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下载本文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选项中科学说明了道德起 源的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或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 C、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D、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道德起源的科学揭示在于认为道德产生于( ) A、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复杂化

B、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的社会实践,即产生于生产劳动中 C、天命、神的启示 D、人的先天良知良能 2、( )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直立行走 B、劳动 C、语言的产生 D、氏族的出现 3、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 )决定的。 A、统治阶级 B、人民大众 C、经济基础 D、国家首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个人品德修养的正确途径的为( )。 A、坐而论道 B、提高道德认识 C、完善道德品质

D、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A、权利和义务 B、理论与实践 C、对立和统一 D、权力和财富 5、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是公 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明礼诚信 B、勤俭自强 C、爱国守法 D、团结友善 5、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 )的问题。

A、“我是谁” B、“为什么人服务” C、“依靠谁” D、“打击谁” 6、(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A、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 C、公民道德 D、学生守则

7、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 气,以礼待人。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 ) 的体现。

A、文明礼貌 B、正直无私 C、谦虚谨慎 D、敬业好学 7、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 D、人人平等 8、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 会的行为是(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规范 D、道德概念 9、古代先哲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先哲们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 古人还根据“和为贵”的主张,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这些 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B、乐群和贵,强调人际和谐 C、励志自强,崇高精神境界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10、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勤俭自强 B、团结友善 C、爱国守法 D、明礼诚信 10、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社会关系的形成 B、自我意识的形成

C、法律的出现 D、国家的产生

11、“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基本内容涵盖了( )

A、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 方方面面 B、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互相关系

C、夫妻、男女、邻里之间的关系 D、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 美德的三大领域

12、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 不可富而无节”、“士可杀不可辱”等思想,他们强调的是要( ) A、树立价值的意识 B、树立荣辱的意识 C、树立生死的意识 D、树立名利的意识

13、现代社会个人品德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

A、闭门造车 B、合理宣泄 C、躬行实践 D、自我领悟 13、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14、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称为( )

A、道德观念 B、道德行为 C、个人品德 D、道德原则规范 15、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是(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习惯 D、道德认识 16、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指 的是( )

A、忽视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局部利益 C、要求人们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D、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而集体可以完全不顾个人

1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 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D、合理利已主义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艰苦朴素 18、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 准是( ) 原则。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享乐主义 D、等价交换 1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 牺牲

D、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 益

1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为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艰苦朴素 20、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财富,合理地使用能源 和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这是良好道德品 质的基本范畴中( )

A、正直无私的要求 B、忠诚守信的要求 C、仁爱互助的要求 D、勤劳节俭的要求

21、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身体力行,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 把正确的认识化为现实的行为,形成习惯,才能真正达到人生修养的高境界。 这说明,自我修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A、学习理论 B、常思己过 C、躬行实践 D、坚定信念 2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我完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各种 潜能,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下列有关人生境界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生境界总是确定在某一层次上 B、人生境界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一成不变的 C、人生境界的提升与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无关 D、人生境界是人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水平或程度

23、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 行小心谨慎,不做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 ) 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24、“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 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 道德品质是( )

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