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下载本文

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的规律是: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三阳,夜行三阴。综合《灵枢·五十营》、《灵枢·卫气行》等篇,可知其具体循行。即每日平旦阴尽阳受气时,卫气由阴出阳,出于足太阳膀胱经之睛明穴,其气经面部手足三阳经穴位,一部分散行于手三阳经,一部分沿着足三阳经的路线由上向下运行,从足三阳抵足入足心,经内踝下,循阴蹻脉,上行至目内眦之睛明穴,此为卫气昼行于阳一周的路线,卫气在白昼如此运行二十五周。卫气夜行于阴分,即傍晚阳尽阴受气时,卫气从足心经过肾经进入肾脏,之后以五行相克之序周流五脏,即肾→心→肺→肝→脾→肾,此为卫气夜行于阴一周的路线,黑夜如此运行二十五周,次日平旦阴尽阳受气时、卫气从肾经通过阴蹻脉出于足太阳之睛明穴。此为卫气一昼夜循行人身五十周次的顺序。(见图4—2)

阴蹻脉 ↓ 晴明—→足太阳(晴明→至阴)

手太阳(听宫→少泽) 肺 心

足少阳(童子髎→窍阴)

手少阳(丝竹空→关冲) 入足心 肾

足阳明(承泣→厉兑) 足少阴经 脾

手阳明(迎香→商阳)

平旦阴尽阳受气, 傍晚阳尽阴受气,

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 卫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度

图4—2

4、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如何理解的?

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

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

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如《伤寒论》中的“衄家不可汗”、“疮家不可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汗法禁忌原则,即导源于此,告诫医生对血虚或失血感受外邪者,当用养荣发汗的治法。后世医家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血汗同源”的论点。

5、结合《灵枢?营卫生会》篇,简述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及其功能特点? 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所指的是胃。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其功能本节指出:“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说明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所谓“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下焦:“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明代虞抟说:“脐之下曰下焦。”现一

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肝的解剖部位虽在脐之上、膈之下,但从肝肾精血同源的观点出发,特别是清代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将温病后期出现肝的病证列入“下焦病”范围后,肝亦归属于下焦。下焦的功能,本节指出:“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排出体外。所以概括为“下焦如渎”。

6、结合《灵枢?决气》试述六气的生成、作用及临床意义。 《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源于先天,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气在上焦宣发作用下,输布全身,温养脏腑肌腠皮毛。津较清稀,能变为汗,滋润肌肤。液较稠浊,注于骨骼与脑,滑利关节,补益脑髓,润泽皮肤。血由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具有营养、滋润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脉是血液运行的道路。六气同源而异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为临床治疗六气亏损病证从六气相互关系角度分清主次,审因施治,提供了依据。

7、结合《灵枢?本藏》试述经脉、卫气、志意的作用。 《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经脉: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脉是血气运行之道,通过经脉将血气敷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卫气行于阳,具有温煦肌肉,充养皮肤,滋润腠理,主司开合的作用,所以卫气可以抵御外邪侵入。

志意: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暑,和喜怒。志意在此概括了神气的作用。神气不仅可调节、控制精神魂魄的活动,还能调节机体对外界寒热变化的适应能力。

8、试述《灵枢?本藏》关于健康的标准及其意义? 《灵枢?本藏》提出健康的标准即“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从中可领悟《内经》关于健康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具体表现在“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具体表现在“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三是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具体表现在“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体得安”。此三条内容,联系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①躯体无异常;②心理活动正常;③能适应外界环境。其与《内经》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对于二千余年前的《内经》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9、后世将五脏称为“五神脏”,你是怎样理解的? 文中指出五脏藏五神,后世将五脏称为“五神脏”。有两层含义:一是五神活动以五脏功能活动为前提,二是五神状态可以视作五脏功能活动的表现。故五神过用则伤五脏,五脏病变则五神异常,体现了“形神合一”的学术思想。五脏所藏之精又是五神活动及五脏功能的物质基础,五脏藏精、藏神、藏气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认为,原发性

精神疾病大多缘由情志所伤而诱发,而继发性精神疾病多因内脏病变继而导致精神异常,可见《内经》理论是建立在长期临床观察基础之上,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一、名词术语

1、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2、淫泆: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

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

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 5、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

6、大经乃代:指邪气由络脉深入经脉,经脉接替络脉受邪。大经,指经脉,与较小的络脉

相对而言。

7、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 8、贲响:意为腹中有气攻冲而鸣响。即肠鸣。贲,同奔。

9、溏出麋:泛指热性泻痢。溏,大便稀溏。麋,同糜,指大便糜烂腐败,恶臭难闻。 10、募原:又称膜原。指肠胃外之膏膜。

11、因时之序:意为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因,顺应。时,春夏秋冬四时。 1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传,同抟,聚之意。

13、服天气: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14、起居如惊:。即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 15、神气乃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即阳气耗散。

16、体若燔炭:形容身体发热象燃烧着的炭火一样,说明热之甚。燔,焚烧之意。 17、首如裹: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是湿困清阳的表现。 18、湿热不攘:即湿热不消除。

19、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此为互文,意为筋脉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

20、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1、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22、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沮,阻止。 23、偏枯:即半身不遂,偏瘫。

24、痤疿:痤,即小疖。疿,即汗疹,俗名痱子。

25、受如持虚:形容得病之易,就像拿着空虚的器皿受纳东西一样容易。 26、开阖不得:意为卫气开阖功能失常。

27、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立的病证。 28、瘘:即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

29、俞气化薄:意为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俞,通腧,腧穴。化,传化,有传入之意。薄,通迫,逼迫。

30、魄汗:魄汗即白汗,乃是不因暑而汗,即自汗。魄,古通白。 31、大风苛毒:泛指致病作用剧烈的外来邪气。苛,厉害。 32、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互相交通。 33、气门:即汗孔。

34、起亟: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亟,频数。 35、脉流薄疾:指脉中气血的流动急迫快速。 36、五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37、气立如故:指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正常。

38、筋脉横解:即言筋脉纵弛不收。横,放纵之意。解,通懈,松弛之意。 39、肠澼:即下利脓血的疾病。 40、高骨:腰间脊骨。

41、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42、精却: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却,退之意。 43、玄府:指汗孔。

44、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45、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46、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筋脉扭转、肢体扭曲、角弓反张等多种症状。转,扭转。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