耦合使一个模块的执行直接影响到接受该控制信号的模块运行。这对于系统的修改工作是不利的,特别是对自下而上传递的控制信号,影响面更大。因此,应当尽量将这种耦合减小到最低限度。答案为B。

7.19.[解析]逻辑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彼此不同。将所有的输入操作放在一个模块中,而每个输入的内容各不相同就是一例。答案为B。 7.20.[解析]模块凝聚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答案为B。

7.21.[解析]模块间数据耦合是最正常的方式,为保持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互相传递的数据要尽量少。要努力避免控制耦合,特别是避免自下而上传递控制信号。应消除任何形式的非法耦合。答案为D。 7.22.[解析]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绘制控制结构图,首先是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答案为C。 7.23.[解析]时间凝聚是指若干处理由于执行时间彼此有关,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模块。偶然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逻辑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彼此不同。功能凝聚是指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且完成该功能所必需的全部成分都包含在模块中。答案为C。

7.24.[解析]由上层模块向低层次模块结构的分解,一方面可参照低层次数据流程图的功能结构;另一方面应按照模块分解的规则,将凝聚程度低的或者具有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的结构进行分解。答案为D。 7.25.[解析]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使用图形(程序流程图、N—S图)、表格(决策表、决策树)和伪码(结构化语言)。答案为D。

7.26.[解析]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答案为C。

7.27.[解析]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答案为C。

7.28.[解析]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答案为D。

7.29.[解析]界面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常强。系统的用户多种多样,用户的操作水平和系统的应用环境一直在变化,所以很难用简单、固定的准则去评判界面的优劣。但是在软件工程开发中,也有一些相对通用的准则,这些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用户友好性,改善系统功能,帮助用户止确可靠地操作,减少系统应用中的不便和失误。答案为D。

7.30.[解析]好的窗口界面设计对功能和信息的表现力强要求功能很容易识别,操作信息清晰、明确,对用户有直接帮助,没有无关的干扰。如在酒店前台登记时,查询“可售”或“当前可用房间”的窗口界面可以设计成表格形式或者图形格式。答案为D。

7.31.[解析]选择菜单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之一,是用户操作使用软件系统最基本的工具。如Word软件的下拉菜单和快捷菜单,就是用户操作和使用Word最方便有效的工具。设计好菜单的结构分组层次是创建菜单的最重要环节,仅凭技术人员的经验设计往往不尽如人意。答案为A。 7.32.[解析]在系统选单的设计中,有很多的小项目需要整理和归类,并确定合理的分支结构,也可以借用这种方法。同时,还可以借此找出难以归类的项目,锁定那些容易被误解的选单名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优化系统选单的结构和外观设计。卡片分类法往往会邀请用户参与选单的设计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场合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纠正技术人员先入为主、而最终用户难以查询使用的选单结构,在网站等界面结构的设计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答案为B。

7.33.[解析]保持统一的风格除了某些个别场合之外,应用系统中所有窗口界面的设计应力求风格统一,在控件布局、术语和色彩使用、内容表现等诸方面具有一致性,并尽可能参照现有标准和流行软件的风格。这将会简化新用户的学习过程,并减少误操作的概率。答案为D。

7.34.[解析]如果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弹出相应的人机对话窗口和信息提示窗口,一方面可以直接阻止用户的不当行为,减少操作错误和风险,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设法帮助和引导用户,并鼓励用户的积极性。答案为D。

7.35.[解析]人机对话窗口和信息提示窗口的设计,要注意贯彻“用户友好”原则,增强对用户的服务意识;除非针对恶意者,措辞上应避免直陈“你犯了某类错误”或“该操作非法”等负面用语。设计还需要顾及用户的接受能力和应用场景,尽可能少用行话及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安排好窗口出现的时机,给用户关闭窗口提供方便。答案为D。

7.36.[解析]保证输入的正确性输入设计中如果不能保证输入正确,再好的系统也会变成垃圾箱。在各种输入界面和流程的设计中,往往要花很大努力才能实现正确输入。不仅仅要检验源数据是否正确,而且要保证输入的程序正确、操作有效、可查性好。答案为D。

7.37.[解析]在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要求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输入。提高输入效率的环节很多,如合理设计批处理作业,利用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和可靠的传输网络,输入界面易学易用,输入格式设计合理,给定适宜的初始值等。答案为A。 7.38.[解析]系统输出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而是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置输出项。用户需要的输出项目一定要有,用户不需要的一定不要有。所有的输出项在数据综合(或细化)水平、输出频率、清晰程度、来源的可查性等具体指标上都要满足用户的业务要求。有些情况下,系统输出内容和格式的设计还要考虑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便于信息的共享和传递。答案为D。

7.39.[解析]影响输出方式选择的因素一方面是各种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移动终端、网络等;另一方面是输出介质,如文字、声音、表格、图形、报告等。鼠标是输入设备。答案为B。

7.40.[解析]影响输出方式选择的因素一方面是各种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移动终端、网络等;另一方面是输出介质,如文字、声音、表格、图形、报告等。网络是输出设备。答案为C。

7.41.[解析]代码也叫信息编码,是作为事物(实体)唯一标识的、一组有序字符组合。代码是计算机和人都容易理解的符号(或语言),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的沟通。它必须便于计算机识别、处理,有利于人们使用。答案为D。

7.42.[解析]代码设计就是用规范化的编码符号来标识所有信息实体的工作过程。在系统开发中,代码设计要针对信息的收集、加工、表示和传递等所有处理环节,所有代码都有实际含义,是对现实物品、单位、人员、业务环节等信息服务对象的标识。规范有序的编码在系统设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个信息系统运作和彼此联系的基础。答案为D。

7.43.[解析]代码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唯一标识。代码所对应的应该是现实管理和数据处理中意义的最小单元,实现所谓的“一物一码”。例如,超市中的商品会根据最小销售单元设计编码,而运输流通企业却要根据最小包装单元进行编码。答案为B。

7.44.[解析]为了唯一地、正确无误地标识系统中的每个实体,必须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代码系统。代码是计算机和人都容易理解的符号(或语言),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的沟通。代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代码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系统处理的效率,而且会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使用。答案为D。

7.45.[解析]有些代码需要面向最终用户,如身份证号、邮政编码等都会直接由用户输入计算机。这类代码的设计需要有较好的可识别性,便于记忆和区分,减少输入错误的机会。如不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等。答案为D。 7.46.[解析]规范有序的编码在系统设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各个信息系统运作和彼此联系的基础。编码要以科学划分的、通行的分类体系为基础,保持全局一致性,为数据的分类存储、检索和统计提供方便;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一。如企业中的物料、产品、设备、工作环节、机构等,学校中的学号、教工号、单位号、课号、科研项目号等,都是使用频率很高、应用范围很广的编码,在应用系统中经常扮演关键信息项的角色,尤其要注重其规范性。答案为C。

7.47.[解析]顺序码也称为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实体的标识。编码顺序可以是实体出现的先后,或实体名的字母顺序等。优点是简单、易处理、易扩充、用途广,缺点是没有逻辑含义,不能表示信息特征;序列无法插入,如果不事先预留空位,则只能在尾部扩充;删除数据会造成空码。答案为A。 7.48.[解析]简单性是指尽量压缩代码长度,降低出错机会。答案为B。

7.49.[解析]设计中需要计算代码的容量,在对系统业务拓展和对代码的使用周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估算出新的实体增加的可能性。代码体系的寿命很可能会超过信息系统的寿命一因此要考虑到长远使用,预留出必要的空间,以保证业务扩充和调整后不至于打乱原有的体系和顺序。这是代码设计原则中的可扩充性。答案为D。 7.50.[解析]唯一性是指代码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唯一标识。简单性是指尽量压缩代码长度,降低出错机会。合理性是指代码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与处理方法相一致。规范性是指编码要以科学划分的、通行的分类体系为基础,保持全局一致性,为数据的分类存储、检索和统计提供方便;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一。答案为D。

7.51.[解析]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称为重复码。其优点是容易被原系统人员接受、易实现、便于推广;缺点是不能任意更改、可能不尽合理。答案为D。

7.52.[解析]成组码也称为位别码、数字码、分组码,是最常用的编码之一。成组码优点是简单、方便、能够反映出分类体系、易校对、易处理;缺点是位数多不便记忆、必须为每段预留编码,否则不易扩充。答案为B。 7.53.[解析]表意码也称为字符码或助记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记号直接作为编码。例如,用英文缩写、汉语拼音名称、网站名等作为人员或单位代码,用“楼号+房间号”表示房间,用出生日期或时间直接编码等。优点是可以直接明白编码含义,易理解,易记忆。缺点是编码长度位数可变。编码逻辑含义不确定,会给分类、处理带来不便。答案为D。 7.54.[解析]身份证编码是成组码。答案为c。

7.55.[解析]对于顺序码,删除数据会造成空码;重复码的缺点是不能任意更改;表意码的缺点是编码长度可变。答案为C。 7.56.[解析]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要求如下。(1)满足用户要求既能合理地组织用户需要的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处理功能。(2)满足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应当能够在某个指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Visua1 FoxPro等)中实现。(3)具有较高的范式要求数据完整性好、效益高,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答案为D。

7.57.[解析]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答案为A。

7.58.[解析]概念数据模型是按人们的认识观点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属于信息世界的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问题的模型,反映了用户的现实工作环境,是与数据库的具体实现技术无关的。因此一方面,不具备计算机和数据库知识的管理人员很容易理解,便于和数据库设计人员协商、交流;另一方面,概念数据模型又很容易向逻辑数据模型转换,便于进一步设计数据库。建立系统概念数据模型的过程称为概念结构设计。答案为D。

7.59.[解析]具有较高的范式是要求数据完整性好、效益高,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答案为C。

7.60.[解析]在人们重复抄写或录入代码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因为人为的原因,或者计算机系统的故障,使进入系统的代码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错误,往往要使用编码校验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术。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便与代码本体融合在一起,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照规定好的算法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答案为B。

7.61.[解析]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不同的逻辑数据模型,SQL Server 2000、Visua1FOXPro和Aeeess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关系模型。答案为C。 7.62.[解析]物理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它不但受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而且与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密切相关。作为一般的用户,在数据库设计时不需要过多地考虑物理结构,所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会自动地加以处理。用户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用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语句命令实现数据库。答案为D。 7.63.[解析]要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概念结构,首先是利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流程图,对照数据字典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分类、组织.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答案为D。

7.64.[解析]在数据字典中“数据项”一般可以作为实体的属性,“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数据流”条目都可以作为实体,因为它们总是包含了若干的数据项。每个数据项可以作为实体的一个属性,在属性中不能再包含其他的属性;而且在E-R图中,一个实体的属性与其他实体之间不能有联系。答案为B。

7.65.[解析]在数据字典中“数据项”一般可以作为实体的属性,“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和“数据流”条目都可以作为实体,因为它们总是包含了若干的数据项。每个数据项可以作为实体的一个属性,在属性中不能再包含其他的属性;而且在E-R图中,一个实体的属性与其他实体之间不能有联系。答案为A。

7.66.[解析]各个局部(分)E-R图画好以后,应当将它们合并起来集成为完整(总)E-R图。在集成时应当注意:(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2)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3)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图。答案为D。 7.67.[解析]概念结构可以用E—R模型清楚地表示出来,它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答案为C。

7.68.[解析]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就是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具体关系如下。①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可以分别成为关系的码;②1:n联系:两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③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3)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优化合并。答案为D。 7.69.[解析]一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专业,故一个学生姓名只能对应一个专业,但是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学生。答案为C。 7.70.[解析]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1:N联系应该取N端实体的码为关系的码。答案为A。

7.71.[解析]数据库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不但受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而且与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密切相关,所以是相当复杂的设计工作。但是作为一般的用户,特别是计算机用户,在数据库设计时不需要考虑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只要选定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 2000或者Visua1 FoxPro),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语句命令及操作工具,就可以根据数据库逻辑模型实现物理数据库。答案为D。

7.72.[解析]在Visua1 FoxPro中数据库本身是不直接存储用户数据的,它只保存数据表、视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它比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要简单得多了。从形式上看数据库文件像是一个可以容纳其他对象的空箱子,可以称为空数据库或数据库结构,这种空数据库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将数据表、视图等装入数据库文件以后,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数据库文件由数据库主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件(.DCX)三类组成。答案为C。

7.73.[解析]在SQL Server 2000中,一旦启动系统就自动打开全部已有的数据库,并且将系统数据库master作为当前数据库。如果用户想要选择其他的数据库,可以有三种方法。(1)通过企业管理器。在企业管理器中逐层展开“控制台根目录”,在“数据库”目录下可以看到所有系统和用户创建的数据库,单击选定数据库即可完成;(2)通过查询分析器。打开查询分析器,可通过工具栏的数据库下拉列表选择;(3)通过命令。命令格式:USE数据库名。答案为D。

7.74.[解析]新创建的数据库文件总是默认打开的,否则需要专门打开。在Visua1FoxPro6.0中也可以不打开数据库。但是任何时候只能打开一个数据库。(1)用对话方式打开。在系统窗口的主菜单中单击“文件”选项,打开“文件”下拉菜单,单击“打开”选项;或者直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屏幕弹出“打开”对话框,先选择“文件类型”为数据库(DBC)文件,再指定存取路径和目录,最后在文件显示框中指定需要打开的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屏幕上弹出数据库设计器窗口,并在库设计器中打开选定数据库文件。(2)用命令方式打开。命令格式:OPEN DATABASE[文件名|?][EXCLUSIVE|SHARED][NOUPDATE]。答案为C。

7.75.[解析]()PEN DATABASE数据1的功能是打开名字为“数据1”的数据库,然后进行其它操作。答案为B。

7.76.[解析]在Visua1 FoxPro中删除记录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删除(可恢复),另一种是物理删除(不可恢复)。答案为C。

7.77.[解析]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依据。答案为C。 8.1.系统实施的常规性工作包括____软件编程、用户培训、数据转换、文档编制、系统测试和切换等。()A.用户需求B.系统选择C.平台构建D.硬件采购和安装 8.2.系统实施的目标不包括()A.安全B.完整C.有用D.易用

8.3.实施后的系统能够对企业组织和最终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与用户的业务环境顺利衔接。这指的是系统实施要给用户提供一个____的信息系统。()A.完整B.有用(:.易用D.正确

8.4.系统可靠性低,经常出问题,下列哪个不是该问题的典型原因?()A.应用环境过于开放B.用户操作水平低C.系统检测不到位I).关键用户有干扰行为

8.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系统功能打折,效益不良的典型原因的是()A.数据质量差B.缺乏与现有系统的衔接C.配套环节没有同步实施D.应用范围受限或资源不足 8.6.系统实施阶段会有大量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工程,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技术性的是()A.硬件安装B.网络建设C.实施团队D.软件编程

8.7.系统实施不仅要保证平台安装的高质量,还要保证平台运行和服务的高质量,要高法保证技术平台服务质量的可持续性和()A.优质性B.稳定性C.抗毁性D.正确性 8.8.用户既会直接受益于系统应用所带来的高效和方便,又会同时承受系统故障而引发的损失。如果损失巨大,即使概率很低,也会导致用户的抵制。这时用户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身份是()A.应用效果承担者B.系统使用者C.系统检验者D.系统效果的传播者

8.9.系统实施阶段的基本特点是()A.任务相对简单且影响因素少B.任务相对简单但影响因素复杂C.任务繁多而且影响因素复杂D.任务繁多但是影响因素较少 8.10.下列不属于软硬件安装工程任务的是()A.设备采购和安装B.设备配置和部署C.用户培训D.程序编制

8.11.软件程序的关键基于的三个要素不包括()A.质量B.容量C.进度D.成本 8.12.对于需要自己编写的软件,在进行程序编制的时候主要参照系统分析阶段确认的“需求分析报告”或者是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A.“系统设计说明书”B.“设备平台说明书”C.“软件功能确认表”D.“程序编写规则”

8.13.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价因素中不包括下列()A.正确性B.抗毁性C.可理解性D.适应性

8.14.随着系统的实施,用户的权限会不断增长,必须对所有用户进行足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概念开发,另一方面是()A.客房开发B.业务开发C.面向业务的培训D.面向客房的培训 8.15.新系统用户培训时所分的层次不包括下列()A.娱乐型用户B.操作人员和业务部门用户C.知识型用户D.管理人员 8.16.如果的人员较多,必须要有记分的提前量。可以先行培训部分骨干用户,让骨干用户培训其他用户,迅速扩大覆盖面的这个方式称为()A.“一把手工程”B.“滚雪球”C.“一步三回头”D.“先富带动后富”

8.17.在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初始数据输入工作的质量,努力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先进先出B.先进后出C.垃圾出D.垃圾进、垃圾出(GIGO) 8.18.当企业处于情况,不需要尽快进行流程变革。()A.原有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妨碍了业务信息沟通,或成为效率提高的明显障碍。B.新系统采用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指令系统C.信息传递能够适应用户需求D.必须建立和确认新的责任机制、新的合作关系。

8.19.组织流程变革和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影响关系是____的。()A.双向B.从组织流程变革到信息系统应用C.单向D.从信息系统应用到组织流程变革

8.20.下列不属于业务流程改进的是()A.将原先分散的业务集中处理以提高效率B.将某些集中管理环节分散,以提高处理的灵活性C.明确职责范围,消除空白点;消除流程中的瓶颈。减少重复性环节,缓解资源冲突点D.根据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重新规定业务信息流向,重建新的业务流程

8.21.一般情况下,像ERP这样的整合型软件的实施,比修改软件效果好的是()A.企业流程的变革B.业务流程改进C.业务流程重组D.直接购买现在平台软件

8.22.____是一项需要耐心细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往往会遇到数据不准确、数据残缺不全、数据不一致、数据冲突等情况,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补充、整理和校验。()A.数据录入B.数据检验C.数据准备D.数据采集

8.23.下列不属于专业咨询服务所取得的效果的是()A.有些企业很难破除已有习惯,过分要求系统满足现状,难于推行规范且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模式,有经验的咨询服务商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接受新的理念和模式。B.有利于系统应用知识向用户方转移,使系统实施环节更加顺畅C.从行业标准和整体优化的角度审视流程,提出多种有益的解决思路,帮助企业处理难题D.加大了系统实施的资金投入

8.24.下列不属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影响因素的是()A.新的工作技能需求B.繁重的代码编写任务C.完整性规划与积极目标D.最高主管的承诺与支持

8.25.在确立系统实施目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是()A.项目主管B.程序员C.管理人员D.用户

8.26.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心中无数.没有具体的要求,很可能得到并不用的“表演系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目标过低B.目标适当C.目标过高D.用户操作不熟练

8.27.参与供应链系统实施的____职责高度复杂,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A.信息系统主管B.用户代表C.软件开发人员D.数据检测

8.28.____是检验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整个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的最终审查。()A.系统设计B.系统测试C.系统应用D.系统验收

8.29.系统测试的对象是()A.新开发的软件B.开发的软件及运行的平台C.软件D.整个应用软件系统

8.30.系统测试的____是要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的地方,以确保应用系统能够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处理能力。()A.对象B.方法C.目的D.原则

8.31.下列选项中描述了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测试活动的是()A.“S模型”B.“V模型”C.“U模型”D.“L模型”

8.32. “V模型”左侧的开发过程中不包括()A.需求分析B.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C.集成测试D.编码

8.33.贯穿了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并小是仅仅发生在系统实施阶段的是()A.系统开发B.系统测试C.系统实施D.系统维修

8.34.系统测试只能证明错误的存在,无法证明错误不存在,这表明系统测试本身具有()A.不彻底性B.不完整性C.劣根性D.不可检验性

8.35.除单元测试外,要避免出现由开发者自我承担测试任务的现象。测试小组要与开发团队()A.相互协作B.分立C.合二为一D.相互监督

8.36.____又称UI测试,看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及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A.用户界面测试B.可用性测试C.安装测试D.验收测试

8.37.为避免信息行业的“豆腐渣”工程。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验收之前还需要经过()A.软件开发方的测试B.没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测试C.用户方或软件最终所有者测试D.第三方机构的测试 8.38.软件测试的方法可分为静态测试和()A.墨盒测试B.白盒测试C.动态测试D.自动分析工具

8.39.静态测试巾的人工代码评审不包括()A.小软件自审B.自动分析工具C.文档分析D.会审

8.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试用例的组成部分的是()A.对系统输入的描述B.用户满意度的描述C.系统的处理或执行条件D.预期结果的描述

8.41.如某测试用例中有这样的设计:在订货单数据填写完整后(系统输入),单击“提交”按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预期结果或输出是()A.订单数据库数据更新B.屏幕返回信息“您的订单已经提交”C.订单数据库没更新D.在“系统订货日志”中增加一条记录

8.42.测试前专门设计的测试方案,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必须严格遵循实施的是()A.测试教案B.测试说明书C.测试手册D.测试用例

8.4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贯彻的原则的是()A.全面性和正确性B.完备性C.可操作性D.有效性

8.44.在系统测试中,单元测试后的环节是()A.组装测试B.确认测试C.验收测试D.环境测试

8.45.系统测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A.对子系统的测试B.对全部软件系统的测试C.对新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D.对硬件安装及网络环境等测试

8.46.循环越界。有额外的分支路径,程序被不当绕过,判断无法穷尽,文字或语法错误,是属于的____表现。()A.数据声明错误B.运算错误C.控制流程错误D.输人输出错误

8.47.确认测试内容与组装测试差不多.主要采用()A.黑盒法B.自盒法C.自动分析工具D.人工代码

8.48.确认测试的重点不包括()A.检验系统是相应业务或流程的需要B.检测软件的易用性C.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检验,以确定系统的各个部件能否在一起共同工作而没有冲突D.让熟练的用户来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

8.49.____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保证新老系统平稳、可靠地交接,使新系统顺利使用。()A.检测阶段B.编程阶段C.测试阶段D.切换阶段

8.50.主要对软硬件的协调性,新系统平台上业务的顺畅性和准确性,用户的操作水平等进行全面检测的是()A.单元测试B.组装测试C.验收测试D.确认测试 8.51.直接切换中能否短暂中断业务,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点和()A.环境B.硬件设备C.用户的需求D.操作人员

8.52.____是让系统的切换分期分多阶段完成,每次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直到整个系统全部交接。()A.逐步切换B.直接切换C.并行切换D.试点过渡 8.53.____是系统切换中最为繁重的任务。()A.规划内容B.初始化环境检查C.重点过程监控D.对数据的盘点审核

8.54.下列不属于系统切换上线前检查确认初始化环境的是()A.网络和软硬件等技术环境B.组织的业务环境C.机房环境D.用户环境

8.55.如果新系统业务数据出现问题,则正确的管理对策是()A.紧密跟踪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多方讨论共同分析错误原因B.正确制订硬件采购和安装计划,随时监督合同履行情况C.详细制订切换预案,提前对技术服务人员和用户做培训D.设计专门的接口方案,尽可能转换基本数据 8.56.不仅可减少对现实业务的干扰,便于平滑切换,而且有利于新旧系统的比较纠错的是()A.切换时间考虑业务节奏B.制订切换规划,事前准备应急预案C.严格审核数据,并监控数据移植过程D.过程追踪与管理

8.57.当用户操作效率低,差错多时,正确的管理对策是()A.用户高层介入,多方协商,确定解决方案B.具体分析,改进流程弹性,探讨变通方式,解开死结C.如果不是系统失误,需加强沟通,争取用户配合与理解D.前期对用户进行培训,系统切换前加强指导,切换期提供手册支持和现场帮助 8.1.[解析]系统实施的常规性工作包括硬件采购和安装、软件编程、用户培训、数据转换、文档编制、系统测试和切换等。答案为D。

8.2.[解析]系统实施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有用、易用的信息系统。答案为A。 8.3.[解析]系统实施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有用、易用的住处系统。完整:该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都能够顺利实现,而不是只有某些部分能实现或投入使用。有用:实施后的系统能够对企业组织和最终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与用户的业务环境顺利衔接。易用:目标用户能够顺利地操作和使用新的信息系统,态度积极,愿意使用新系统来支持自己的工作。答案为B。 8.4.[解析]系统可靠性低,经常出问题的典型原因是:应用环境过于开放,用户操作水平低,系统检测不到位。而D是造成系统无法及时完成处理任务的典型原因。答案为D。

8.5.[解析]系统功能打折,效益不良的典型原因:数据质量差,配套环节没有同步实施,应用范围受限或资源不足。而B项是导致应用中需要手工系统补充的典型原因。答案为B。 8.6.[解析]系统实施阶段会有大量的硬件安装、网络建设、软件编程等技术性工程。而实施团队属于非技术性因素。答案为C。 8.7.[解析]系统实施不仅要保证平台安装的高质量,还要保证平台运行和服务的高质量,要设法保证技术平台服务质量的可特续性和稳定性。答案为B。

8.8.[解析]系统使用者:实施后的系统会成为用户的业务支持工具,用户或许每日有数百次的和直接性操作,必然很在意自己对新系统的认知和感受。系统检验者:任何微小的缺陷和优点经过一次次的重复性操作,效应都会被放大。应用效果承担者:用户既会直接受益于系统应用所带来的高效和方便。又会同时承受系统故障而引发的损失。如果损失巨大,即使概率很低,也会导致用户的抵制。系统效果的传播者:用户会自觉分享对新系统的使用经验、知识和感受,而且关键用户的态度会很快影响其他用户。答案为A。 8.9.[解析]系统实施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任务繁多而且影响因素复杂。答案为C。 8.10.[解析]软硬件安装工程:设备采购和安装,设备配置和部署,程序编制。用户培训是系统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答案为C。 8.11.[解析]软件程序的关键基于质量、进度、成本三个要素。答案为B。 8.12.[解析]对于需要自己编写的软件,主要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系统设计说明书”,或参照系统分析阶段确认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程序编制。答案为A。 8.13.[解析]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价因素中包括:正确性、可理解性、效率、适应性、安全性、连通性、文档、硬件支持。答案为B。

8.14.[解析]随着系统的实施,用户的权限会不断增长,必须对所有用户进行足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概念开发,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答案为C。 8.15.[解析]新系统用户培训要有明确目的,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实施:操作人员、业务部门用户、知识型用户、管理人员。答案为A。

8.16.[解析]如果的人员较多.必须要有记分的提前量。可以先行培训部分骨干用户,然后用“滚雪球”的方式,让骨干用户培训其他用户.迅速扩大覆盖面。A项是在系统实施中高层管理者的称呼。“V模型”的左侧是开发过程中随时开展的测试,被子开发人员称作“一步三回头”的检验。答案为B。

8.17.[解析]在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初始数据输入工作的质量,努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GIG())的情况出现。答案为D。

8.18.[解析]一般说企业如果有下述情况,则意味着流程变革必须尽快进行。原有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妨碍了业务信息沟通,或成为效率提高的明显障碍;新系统采用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指令系统,需要尽快贯彻;必须建立和确认新的责任机制、新的合作关系,否则系统无法顺利进行。答案为C。

8.19.[解析]组织流程变革和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双向的。答案为A。 8.20.[解析]业务流程改进可将原先分散的业务集中处理以提高效率;将某些集中管理环节分散,以提高处理的灵活性;明确职责范围,消除空白点;消除流程中的.瓶颈,减少重复性环节,缓解资源冲突点。D项为业务流程重组。答案为D。

8.21.[解析]一般情况下,企业流程的变革比修改软件的效果要好,尤其是像ERP这样的整合型软件的实施,往往采用购买现在平台软件并做二次开发。8和c项是企业流程变革的两种方式。答案为A。 8.22.[解析]数据准备是一项需要耐心细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往往会遇到数据不准确、数据残缺不全、数据不一致、数据冲突等情况,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补充、整理和校验。答案为C。

8.23.[解析]使用专业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接受新的理念和模式,有利于系统应用知识向用户方转移,使系统实施环节更加顺畅,提出多种有益的解决思路,帮助企业处理难题。答案为D。

8.24.[解析]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影响因素有:专责的组织单位、优越的设计能力、新的工作技能需求、改变工作观念和管理、应付来自员工的抵制、完整性规划与积极目标、针对重组作持续宣传、预算充分并贯彻始终、来自信息部门的支持、最高主管的承诺与支持、指派资深主管负责实施。B项可以选择任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答案为B。

8.25.[解析]系统实施的目标与实施工作的压力密切相关。用户在确立系统实施目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答案为D。

8.26.[解析]目标过低会导致系统实施的压力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实施效果。如用户对系统的功能心中无数,没有具体的要求,很可能得到并不用的“表演系统”;如果实施的资金预算过于宽裕.容易出现设备购置超标,冗余或闲置功能过多;如果对业务环境和接口兼容性的要求过于随意,将导致系统数据共享不便,并引发用户抱怨。答案为A。

8.27.[解析]参与供应链系统实施的用户代表的职责高度复杂,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答案为B。

8.28.[解析]系统测试是检验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整个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的最终审查。答案为B。

8.29.[解析]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对新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是系统测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答案为D。 8.30.[解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要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的地方,以确保应用系统能够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处理能力。答案为C。 8.31.[解析]“V模型”描述了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测试活动。答案为B。

8.32.[解析]“V模型”左侧的开发过程中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答案为C。

8.33.[解析]系统测试贯穿了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并不是仅仅发生在系统实施阶段。答案为B。

8.34.[解析]统测试本身具有不彻底性。它只能证明错误的存在,无法证明错误不存在。答案为A。

8.35.[解析]测试小组要与开发团队分立,除单元测试外,要避免出现由开发者自我承担测试任务的现象。答案为B。

8.36.[解析]用户界面测试又称u1测试,看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及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答案为A。 8.37.[解析]为避免信息行业的“豆腐渣”工程,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验收之前还需要经过第三方机构的测试。A项是对软件测试,B项是对硬件安装及网络环境的测试.C项是对整个系统验收测试。答案为D。

8.38.[解析]软件测试的方法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是属于动态测试。答案为C。

8.39.[解析]软件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动态测试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静态测试包括自动分析工具和人工代码评审。人工代码评审包括小软件自审、文档分析、会审。答案为B。

8.40.[解析]测试用例的组成部分:对系统输入的描述;系统的处理或执行条件:预期结果的描述。答案为B。 8.41.[解析]如某测试用例中有这样的设计:在订货单数据填写完整后(系统输入),单击“提交”按键,应有三个预期结果或输出:订单数据库数据更新;屏幕返回信息“您的订单已经提交”;在“系统订货日志”中增加一条记录。答案为C。

8.42.[解析]测试用例是测试前专门设计的测试方案,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必须严格遵循实施。答案为D。

8.43.[解析]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贯彻的原则有全面性、正确性、完备性、可操作性。答案为D。

8.44.[解析]在软件系统测试的一般流程是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验收测试。答案为A。

8.45.[解析]对新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是系统测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A和B项是组装测试中的不同方式。答案为C。 8.46.[解析]控制流程错误表现为循环越界,有额外的分支路径,程序被不当绕过,判断无法穷尽,文字或语法错误。答案为C。 8.47.[解析]确认测试内容与组装测试差不多,主要采用黑盒法。答案为A。4: 8.8.[解析]确认测试的重点有三个:检验系统是相应业务或流程的需要;检测软件的易用性;让熟练的用户来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C项是组装测试的内容。答案为C。 8.49.[解析]切换阶段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保证新老系统平稳、可靠地交接,使新系统顺利使用。答案为D。

8.50.[解析]验收测试主要对软硬件的协调性,新系统平台上业务的顺畅性和准确性,用户的操作水平等进行全面检测。答案为C。 8.51.[解析]直接切换中能否短暂中断业务,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答案为C。

8.52.[解析]逐步切换是让系统的切换分期分多阶段完成,每次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直到整个系统全部交接。答案为A。

8.53.[解析]对数据的盘点审核是系统切换中最为繁重的任务。答案为D。

8.54.[解析]系统切换上线前检查确认初始化环境:网络和软硬件等技术环境;组织的业务环境;用户环境。答案为C。 8.55.[解析]新系统业务数据出现问题,正确的管理对策是:紧密跟踪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多方讨论共同分析错误原因。B项是硬件采购延迟,或安装不到位时的对策。C项是小问题集中爆发,技术人员疲于奔命时的对策。D项是旧系统技术支持中断,业务数据转换困难时的对策。答案为A。

8.56.[解析]系统切换考虑业务节奏。在系统切换应尽量适应现实业务进展的节奏,应尽量与手工系统或其他相关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时间一致。它不仅可减少对现实业务的干扰,便于平滑切换,而且有利于新旧系统的比较纠错。答案为A。

8.57.[解析]A项是关键用户不配合时的对策。B项是标准化流程难以匹配个性化环节时的对策。C是业务流程变动大,岗位调整多,引发用户抱怨时的对策。当用户操作效率低,差错多时,正确的管理对策是前期对用户进行培训,系统切换前加强指导,切换期提供手册支持和现场帮助。答案为D。 9.1.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A.业务信息B.智能决策服

务C.管理决策服务D.客户信息 9.2.企业信息中心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方式有集中式和()A.集成式B.分裂式C.散裂式D.分散式 9.3.实现集中式管理要求有快捷可靠的网络环境,高度集中的()A.主机资源配置B.企业资源配置C.网络资源配置D.资金来源 9.4.企业中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控制。其中应用服务提供商属于()A.接受企业委托的外部机构B.企业内部的机构C.第三方机构D.最终所有者机构

9.5.制定运行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是系统操作和()A.系统的管理流程B.使用制度C.使用手册D.上岗人员规程

9.6.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信息中心开展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依据是()A.使用制度B.系统操作C.管理规范D.用户培训 9.7.故障记录包括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也包括不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的是()A.数据收集不及时B.年度报表未能按期生成C.故障发生时的工作环境D.采集的原始数据有错 9.8.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该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它们间的关系不包含()A.企业没有设立统一管理的信息中叫这样的专业机构,各部门以分散和独立的方式使用和管理不同的信息系统和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B.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它与其他业务部门地位平行;企业中的信息中心由高层直接领导C.信息中心由某一个业务部门领导D.信息中心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下层信息部组成类似矩阵式的联系

9.9.为保证运行管理任务的完成,检验运行管理T作的质量,为运行管理的改善提供切实依据,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工作,就是从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就要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规范、详细和完备的记录。下列不属于记录内容的是()A.工作的数量、效率信息B.软件的开发人员C.系统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D.系统的维护修改情况和故障情况

9.10.系统可靠持续服务的保证是()A.系统评价及维护B.系统的二次开发C.系统的测试D.系统的实施

9.11.系统的运行管理机构不包括()A.信息中心B.机房C.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D.企业的信息主管CIO

9.12.在那些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大型制造性企业中,信息中心还负责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和制造联结为一个整体,形成支持企业运作的()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B.计算机信息主管系统C.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D.计算机系统

9.13.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加强领导,进行更广‘泛的协调。这时企业会成立一个高层的、机构,由来自各个业务部门(财务、生产、市场等)的高层管理者组成,指导信息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共同承担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战略性规划工作;同时对信息中心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该机构是()A.企业的信息主管中心B.信息管理中心C.企业监管委员会D.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

9.14.企业需要由高级管理者或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以及各种繁杂而重要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企业会因此而设立新的岗位,也被称作首席信息官。该岗位是()A.信息中心B.信息主管C.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D.信息中心管理者

9.15.往往直接负责管理信息中心,甚至兼任信息中心主任,职责明显超出信息中心管理者的范畴是()A.CEO;B.C1O;C.CIMS;D.ERP

9.16.CIO的职责之一就是以整个企业为目标,着眼企业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管理()A.物料资源B.创新信息C.客户资源D.信息资源

9.17.CIO的职责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带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和____,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制造创新B.营销创新C.管理创新D。运行创新

9.18.信息中心的____协助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企业业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规划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制定与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的安全策略和服务保障措施。()A.规划与安全部B.数据中心C.系统维护部D.通信与网络部

9.19.下列对CIO的说法错误的是()A.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洞察力和创新精神B.熟悉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C.有较强的资源统筹管理意识和对技术资源进行统一组织的能力D.只要精通信息技术,不必须熟悉组织的业务管理现状,富有战略眼光,深入了解组织的目标和业务发展战略

9.20.能与用户协调沟通,利用和开发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是信息中心的()A.数据中心B.电子商务部C.技术开发部D.数据管理部

9.21.需要研究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负责设计新系统的人员是()A.程序员B.数据库管理员C.系统分析师D.用户协调员 9.22.要有较好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把握和分析用户利益,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解决冲突的管理能力的是()A.系统分析师B.协调员C.数据库管理员D.程序员 9.23.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对系统的功能设置是否满意B.系统开发前期所确定的需求目标和功能要求C.系统是否对你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D.系统设计的输出是否有用

9.24.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性能评价中安全性的是()A.系统程序、网络传输、系统信息的安全程度B.系统的保密及备份措施C.对不同硬件接口及操作系统的兼容性D.文档的完整性

9.25.评价时需要对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和____的指标作出对比,对系统的功能、性能、效果和效益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信息系统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认定和评价。()A.制作阶段B.编程阶段C.实际运行阶段D.用后评价阶段

9.26.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____,一般包括广泛应用系统的技术特性指标、可能性指标等。()A.安全性B.技术性能C.环境适应性D.可扩展性

9.27.性能评价中的可用性不包括()A.系统要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服务,有一定的灾害防范能力和灾后恢复工作的能力B.系统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在一些高强度、低保障的环境中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C.系统要能够支持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工作,满足管理工作连续性的要求D.系统的结构化程度要高,维护检测和修复才比较方便

9.28.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仍旧是比较()A.投资与收入B.输入与输出C.投资与收益D.投入与产出

9.29.衡量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性指标是()A.可靠性B.安全性C.可用性D.经济性

9.30.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可通过系统故障率、____等指标来衡量。()A.故障次数B.每次故障的间隔时间C.每次工作持续时间D.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9.31.FR和MTBF的关系是()A.正比B.反比C.倒数D.相反数

9.32.反映了系统应对随机破坏的能力的是()A.抗毁性B.生存性C.有效性D.可靠性

9.3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常用的技术不包括()A.设备冗余技术B.容错技术C.自适应技术D.负荷分布技术

9.34.人与信息系统的表现直接相关,系统失效的绝大部分原因其实是()A.硬件因素B.软件因素C.环境因素D.人为因素 9.35.以可靠性为基础,但所关注的范围更宽的是()A.可用性B.安全性C.有效性D.生存性

9.36.现实中的信息系统都具有脆弱性,影响系统安全性的风险因素非常多,既有____安全风险也有非故意性安全风险。()A.人为性B.系统自身C.环境D.故意性

9.37.既是企业的命脉,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和窃取的目标的是()A.数据库B.数据仓库C.物料资源D.信息资源

9.38.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不包括()A.自主保护B.强制保护C.系统审计和安全标记D.结构化和访问验证

9.39.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划分了五级标准,该标准贯彻了____的管理策略,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立适应的安全管理目标。()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低保护级别自主、高保护级别强制”C.“技术和管理两手都抓”D.“软硬兼施” 9.40.要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某些环节的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发现漏洞和____,使其性能获得改善。()A.“安全最低点”B.“渗透点”C.“临界点”D.“安全最高点”

9.41.在重要的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需将数据库管理的____划分为系统管理、授权管理、离线审批和将遇良才管理等彼此分离的权力,以降低系统管理员滥用职权的可能性。()A.权限B.范围C.用户D.特权

9.42.系统安全隔离的基本策略是将信息的____分离,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A.输入与输出B.主机与子机C.主体与客体D.内部网与互联网

9.43.____安全措施是指通过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来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约束不良后果扩散。()A.管理性B.技术性C.非技术性D.非管理性 9.44.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要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木桶原则”B.“最大信息”原则C.“必不可少”原则D.“安全最低点”原则

9.45.数据库的安全目标不包括()A.完整性和可信性保证B.数据机密性管理C.具备可审计性D.有效性

9.46.信息系统运行及使用的时间一般会有____,大型软件的生命周期在10年左右。()A.1~2年B.4~5年C.2~4年D.5~7年

9.47.系统维护的目标是()A.整个信息系统B.数据库C.数据仓库D.软件系统 9.48.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是()A.操作系统B.数据仓库C.应用软件D.系统软件

9.49.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遗留的而系统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错误的是()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预防性维护D.纠错性维护

9.50.应用软件的维护类别中不包括()A.改正性维护B.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C.纠错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9.51.有助于企业缩减运行维护成本,降低维护与管理的风险,获得优质高效的专业性服务的是()A.系统维护与管理外包B.系统维护与管理自修C.成立专门的部门D.系统维护与管理外售 9.52.____是计算机和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地,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连续运行的基础资源。()A.库房B.数据仓库C.机房D.房子

9.53.信息系统____是与信息安全有关,但不限于信息安全的、强制性的管理措施。()A.检测B.审计C.维护D.管理 9.54.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内容不包括()A.抗毁性B.可用性和保密性C.完整性D.有效性

9.55.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责不包括()A.确认已有的安全策略,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是缺陷B.观察系统是否受到了完好的保护,足以应对攻击、损失和灾难C.确认系统是否能够可靠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D.通过可靠手段记录审计对象的活动信息 9.1.[解析]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使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管理决策服务。答案为C。 9.2.[解析]企业信息中心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其他几项为干扰项。答案为D。 9.3.[解析]实现集中式管理要求有高度集中的主机资源配置,快捷可靠的网络环境。实现集中管理要求软件与硬件环境。答案为A。 9.4.[解析]企业中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控制,它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机构,如信息部、网络管理部或信息中心;也可以是接受企业委托的外部机构,如应用服务提供商。答案为A。 9.5.[解析]系统操作和使用制度是最基本的制度之一。而A、C、D项均为使用制度的实施方式。答案为B。 9.6.[解析]管理规范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信息中心开展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依据。答案为C。 9.7.[解析]故障记录还应包括不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如数据收集不及时、年度报表未能按期生成、采集的原始数据有错等。而故障发生时间的工作环境发球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答案为C。 9.8.[解析]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该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密切关系。第一种:企业没有设立统一管理的信息中叫这样的专业机构,各部门以分散和独立的方式使用和管理不同的信息系统和各自的信息技术资源。第二种: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它与其他业务部门地位平行。第三种:企业中的信息中心由高层直接领导。第四种:信息中心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下层信息部组成类似矩阵式的联系。答案为C。 9.9.[解析]为保证运行管理任务的完成,检验运行管理工作的质量,为运行管理的改善提供切实依据,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工作,就是从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开始,就要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规范、详细和完备的记录。这些记录的内容包括:工作的数量信息,工作的效率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的质量信息,系统的维护修改情况,系统的故障情况。答案为B。

9.10.[解析]系统评价及维护是系统可靠持续服务的保证。答案为A。

9.11.[解析]系统的运行管理机构包括: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企业的信息主管CIO。答案为B。

9.12.[解析]在那些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大型制造性企业中,信息中心还负责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和制造联结为一个整体,形成支持企业运作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答案为A。

9.13.[解析]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加强领导,进行更广泛的协调。这时企业会成立一个高层的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由来自各个业务部门(财务、生产、市场等)的高层管理者组成,指导信息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共同承担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战略性规划工作;同时对信息中心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答案为D。

9.14.[解析]企业需要由高级管理者或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以及各种繁杂而重要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企业会因此而设立新的信息主管(CIO)岗位,也被称作首席信息官。答案为B。

9.15.[解析]CE0为企业执行总监,C10为信息主管,CIMS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RP为企业资源计划。答案为B。

9.16.[解析]CIO的职责这一就是以整个企业为目标,着眼企业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管理。答案为D。

9.17.[解析]CIO的职责这一就是以信息技术带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答案为C。

9.18.[解析]规划与安全部,协助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企业业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规划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制定与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的安全策略和服务保障措施。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组织的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集中录入,文档管理,提供安全访问服务。系统维护部,负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及维护,使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通信与网络部:负责网络设施的设计、安装、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答案为A。 9.19.[解析]从人员素质上看,CIO不仅要精通信息技术,还必须熟悉组织的业务管理现状,富有战略眼光,深入了解组织的目标和业务发展战略;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有洞察力和创新精神;熟悉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有较强的资源统筹管理意识和对技术资源进行统一组织的能力。答案为D。

9.20.[解析]数据中心:维护和管理组织的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集中录入,文档管理,提供安全访问服务。电子商务部:监控电子商务交易行为,服务商管理,内部用户培训支持,研究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动对组织的影响。技术开发部:研究信息技术的变动前沿,分析潜在应用领域,对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的价值进行评估。数据管理部:能与用户协调沟通,利用和开发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答案为D。

9.21.[解析]程序员:能够根据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和修改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企业共享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系统分析师:需要研究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负责设计新系统等。用户协调员:随着信息中心规模的扩大和在组织中地位的提升,信息中心会分别设立与信息安全、办公自动化应用等重点应用有关的专职岗位。答案为C。

9.22.[解析]协调员要有较好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把握和分析用户利益,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解决冲突的管理能力。系统分析师:需要研究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负责设计新系统等。程序员:能够根据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和修改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企业共享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答案为B。

9.23.[解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开发前期所确定的需求目标和功能要求。而A、C、D项可以在系统功能评价问卷中使用。答案为B。

9.24.[解析]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安全性包括:系统程序、网络传输、系统信息的安全程度;系统的保密及备份措施;文档的完整性。C项为环境适应性。答案为C。 9.25.[解析]评价时需要对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和实际运行阶段的指标作出对比,对系统的功能、性能、效果和效益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信息系统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认定和评价。答案为C。

9.26.[解析]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一般包括广泛应用系统的技术特性指标、可能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环境适应性指标、可扩展性指标等。A、C、D项均为技术性能的子类。答案为B。

9.27.[解析]可用性:一是系统要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服务,有一定的灾害防范能力和灾后恢复工作的能力;二是系统要能够支持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工作,满足管理工作连续性的要求;三是系统的结构化程度要高,维护检测和修复才比较方便。环境适应性:系统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在一些高强度、低保障的环境中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等。答案为B。

9.28.[解析]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仍旧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答案为D。

9.29.[解析]可靠性是衡量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性指标。答案为A。 9.30.[解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可通过系统故障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等指标来衡量。而故障次数,每次工作持续时间等可以用来计算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答案为D。

9.31.[解析]FR和MTBF是倒数关系。答案为C。

9.32.[解析]抗毁性反映了系统应对人为破坏的能力。生存性反映了系统应对随机破坏的能力。有效性测度系统提供业务服务的性能。而可靠性包括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答案为B。

9.33.[解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常用的技术:设备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答案为C。 9.34.[解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不只与硬件、软件、环境等因素有关,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人与信息系统的表现直接相关,系统失效的绝大部分原因其实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答案为D。

9.35.[解析]安全性以可靠性为基础,但它所关注的范围更宽。答案为B。

9.36.[解析]现实中的信息系统都具有脆弱性,影响系统安全性的风险因素非常多。既有故意性安全风险也有非故意性安全风险。答案为D。

9.37.[解析]数据库是企业的命脉,很容易成为被攻击和窃取的目标。答案为A。 9.38.[解析]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自主保护,系统审计,安全标记,结构化和访问验证。答案为B。

9.39.[解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划分了五级标准,该标准贯彻了“低保护级别自主、高保护级别强制”的管理策略,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立适应的安全管理目标。答案为B。

9.40.[解析]要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某些环节的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发现漏洞和“安全最低点”,使其性能获得改善。答案为A。

9.41.[解析]在重要的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需将数据库管理的权限划分为系统管理、授权管理、离线审批和将遇良才管理等彼此分离的权力,以降低系统管理员滥用职权的可能性。答案为A。

9.42.[解析]系统安全隔离的基本策略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答案为C。 9.43.[解析]系统安全保护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技术性安全措施是指通过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来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约束不良后果扩散。答案为B。

9.44.[解析]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要始终遵循“必不可少”的原则。答案为C。 9.45.[解析]数据库的安全目标包括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可信性保证,数据机密性管理,具备可审计性。答案为D。

9.46.[解析]信息系统运行及使用的时间一般会有4~5年,大型软件的生命周期在1o年左右。答案为B。

9.47.[解析]系统维护以整个信息系统为目标。答案为A。

9.48.[解析]应用软件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答案为C。

9.49.[解析]纠错性维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遗留的而系统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错误。完善性维护就是要根据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软件系统进行改善和提高,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设计中没有的新功能或性能特征。适应性维护是指系统为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预防性维护其主要思想是维护人员不应被等待用户提出要求才做维护工作,而应该主动出击,提前对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但不久就需要作出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答案为D。

9.50.[解析]应用软件的维护分类包括完善

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答案为A。

9.51.[解析]系统维护与管理外包有助于企业缩减运行维护成本,降低维护与管理的风险,获得优质高效的专业性服务。答案为A。

9.52.[解析]机房是计算机和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地,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连续运行的基础资源。答案为C。

9.53.[解析]信息系统审计是与信息安全有关,但不限于信息安全的、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答案为B。

9.54.[解析]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答案为A。

9.55.[解析]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责包括:确认已有的安全策略,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是缺陷;观察系统是否受到了完好的保护,足以应对攻击、损失和灾难;确认系统是否能够可靠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而D是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答案为D。 10.1.小型商店的收银系统相对简单,其主要目的是。()A.管理方便B.高效快速C.易于操作D.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 10.2.小型商店的收银系统的辅助功能中不包括下列()A.供货商管理B.会员管理C.销售管理D.系统管理

10.3.小型商店收银系统的进货管理中不包括下面哪个?()A.采购进货B.采购退货C.盘点计算D.进货明细

10.4.当收银员扫描完所有商品后,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应付款总额,包括一些()A.打印购物小票B.折扣处理C.会员管理D.进货价

10.5.收银系统在正式使用前,用户应该先行学习简单的操作知识,并录入一些测试数据,检验软件的()A.稳定性B.精确性C.准确性D.可靠性

10.6.金蝶KIS虽然是小型号的基础管理软件,但该系统的功能比较全面,实现了对商户进销存业务、____的综合管理,可以满足经营者快捷实现店铺信息化管理的要求。()A.日常资金周转B.日常资金收付处理和结算业务C.日常资金收入D.日常财务

10.7.小型收银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大多采用的方式是()A.安装向导B.手动安装C.自定义安装D.自动安装

10.8. “金蝶KIS店铺版”的基本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 2000/XP/Vista/Windows 7。软件本身的大小是()A.4.14KB;B.4.14MB;C.4.14GB; D.414dMB

10.9.下列不属于旧版店铺管理软件所具有问题的是()A.出单较慢B.初始化安装复杂C.商贸行业连锁化D.库存查询不够智能 10.10.资料录入智能匹配,支持条形码扫描,快速执行销售出货/退货、采购收货/退货的要求;订单查询方便快捷。这是小型管理软件的____功能。()A.管报价B.管库存C.管资金D.管订单

10.11.目前常用的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A.MRP;B.MRPII; C.ERP;D.BOM 10.12.企业一方面为了确保生产不至于缺料断货,必须储备大量的零配件和原材料,使企业的库存大大增加,其直接结果是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降低占用资金量最大的库存,因而创立了()A.“再订货点法”B.“BOM表时间轴”C.物料需求计划D.制造资源计划

10.13.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是()A.考虑了订单生产的需求也考虑了能力的需求B.考虑了能力的需求没考虑订单生产的需求C.考虑了订单生产的需求而没有考虑能力的需求D.即不考虑订单生产的需求也不考虑能力的需求

10.14.制造资源计划虽然解决了____问题,便是并没有涉及企业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A.物料来源B.产能C.人力资源D.企业的集成运作

10.15.以下可以用来解决产能问题的是()A.再订货点法B.物料清单表时间轴方法C.制造资源计划D.物料需求计划 10.16.可以合理地安排不同时间段内各种物料的生产量和采购量,一方面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库存结构,减少了资金占用。这种方法是()A.“再订货点法”B“物料需求计划”C.“企业资源规划”D.“BOM表时间轴法”

10.17.下列不属于ERP五个层次规划的是()A.战略和主生产计划B.销售与运营计划C.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控制计划D.企业计划 10.18.ERP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全面规划体系,其中不包括()A.从战略到战术B.从企业外部到内部C.从粗到细D.从宏观到微观 10.19.人们通常认为,ERP既是从MRP发展而成的面向的____管理思想,又是以这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A.对象B.企业C.客户D.供应链

10.20.在规划的各个层面上都要保持平衡。首先是战略层次的平衡,然后是()A.战术层次的平衡B.销售与运营规划层次的平衡C.主生产计划层次平衡D.物料需求计划层次和车间控制层次的平衡

10.21.ERP软件的基本目标中的平衡目标不包括下列()A.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平衡B.战略和战术的平衡C.企业自身与客户的平衡D.外部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平衡

10.22.某机床公司有使用ERP之前,几乎所有的记录都是手工完成的,物流管理的难题让企业难以招架。采用了ERP系统以后,最先解决的问题是()A.人才资源的问题B.物料编码统一的问题C.物料需求问题D.资金流问题 10.23.ERP软件体现出的管理思想是()A.统一B.整体C.专业D.精确

10.24.BOM行的数量是()A.有限定的B.小于10000行C.没有限定的D.小于35240行

10.25.微软的Dynamics AX主计划模块有两个主要的计划编制过程,分别是编制预测计划和()A.编制计划B.编制副计划C.事体计划D.编制主计划 10.26.编制预测计划的时间范围通常在____之间。()A.一年到三年B.一年到两年C.一年到四年D.一年到五年 10.27.编制预测计划可以制订物料和产能的长期计划,是基于预测计算()A.“净”需求B.“单”需求C.“总”需求D.“潜在”需求

10.28.编制主计划可以控制日常库存补货,它是基于实际订单计算()A.“净”需求B.“单”需求C.“总”需求D.“潜在”需求

10.29.在微软的Dynamics AX中运行主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如何满足各种需求,其中不包括()A.正确的时间B.正确的客户C.正确的物料D.正确的地点 10.30.在微软的Dynamics AX中,一张采购订单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称作“采购订单头”,下部称作()A.采购订单主体B.采购订单列C.采购订单部分D.采购订单行

10.31.采购订单头主要设置()A.客房的相关信息B.供应商的相关信息C.产品的相关信息D.经销商的相关信息 10.32.在Dynamics AX中的过账操作中的收货单上打印收货的物料明细和()A.收货区明细B.收货明细C.装箱明细D.订单明细

10.33.记账日志是()A.内容经过审核后可以转为采购订单B.可以循环使用的C.备忘录形式的草稿,可以被查询或调用D.供应商确认供货时使用的类型 10.34.把采购订单从不同的原始状态按照系统定义的规则,过渡到财务模块的过程叫做()A.收货单B.过帐C.装箱单D.发票 10.35.供应商确认供货时使用类型的订单是()A.采购订单B.报价单C.总订单D.收货单 10.36.工序级排产提供较长时段内生产流程的粗略估算,可以精确到()A.年B.周C.天D.月

10.37.作业级排产可以精确到()A.秒B.分C.时D.天 10.38.计划订单确认的同时还会生成生产订单,点击生产订单右侧的____按钮,可以完成“估计”、“工序级排产”、“作业级排产”、“下达”、“开始”、“完工人库”、“结束”这几个生产步骤。()A.“下一步”B.“更新”C.“上一步”D.“完成” 10.39.微软的Dynamics AX中有两种排产级别,作业级排产和()A.工序路线级排产B.工序级排产C.程序级排产D.业务级排产

10.40.ERP系统的计划会综合考虑库存现有量、订单数量进行优化的排产,这表明ERP系统的计划具有()A.一致性B.全面性C.专业性D.整体性

10.1.[解析]小、型商店的收银系统相对简单,大多以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为主要目的。而易于操作,高效等是系统的特点和带来的效果。答案为D。

10.2.[解析]小、型商店的收银系统相对简单,兼有供货商管理、会员管理、系统管理等辅助功能,而销售管理为基本功能。答案为C。

10.3.[解析]小型商店的进货管理,是对采购进货、采购退货、进货明细业务进行管理。C项中的盘点计算是属于系统的库存管理功能。答案为C。

10.4.[解析]收银员扫描完所有商品后,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应付款总额,包括一些折扣处理。答案为B。

10.5.[解析]收银系统在正式使用前,用户应该先行学习简单的操作知识,并录入一些测试数据,检验软件的可靠性。答案为D。

10.6.[解析]金蝶KIS虽然是小型号的基础管理软件,但该系统的功能比较全面,实现了对商户进销存业务、日常资金收付处理和结算业务的综合管理,可以满足经营者快捷实现店铺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答案为B。

10.7.[解析]系统软件的安装过程大多采用了“安装向导”的方式,操作比较便捷。其他选项是软件安装过程中的几种常用的方式。答案为A。

10.8.[解析]“金蝶KIS店铺版”软件本身的大小是4.14MB,基本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 2000/XP/Vista/Windows 7。答案为B。

10.9.[解析]新版店铺管理软件解决了店铺管理软件出单较慢、初始化安装复杂、库存查询不够智能等问题,并特别注重迎合商贸待业连锁化、电子商务化的发展趋势。答案为C。

10.10.[解析]管订单:资料录入智能匹配,支持条形码扫描,快速执行销售出货/退货、采购收货/退货的要求;订单查询方便快捷。答案为D。

10.11.[解析]企业资源计划是Enterprise Resource P1anning,简记ERP。MRP(Materia1 Requirement P1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II(Manufaeture Resource P1an)制造资源计划,BOM(Bi11 of Materia1)物料清单。答案为C。 10.12.[解析]企业一方面为了确保生产不至于缺料断货,必须储备大量的零配件和原材料,使企业的库存大大增加,其直接结果是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这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降低占用资金量最大的库存,因而创立了“再订货点法”。答案为A。 10.13.[解析]考虑了订单生产的需求而没有考虑能力的需求,则叫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答案为C。 10.14.[解析]制造资源计划虽然解决了企业的集成运作问题,便是并没有涉及企业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答案为D。

10.15.[解析]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创立了“再订货点法”。物料清单表时间轴方法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资金占用。制造资源计划解决了企业的集成运作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可以用来解决产能阿题。答案为D。

10.16.[解析]BOM表时间轴法,它可以合理地安排不同时间段内各种物料的生产量和采购量,一方面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库存结构,减少了资金占用。物料需求计划可以用来解决产能问题。ERP将企业的产供销、人力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都包容在一起,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为D。 10.17.[解析]在ERP中,有五个层次的规划,分别是战略、销售与运营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控制计划。答案为D。

10.18.[解析]ERP为企业提供了从战略到战术,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规划体系。答案为B。

10.19.[解析]ERP既是从MRP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又是以这种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答案为D。 10.20.[解析]在规划的各个层面上都要保持平衡。首先是战略层次的平衡,然后是销售与运营规划层次的平衡,接着是主生产计划层次平衡,物料需求计划层次和车间控制层次的平衡。若没有上一层次的平衡,就无法实现下一层次计划的平衡。答案为B。 10.21.[解析]平衡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平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外部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平衡,业务运行与资金供给的平衡等。答案为C。

10.22.[解析]采用了ERP系统以后,最先解决的是物料编码统一问题。答案为B。 10.23.[解析]由教A机床公司的安全我们可以看出,ERP软件体现出统一的管理思想。答案为A。

10.24.[解析]物料清单行是构成BOM的物料,每一个BOM都有自己的BOM行,BOM行的数量是没有限定的。答案为C。 10.25.[解析]主计划模块有两个主要的计划编制过程,分别是编制预测计划和编制主计划。答案为D。 10.26.[解析]编制预测计划的时间范围通常在一年到三年之间。答案为A。

10.27.[解析]编制预测计划基于预测计算“总”需求,可以制订物料和产能的长期计划。答案为C。 10.28.[解析]编制主计划基于实际订单计算“净”需求,可以控制日常库存补货。答

案为A。

10.29.[解析]微软的Dynamics Ax中运行主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如何满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物料”这一需求。答案为B。

10.30.[解析]在微软的Dynamics Ax中,一张采购订单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称作“采购订单头”,下部称作“采购订单行”。答案为D。 10.31.[解析]采购订单头主要设置供应商的相关信息,采购订单行主要设置要采购的产品的相关信息。答案为B。 10.32.[解析]在Dynamics Ax中的过账操作中的收货单上打印收货的物料明细和收货区明细。答案为A。

10.33.[解析] A项是报价单,B项是预订,D项是采购订单。答案为C。

10.34.[解析]生成的采购订单还需要过帐,就是把采购订单从不同的原始状态按照系统定义的规则,过渡到财务模块的过程。答案为B。

10.35.[解析]采购订单:供应商确认供货时使用的类型。报价单:报价单的内容经过审核后可以转为采购订单。总订单:即一揽子订单,可以创建若干“下达单”。收获单:打印收货的物料明细和收货区明细。答案为A。 10.36.[解析]工序级排产提供较长时段内生产流程的粗略估算,可以精确到天。答案为C。

10.37.[解析]作业级排产可以精确到“秒”。答案为A。 10.38.[解析]计划订单确认的同时还会生成生产订单,点击生产订单右侧的“更新”按钮,可以完成“估计”、“工序级排产”、“作业级排产”、“下达”、“开始”、“完工入库”、“结束”这几个生产步骤。答案为B。

10.39.[解析]微软的Dynamics AX中有两种排产级别,工序级排产和作业级排产。答案为B。

10.40.[解析]ERP系统的计划具有一致性,会综合考虑库存现有量、订单数量进行优化的排产。答案为A。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摩尔定律 1.2.移动商务 1.3.电子商务 1.4.静态信息 1.5.虚拟企业 1.6.COBIT 1.7.数据

1.8.信息的递归定义 1.9.管理信息

1.10.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1.11.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1.12.物联网 2.1.系统 2.2.信息系统 2.3.信息化 2.4.网络化

2.5.业务处理系统 2.6.联机事务处理系统 2.7.管理信息系统 2.8.决策支持系统 2.9.联机分析处理 2.10.商业智能 2.11.主管信息系统 2.12.专家系统

2.13.群决策支持系统 2.14.供应链管理系统 2.15.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3.1.硬件 3.2.软件 3.3.媒体

3.4.数字图像技术 3.5.数字音频技术 3.6.数字视频技术 3.7.多媒体通信技术 3.8.多媒体数据库 3.9.虚拟现实技术 3.10.数据通信 3.11.全双T通信 3.12.模拟信号 3.13.数字信号 3.14.调制 3.15.解调 3.16.编码 3.17.蓝牙

3.18.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带宽” 3.19.复用 3.20.同步技术 3.21.网络协议 3.22.局域网 3.23.网络接口层 3.24.IP路由 3.25.面向连接 3.26.面向非连接 3.27.物联网 3.28.云计算 3.29.数据库系统 3.30.数据库

3.31.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3.32.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 3.33.数据仓库 3.34.数据集市 4.1.概念模型 4.2.数据模型 4.3.实体 4.4.属性 4.5.码 4.6.域

4.7.实体型 4.8.实体集 4.9.一对一联系 4.10.一对多联系 4.11.多对多联系

4.12.实体型的内部联系 4.13.实体型的外部联系 4.14.逻辑数据模型 4.15.物理数据模型 4.16.关系模型

4.17.关系模型的完整性 4.18.范式

4.19.数据规范化 4.20.数据库安全性 4.21.授权 4.22.SQL

4.23.关系数据库 4.24.索引 4.25.关键字 4.26.视图

5.1.信息系统规划书 5.2.企业的价值链 5.3.关键成功要素 5.4.企业系统规划法 5.5.情景法 5.6.技术可行性 5.7.经济可行性 5.8.管理可行性 5.9.法理可行性 5.10.外包

5.11.信息系统开发 5.12.结构化方法 5.13.原型 5.14.对象 5.15.类 5.16.消息 5.17.继承性

5.18.统一建模语言

5.19.快速应用开发(RAD) 5.20.联合应用开发(JAD) 5.21.构件

6.1.系统分析师 6.2.系统调查 6.3.组织结构图 6.4.业务流程图

6.5.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6.6.需求分析报告 6.7.数据流程图 6.8.外部实体 6.9.处理功能 6.10.数据存储 6.11.数据流

6.12.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6.13.数据字典 6.14.数据项 6.15.数据结构 6.16.决策树 6.17.决策表 6.18.结构化语言 6.19.格栅图 6.20.U/c

6.21.系统说明书 7.1.控制结构图 7.2.高凝聚性 7.3.低耦合性 7.4.偶然凝聚 7.5.逻辑凝聚 7.6.时间凝聚 7.7.数据凝聚 7.8.功能凝聚 7.9.模块的耦合 7.10.控制耦合 7.11.数据耦合 7.12.非法耦合

7.13.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 7.14.处理过程设计 7.15.IPO图 7.16.界面设计 7.17.卡片分类法 7.18.代码 7.19.代码设计 7.20.代码的类型 7.21.顺序码 7.22.重复码 7.23.成组码 7.24.表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