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 下载本文

课堂讨论题 ????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路由器仅知道直接连接的网络可以和邻居交流如何知道其他网络?R3网1R1网2网3网4R2网6网5 作业与思考题: 1. 考虑图中的网络。假设开始时所有计算机的ARP表为空,交换机的转发表也为空,不考虑其他通信的进程。现在计算机D上一个程序发送一个IP报文给C,问计算机A, F和H的网卡分别能检测到哪些分组(什么报文,IP地址和MAC地址和内容)?而计算机A, F和H的协议软件能接收到哪些分组?接着,计算机C上的一个程序发送一个IP报文给D,问计算机A, F和H的网卡分别能检测到哪些分组?而计算机A, F和H的协议软件能接收到哪些分组? 启发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简单的路由选择协议 Hub1 A B C Switch Hub2 D E F G Router Hub3 H I 2. 4-22 预习作业: 1.预习4.3节,回答: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解决什么问题?子网掩码是干什么的? 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4版),第 41 页 共 132 页

(美)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美)特南鲍姆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次课教学体会:

第 42 页 共 132 页

第10讲 内 容 备 注 讲课题目: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目的要求:划分子网、构造超网和无分类IP编址的概念,掌握 IP地址的分配。 重点难点:IP地址的分配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内容回顾与本次课内容介绍 4.2.5 IP 数据报的格式 位04816192431板书 版本首部长度区分服务总长度板书 固标识片偏移标志 定首部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 部分 源地址主要让学生目的地址理解为何要可变可选字段(长度可变)填充提出划分子部分网 数据部分 首部数据部分 IP 数据报 发送在前 1. 首部长度 2. 总长度 3. 区分服务 4. 生存时间 提问:以太网交换机是如何解决环路问题的? 5. 协议 第 43 页 共 132 页

提问:与以太网帧中的哪个字段有相似的功能? 6. 首部校验和 7.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8. IP报文的分片 通过板书画(1)为什么要分片 图说明 (2)如何分片和重新组装 让学生上黑数据部分共3800 字节需分片的板进行计算 首部数据报 379914002800字节0 首部1首部2首部3 13992799379914002800字节0 数据报片2数据报片3数据报片1 偏移= 0/8 = 0偏移= 1400/8 = 175偏移= 2800/8 = 350 MF = 1MF = 1MF = 0 板书 4.2.6 IP数据报的转发 板书 1. 路由表和IP报文转发 10.0.0.420.0.0.720.0.0.930.0.0.230.0.0.140.0.0.4 R1R2R3网1网2网3网4 10.0.0.020.0.0.0030.0.0.040.0.0.01 路由器R2的路由表 下一跳地址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 直接交付,接口020.0.0.0 30.0.0.0直接交付,接口1 20.0.0.710.0.0.0 40.0.0.030.0.0.1 10.0.0.420.0.0.720.0.0.930.0.0.230.0.0.140.0.0.4 R1R2R3链路1链路2链路3链路4 1第5章网络层 2. 默认路由 第 44 页 共 1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