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我担任学前班数学已差不多五年了,我的数学教学就是死板硬套、机械的照本宣科,学前班孩子机械的接受。例如,教学《我要学加减法》这一节中3+2=?时,让孩子先在左手中举3个指头,再在右手中举2个指头,然后引导他们数一数和起来一共是多少个指头,在教学《数的组成》这一节时,我只是机械的教会孩子哪种式子用减法做、哪种式子用加法做,功夫是花了不少,可效果却事倍功半,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发现教学中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课堂上我多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即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前班孩子学

习积极性。

在学前班以及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上课一开始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所以,一个聪明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应该用创造情景的方法先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课是一件趣事。我每天在上课之前就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背儿歌等活动,来创设情景,这样不仅让孩子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来,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铺垫。例如我在教《8的组成》这一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8张各种颜色的圆形卡片,让他们先辨认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这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时我抓住时机赶快问:“小朋友们都喜欢这些颜色吗?”他们齐声说:

“喜欢”。我紧接着问:“那好,哪个小朋友能当一次小老师把这8个卡片分成两部分?”用这种方式很自然的引入下面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大量动手操作的内容,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用故事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也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第二、动手操作。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可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分类》这一节时,先引导孩子明白分类的好处,同时让孩子理解“把同类的东西摆放在一起”这样一种原始的简单的分类思想,然后在黑板上散乱的贴了一些关于水果、蔬菜等图片,让孩子自己动手分一分,贴一贴。

第三、游戏活动。在教学《认识数字》这一节时,运用了“猜数字”游戏,我在黑板上写上1-20的所有数字,然后叫两个孩子上台,一个孩子背转身面向其他孩子,另一个指着黑板上的任意一个数字对其他孩子说:“你们都看清楚了没,看明白了吗?”然后让另一个孩子猜,他要通过许多数字才可找到答案,在此过程中,孩子会有意无意的认识了更多的数字;在教学《我要组成和分解》这一节时,我先告诉孩子我手中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孩子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他们就在\猜\中掌握了加深了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加减法做了铺垫。

第四、有效奖罚对学习数学知识作用很大。孩子纪律性不强,有点懒散,经常是讲你的,他做他的,心不在焉,于是我运用奖惩的办法们,抓住了他们的心。例如,我在教学《我会认钟表》这一节时,

我将全班分成六组,然后出示钟表卡片让孩子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几点了,做的全对的那一组上台玩游戏,有哪一组一人没有完成任务,那么那一组将受到有效惩罚,这样以来,孩子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下次我一定要做好”的意念,另外,有效奖罚,对孩子也穿插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第五、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例如我在教学《学编应用题》这一节时,首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编,不一会儿,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小手举起来后又放下去,在这个接骨眼上我抓住时机插入几句鼓励的话,效果马上就来了,大部分幼儿都编的很好,然后在进行下面的内容效果就好多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提起他们学习的“食欲”,让他们荣誉感的促使下积极、主动、大胆的提出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起主导作用,让他们唇枪舌剑去。

第六、教师参与课堂,是所学内容成为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