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骞挎挱鐢佃鍙茶鐐归儹闀囦箣 - 鐧惧害鏂囧簱 下载本文

和新解放区广播电台的建立

1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进北平,同时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 1949年6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成立,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事业 3 陕北台迁进北平和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成立,标志着广播事业脱离新华社成为单独的宣传系统。与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并列为中央三大新闻机关。

4 1949年4月21日,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反复播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5 4月22日,北平台播出毛泽东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 4月24日,南京的广播电台转播北平台的全部节目 7 5月27日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8 据1949年9月统计,全国已有人民广播电台近40座,一个遍布全国的人民广播网初步形成。 四 开国大典的广播宣传

1 是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实况广播。 2 梅益现场主持

3 胡若木等提前采写广播初稿 4 李伍、傅英豪等负责技术 5 丁一岚、齐越播音 6 持续六个半小时

五 解放战争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的特点

1 国民党官办广播事业经历短暂繁荣之后,最终走向崩溃

2 民营广播事业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经济危机双重打击下,走向衰落。 3 人民广播事业经历曲折的发展,终于逐步成长壮大

4 国共两党在宣传战线上展开激烈斗争,最终国民党广播宣告破产。 思考:

4 简述陕北台、新华社为迎接全国胜利所作的准备工作。 5 解放战争时期广播事业发展的特点

6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宣传及影响 7 简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电台的创办情况

旧中国广播事业的特征:

1 外国在华开办电台时间之早,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 ⑴ 累积近100座,时间前后达20多年

⑵ 是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电信大权的表现 ⑶ 外国在华电台的三种类型:

① 外商以推销无线电器材为目的 ② 帝国主义列强为侵略中国开办 ③ 苏联的电台和美军用电台

2 国民党官办电台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3 人民广播事业在经历了众多挫折后,终于成为中国广播事业的中坚力量,并形成自己独有的优良传统。

8 解放区广播的优良传统:

9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0 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宣传作风 11 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广播事业的终结和人民广播事业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第五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 广播事业局的成立

21

1 1949年10月1日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梅益任局长。 2 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任务: 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

直接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 普及人民广播事业

指导和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 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

3 初步建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四级广播宣传网 13 中央台,大行政区台,省(直辖市)台及市台 二 中央电台

在50年代初期创办的有代表性的节目

1 开办“报摘”、“联播”等重点新闻节目。 2 开办“社会科学讲座”及其他对象性节目。 3 开办对少数民族广播节目

1950年5月22日,第一个少数民族广播节目开始播音:藏语广播节目 4 开办对台湾广播 5 加强对外广播

三 私营广播电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 建国后私营台存在的严重问题:

⑴ 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营业并获取利润 ⑵ 不可避免地要宣扬资产阶级的观念

⑶ 仍大量播出虚假广告和低级下流的娱乐节目 ⑷ 有些台的频率干扰了人民台的播音 ⑸ 个别台胡编乱播政治性文章 改造私营台势在必行 2 处理和改造私营台的情况

⑴ 接管或查封名为私营台,实际上是国民党党政军或其派系经营的电台 ⑵ 因违反条例或法令被明令停止播音的

⑶ 根据私营业主的申请,由政府出资收购其广播器材,随后停止播音的

⑷ 实行公私合营,最后根据私方代表申请,由政府出资收购私股,从而完成改造的。 3 中国大陆私营台改造的完成,使所有的广播电台实现了由国家经营。 四 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 背景:

⑴ 建国三年来,人民广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52年10月,全国有广播电台71座 ⑵ 但人民广播存在许多缺点:

① 各地电台发展得多,但功率小

② 编辑、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干部非常欠缺 ③ 广播节目质量普遍不高

④ 广播收音网的建设不健全,不巩固 ⑤ 广播工业薄弱 广播工作有待总结

2 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召开

⑴ 1952年12月1日—11日,中央广播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⑵ 参加会议的有各地电台台长,广播器材厂厂长,中央广播局有关负责人及其他电台工作人员,共176人。

⑶ 总结三年来的经验和成绩,研究问题和缺点,确定今后发展的方针和任务: ① 事业发展方面,提出:“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

22

② 宣传方面,提出“精办节目”的口号

⑷ 梅益发表讲话:《1953年广播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五 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 1954年11月在北京召开,118位代表。

2 梅益做题为《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改进我们的广播工作》的报告 3 确定广播的具体任务: ①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宣传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 ③宣传苏联建

设成就

4探讨提高广播质量的方法

5 学习苏联经验的负面影响:① 减少甚至中断了广播中的批评性报道

② 大量削减了地方台的自办节目,削弱了地方台的特色。

六 第三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 1955年12月15日—22日在北京举行

2 讨论发展我国广播事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规划,修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两年计

3 研究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方针、规划

4 影响: ⑴使广播工作者明确了方针和发展方向 ⑵全国掀起了建设农村广播网的高潮 七 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 1956年7月25日—8月16日在北京召开

2 各地台长、副台长52人,及中央广播局有关负责人出席 3 对建国以来广播工作几个主要方针做了评价

① 广播电台既管宣传又管技术的方针是正确的

② 基本建设中,先中央后地方,重点发展的方针是基本正确的。 ③ 关于宣传工作中,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问题 Ⅰ认为地方台应多数时间转播中央台的节目,是错误的 Ⅱ但地方台在一定时间转播中央台的某些节目,是必须的

④ 关于发展广播收听网的问题: 发展有组织的收听为主,个体收听为次的方针是正确的 4 关于办好新闻性,文艺性节目的意见:

① 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② 扩大节目取材范围,更多地关心和指导人民生活 ③ 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 ④ 在广播中展开自由讨论 ⑤ 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 ⑥ 要让听众听到更多的节目

Ⅰ增加每天的播音时间 Ⅱ增加电台 ? 这是一次总结经验,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的会议 八 广播宣传改革的起步

根据第四次会议精神,各电台纷纷制定改进方案: 1 探索广播的特点:

例:北京市电台努力采制录音报道,配乐广播等,并激励采编人员争当“带话筒的记者” 2 加强新闻和评论,开展广播批评 例:湖南电台,聘请特约评论员

3 丰富文艺广播,广泛采用多种文艺形式

如地方戏曲,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配乐文艺节目等 4 开办直接为听众日常生活服务的节目

例:北京电台:《一周来的北京 》、《 周末广播》 吉林电台:《生活与知识》

江苏电台:《江苏生活》、《听众之友》

23

小结:

1成就: 到1957年,全国对国内广播电台共61座,发射总功率2030千瓦。

收音机:209万台。

2 这一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特点:

⑴ 广播事业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广播事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⑵ 迈出了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第一步。

⑶ 四次广播工作会议均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制定了今后的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方针。 ⑷ 第四次会议,推动了广播宣传迈出改革的步伐,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思考:

1 我国处理和改造私营台有哪几种情况?

2 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

3 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 初步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1956—1966

一 广播系统的反右派斗争

背景:极少数人乘机大肆攻击人民民主专政和党的领导。

1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 2 1957年7月,各地广播电台转入声势浩大的反右派斗争宣传 3 同时,广播系统内部也开展了反右派斗争 4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对温济泽为首的“反党小集团”的批判

⑴ 温济泽曾总结出对外广播和对内广播的“四不同”: 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内容

不同和报道方式不同

⑵斗争中,“四不同”被斥为“对外广播特殊论”。温济泽被打成“反党小集团”的头子。

⑶ 1958年10月,温济泽被定为“右派分子”。

⑷ 1978年5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复查后,给予纠正。 5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在广播系统的教训: ⑴ 错误地估计了我们的广播队伍 ⑵ 在斗争中混淆了政治和业务的界限 ⑶ 致使1956年开始的广播宣传改革中断

二 “大跃进”期间的广播电视 1 广播工作“大跃进”方针的提出

2 会议强调改进文风:⑴ 稿件要准确 ⑵ 稿件要鲜明 ⑶ 稿件要生动

3 事业建设上提出: ⑴ 普及农村广播网 ⑵ 按需要发展发射电力或其他设备 三 电视事业的创办

1 1958年春,中国第一套黑白电视广播设备试制成功 2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 9月2日正式播出 3 天津广播器材厂生产出第一批“北京牌”电视机。

4 1961年底,全国已建立电视台,实验电视台和转播台26座。 5 50年代末,全国有电视机17000部,大多集体收看 四 “大跃进”期间

广播电视宣传的严重错误及教训 1 宣传生产建设成绩上严重浮夸

⑴ 中央台报道某青年试验田亩产1.6万斤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