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最全2015年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⑶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⑷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强) 3、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括号内的为凹透镜):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⑵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⑶经过焦点(或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4、照相机:

①原理:照相机的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②应用:调节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有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③照相时,胶片曝光要适当,曝光过度,洗出的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发暗。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 ④照相机的特点:

⒈使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

⒉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 ⒊照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 ⒋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两侧 ⒌物体在胶卷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成像的原理: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②成像特点:

⒈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⒉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9

⒊所成的像和物体比是放大的 ⒋像和投影片在镜头的两侧

⒌投影片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6、放大镜:

①原理;是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②成像特点:

⒈被观察到的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⒉物体和物体的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⒊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小,反之亦然(在一倍焦距之内) ⒋如果物距达到一定程度(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虚像就消失了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7、透镜的成像规律:

(1)凡实像皆倒立,凡虚像皆正立;凹透镜只生成缩小虚像,凸透镜生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对凸透镜来说,物在焦点之内还是焦点之外是生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物在二倍焦距之内还是二倍焦距之外,是生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2)对凸透镜:

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且变小。

(3)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一定经过(或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据此可画出折射光线。 8、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和相距(v)的关系 ① u>2f f<v<2f 如照相机 ② u=2f v=2f

③f<u<2f v>2f 如投影仪 ④u<f v<0 如放大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9、眼睛

10

⑴眼睛的构造: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睛好像一部照相机,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⑵视觉原理: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 10、眼睛的视物原理

⑴眼睛的调节:正常的眼睛无论是眺望远景,还是看近物体,都能看得见,原因是晶状体本身是弹性体,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它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从而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叫眼睛的调节

⑵眼睛的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是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⑶眼睛的近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人的眼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

⑷明视距离:再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部肌肉处于正常状态而能十分清楚的看清物体时,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称为明视距离。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 11、近视眼及其矫正

⑴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凸一些,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从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不能汇聚在视网膜上,汇聚点在视网膜前,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⑵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看远处的物体吃力,近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 12、远视眼及其矫正

⑴远视眼的近点变远。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扁些,晶状体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平行光的汇聚点在视网膜后,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汇聚成一点就已经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同时,近点远移,因而看远,看近皆不清楚。

⑵远视眼的校正: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汇聚后再射入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看近处的物体吃力,远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 13、、眼镜的度数:(1÷f)×100 (f:焦距,单位:米)

其中:焦距的倒数叫屈光度,眼镜的度数就是屈光度×100,单位是“度”。

11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4、显微镜 ⑴显微镜的构造;

①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②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③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④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⑵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它们一起装在金属制的镜筒里,对着物体的一组叫物镜,对着眼睛的一组叫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工作原理: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微小物体。 15、望远镜: ⑴望远镜的构造

①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②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⑵望远镜的原理: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

16、、“猫眼”: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从门里看,成缩小正立的像,且看到较大面积;从外向里看,凸透镜会聚一点,什么也看不见 17、视角:

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远时非常小,离我们近时非常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视角在作怪: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有关。视网膜上的像越大,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眼睛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的就越清楚。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小到只落在一个感光细胞上,那么眼睛就觉得这个物体只是一个点。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的两端向眼睛的光心引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夹角就是视角。 ⑵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18、影和像的区别:从形成原理上区别:前者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有一部分光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阴影;像的形成原理有三种:小孔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